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布置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布置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 徐亚丽

               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延伸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升华的必要补充。可是,目前多数的小学语文课外作业普遍存在量多质低的现象:形式单调,内容枯燥,机械重复,千篇一律等问题。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以往的家庭作业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那么,在当前的教育改革形势下,如何设计小学语文家庭作业,提高作业的实效性呢?下面谈谈我对语文课外作业布置的一些尝试。

      一、注重趣味性。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作业设计的有趣,学生就乐意去做,作业枯燥无味,学生就排斥。所以,我们的家庭作业设计应该富有创意,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文内容,将作业融于游戏、绘画、表演等情趣之中,让作业变得更生动、有趣。这样学生就会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乐学好学。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兴趣性,吊起学生的胃口。这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涨,所做的作业的质量就会有保证。例如在教学古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配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这样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业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通过这样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加深了对诗意的理解,还提高了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彰显梯度性。

    承认并尊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果一刀切地布置家庭作业必会导致优等生吃不饱而后进生又吃不了的现象。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一些有梯度性的作业。有梯度的作业,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各自的潜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使优等生可以吃得饱,后进生也能 吃得消。例如我在教学《忆江南》一文,课后有一项作业: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我则要求优等学生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三百五十字的记叙文,中等学生要求略微降低,后进生则要求把这首词的意思写下来即可。再如学习完一篇课文的生字词,布置后进生的学生把生字抄两遍;布置中等生组词并造句;布置优等生用学过的大部分生字词写一段话。这便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保证了全体学生都能在不同的目标下完成任务,使他们乐写并增强了自信心。

    三、体现自主性。

    自主性已成为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例如在预习新课或一课学完后,我让学生根据教材,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设计一份家庭作业。然后通过全班交流,比比谁的作业设计最合理、科学、独特。在学习了《晏子使楚》后,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课文内容,或用图画展示课文的某个场景,或选择角色演一演,或加入适当的想象改编成故事说一说。自主设计作业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思维,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语文能力。

    四、重视实践性。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规律,结合教材实际,有意识有目的的布置一些社会性实践活动作业。例如在教学《卢沟桥的狮子》一文后,我让学生课外阅读有关卢沟桥抗日战争方面的书籍;在教学习作写一种小动物时,有目的地在课前布置让学生观察小动物样子、生活习性;在某些节日来临时,布置一些可操作性的作业,如母亲节来临时,可以动手自制礼物送给妈妈,或给妈妈写一封信,搜集有关赞美母爱的诗、办手抄报等。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探究能力,还增强了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渗透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发展。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深远。因此,我们在作业设计时应考虑作业的人文性,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力求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既能增长知识,又能陶冶情操,使每位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课余空间,发展他们的个性。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家庭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在新课标背景下,更需要我们用新理念审视家庭作业的设计思路和形式,推陈出新,博采众长,合理地设计和布置家庭作业,只有这样才能使家庭作业更加适应以创新教育为主旋律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靖边县职教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