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基础教育 作者: ‌侯晓燕

     

    枣庄市峄城区坛山街道中心小学  ‌侯晓燕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相关教育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旨在通过笔者努力,找到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从而为相关人士提供部分參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对周围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小学生很难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讲解的内容上,这样的客观情况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新课改政策的内容进行深刻的解读,并将其作为教学的主要原则,采用科学性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一、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带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其思维方式会逐渐由具象思维转化成抽象思维。然而,小学生形成抽象思维的前提条件就是其大脑中要拥有具体的形象[1]。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图片、影像、声音以及实物等方式为学生构建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境,以此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的情境中,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一般,进而对课堂教学内容充满兴趣。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小学语文S版教材三年级上关于《美丽的小兴安岭》一颗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自己在课前上网搜集的关于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图片分别展现给学生观看。春天,树木发出新芽,冰雪融化形成一条条小溪,时而还会有几只小鹿在溪边喝水嬉戏;夏天,树木茂盛,层层树叶将森林遮了起来,从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秋天,树叶变黄,松柏苍翠,落叶飞舞,树林里收获了许多食物和药材;冬天,雪花飞舞,地上堆积着厚厚的雪,小动物都躲了起来。教师则可以在播放每一张图片的时候,都在一旁进行生动的讲解,使课堂教学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这样,学生就会深刻的感受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魅力。通过情境教学,不仅能够将知识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还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学习的兴趣被充分的带动起来,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应用趣味性较强的语言,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生动形象且清新别致的语言教学,能够有效性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保持自己的态度亲切、声音柔和,构建教师和学生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不仅仅是受人尊敬的师长,更是亲近可爱的朋友,而不是动不动就训斥学生且高高在上的知识传输者。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对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学习,多提及学生身上的优点并给予一定的表扬。用充满趣味性的语言向学生讲解知识,不能一带而过,这样会使课堂教学平淡乏味。
    同一种教学方式,由于应用了不同的语言方式,最后得到的教学效果也截然不同。尤其是面对活泼开朗、好奇心较强的小学生,风趣的语言加上生动的讲解,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运用诙谐幽默的及教学语言,能够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生动且鲜活,能够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进而逐渐养成好学、乐学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提升。
      、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搭建开放、自由学习平台
      小组合作学习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对班级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时,应注重学生的个体系差异性表现,如: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程度差异、学生文学赏析能力差异、阅读理解能力差异、语言表达能力差异、文笔写作能力差异、组织协调能力差异等;另一方面,教师应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观点和想法,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质疑,在相互探讨和交流中逐步培养正确的思维观念和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一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将班级学生基于实际学习情况有机分成5个活动小组,选任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组长,起到表率和示范作用,并组织和管理小组成员相互帮助、写作;随后,教师基于课文内容,设置一些小组探究性思考问题,如: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为什么?你从哪儿知道的?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你对自己的家乡感兴趣吗?家乡的什么东西让你最难忘?各学习小组进行总结并谈谈自己的感受等;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激烈地探讨,相互分享学习心得与体会;最后,教师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使学生深层次理解和内化课文内容。
      三、为学生布置带有趣味性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帮助学生巩固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从而对语文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为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大多是书面形式,很多学生会将其看成一种压力和负担,这样的情况会使得学生在不情愿的状态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无法充分发挥课后作业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作用。因此,教师可以一改传统课后作业的形式,对课后作业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创新,使课后作业的形式不再仅仅局限于书面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中找到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还能使学生乐于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之中。
      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学习和获得知识的主要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高效的教学手段,能有效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想学生乐学、善学,就必须了解学生的性情,投其所好。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达到学好语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桑吉才旦.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J].文学教育(上),2017,(12):87.
      [2]李敏.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J].学周刊,2015,(05):80.
      [3]陈志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7,(26):13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