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素质教育 搬来的经验且“三思”而后行
搬来的经验且“三思”而后行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作者: 杨志勇 苗晓燕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中学 杨志勇 苗晓燕
     
    “教育最大的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做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汲取更多的营养来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找寻到通往孩子成长彼岸的桥梁。向名家取经、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无疑是一条看起来非常便捷的途径,但大家却又总是在体验过程中充满种种疑惑:努力学来的经验为什么实践起来不管用?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作为一名坚持学习、非常注重自身成长的教师,我认为不论自学还是通过名师的引领成长,都更应该注重学习之后的反思,做到“三思”而后再付诸于行动,让我们的教育行为更有实效性。
    一思如何以“巨人”之长补己之短
    牛顿有句名言“如果说我看的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那些在教育工作中有所建树的人无疑就是我们职业生涯中的“巨人”。这句话中我认为所谓的“站”有两点含义:一是“学”,将“巨人”的长处学到手;二是发展、创新。鹦鹉学舌不叫“站”,“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更不叫“站”,尽管王昌龄、郭正一是“巨人”。最有效的“站”应该是在学习、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取人所长来补己之短。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的学习一定要善于把学来的理论转化为生产力,在反复思考的基础上将自己所学转化为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弥补自身不足并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二思如何在教育中做到“目中有人”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发展,而促进人的发展是最根本的任务。然而,在目前的教育发展中,广大教师虽然重视了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却忽视了要“目中有人”。
    “目中有人”是要把学生当做人来培养,而不是机械的流水线,把孩子们生硬地塑造成统一的模型。学生不是“袋子”,教育活动也不是“填鸭子”,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会嘴、眼、心“协同作战”,根据学生特点用嘴巧妙交流、用眼观察表现、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只有让自己全心融入孩子中间,我们才能机敏、果断、智慧地处理教育中的问题。
    三思如何在交流中妙用“伴随性”语言
    伴随性语言包括副语言(笑、哭、呻吟、叹息、嗯、啊之类声音)及身势语言(面部表情、点头、摇头、皱眉、耸肩、眼神、手势等动作)。美国语言学家研究证明:人们谈话35%的内容靠单纯语言表达,65%是靠伴随语言表达。教师的教育要想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取得较好的效果,就一定要能够较恰当地、自然地运用“伴随性”语言。
    首先,教师要善于运用面部表情,努力做到微笑中显热情,严肃中显慈祥,给学生以轻松、愉快、机敏、富有朝气的感觉,这样师生关系就会融洽、育人氛围就会和谐、教育成效自然就会明显。其次,还应注意交流的姿势和声调,以姿势辅助说话,产生良好的表达效。
    如果说知识是种子,教师的态度就如同阳光,只有受到恰切的光照,幼苗才会茁壮成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若我们能在搬来“石头”的同时再辅以“三思”后的锤炼,一定也会令教育这份鲜活的事业焕发别样的光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