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素质教育 九年一贯制学校背景下的家校共育
九年一贯制学校背景下的家校共育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作者:李元辉

     成都高新滨河学校  李元辉

     

    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管理战线是单设小学或单设初中的2倍;学生从刚入学的6岁到15岁的小青年。他们的心理特点、身理特征、认知规律迥然不同。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农村是为了集约化办学;在城市是为了解决撤迁户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与缓解“择校热”。这些学校通常是建在城郊结合部的。家长一般都是低学历,低收入,务工人员、自由职业者占85%以上。他们当中很有一部分家长,学着学校的样子对子女开展智力方面的训练和知识讲授,似乎越是“负责任”的家长,训练和传授显得愈加过度和强迫,结果忽略了引导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家庭生活。

    针对学校与家长的特点,引进科学、民主、程序化的家校结合教育,让家长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学校管理、决策,实施家长志愿者进校园、校长热线电话,“滨河德育”微信公众号,结合学生发展特点和家长需求,开设家长学校大讲堂、招募家长志愿者进校园、开通家校结合微信公众号等,打开学校民主管理之门,形成富有特色的民主开放型的家校结合教育管理文化,是我们九年一贯制学校改革、创新家校结合教育的一种尝试。

    一、三级家委会,助推学校民主管理

    学校家委会建立后,往往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家委会无所适从,无从下手,甚至形同虚设或流于形式;二是家委会盲目开展工作,什么都想插手学校事务,结果形成家委会和学校、家长与教师的矛盾,进而形成新的家校矛盾,甚至影响学校正常工作的开展。针对些现象,我们学校在刚建立家委会的初期,主要是指导家委会开展组织建设。主要包括:选好家委会主任、副主任、常委和秘书长;制订家委会章程、选举办法、组织运作办法等;建立家校议事机制等。家委会机制运作成型后,重点是结合学校实际,围绕家委会各项职能开展工作。

    1)定期召开家委会会议,听取学校关于发展规划、教育教学工作安排等情况介绍,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2)建立和完善与学校定期沟通协调的议事机制,就家长、学生、社会等反映的有关问题及时与学校沟通协商;建立和完善专题例会制度、对口联系制度、意见反馈制度、监督检查和组织建设等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家长评价的运作机制和家长评优机制。(3)在依法治校、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开展校外教育实践等方面,切实帮助学校解决办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4)积极向家长和社会宣传学校工作制度,增进家长对学校的理解支持。动员家长积极学习教育知识,参与学校活动和家长培训。(5)选派家长委员列席学校校务、教务等会议,与学校一起组织家长听课、参与家长接待日,参与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6)关心、鼓励、支持教师依法履行教育管理职责。宣传教师先进事迹,宣传学生家长尊师重教的典型事例,宣传品学兼优的学生和先进班集体。(7)支持和帮助学生开展校外实践活动,为学校和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支持。(8)组织家长参加食堂、校门口值勤、交通协管、打扫卫生、布置教室、学生社会实践等志愿者活动。

    二、家长学校开展家教大讲堂

    作为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阶梯分布达九个年级的学生处于不同的认知和情感发展阶段,他们年龄差距大、心理差异明显、思维和行为方式各异。认清不同学生所处的发展阶段,成为开展一体化教育的前提和起点。为了详细地了解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学校德育处聘请专家一同设置家庭教育问卷调查表。表中详细涉及了十三大类六十五个与家长家庭教育和家校共育工作息息相关的内容。在调查中,一些提问颇有前瞻意义。如:“您觉得家长是否应该积极主动且富有创造性地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您觉得自己迫切需要掌握哪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巧和方法?”等等。通过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详细分析,学校以此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家长培训和专题讲座,其密集程度和影响力,被老师和家长们形象地称为“滨河家教大讲堂

    学校联合高新区合作街道办事处,高新区希望社区中心,举办了《卓越的父母培养卓越的孩子》、《带你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等系列讲座。针对小学高段,特邀市心理咨询辅导中心专家老师做了《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讲座。针对7—9年级家长,举行了《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专场家长讲座……与此同时,学校还借区域优势,利用丰富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源,成功引入企业蕴含的《生活的准则》、《湿地保护》、《智慧教育》等课程资源。园区企业经常为家长和师生举办人文讲座、科技培训。

    家庭教育的实施主体是家长,家长是家庭中最直接、最经常、最主要的教育者。他们的教育素养直接决定着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在这些年的教育观察研究中,我们发现学校绝大多数学生的问题都不是学生单方面的问题,与其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和素质有很大的关联。因此,把家长作为教育的重要关注点,向他们普及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优化他们的家庭教育,使家庭和学校真正携手育人,将对学校的教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家长志愿者进校园,建立良好的家校互动机制

    “家长志愿者进校园”,建立良好的学校与社区、家庭互动机制,有效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是现代学校发展的一个方向。在学校成立家长志愿者组织,使热心教育、关心教育的家长以公益服务的形式走进校园,是对家校合作方式的一种有益尝试,有利于促进家长、教师、学生间的共同成长,有利于实现全员教育和全程教育,使家校合作建立更广泛的和谐基础。家长志愿者组织作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桥梁纽带,不仅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了雷锋精神,而且丰富了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对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实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一体化深度合作,打造“学校”品牌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组建“家长自愿者”的原则是:

    1.自愿参与,无私奉献。不管是加入家长志愿者组织,还是参与志愿务服务活动,学校都要尊重家长本人意愿,不搞强迫命令。学校德育处做好家长志愿者的组织和沟通工作,给予积极帮助和支持,提供必要保障。

    2.立足本校,以学生为本。以服务学生、促进家校合作为根本出发点,充分依托家长委员会,突出不同学生阶段的特点,结合实际自主开展志愿活动。

    3.充分发动,广泛参与。要通过家委会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充分调动家长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各尽所能,形式多样。以教育教学需求为依据,根据自身人力、物力、财力等实际,把教育教学需要和服务能力结合起来。服务的形式在服务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

    从事志愿者的家长,必须要有良好的公民道德素养,品行端正,为人正派;要热心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关心学校工作,尊重和信任老师、热爱孩子,重视子女教育,且教育子女有成效的家长才能参与;必须要身体健康,心态阳光, 能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学校活动,利用自身的专业才能和工作经历,自愿无偿地为学校,为学生提供服务。还必须要责任心强,为人热情,乐于助人,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 要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热心服务学生,热心公益事业,不计个人得失。   

    家长自愿者走进学校,走近学生,组织校内外护学、学生就餐、学生午休、餐厅志愿者、放学公交站点服务、教室卫生清扫等,协助教师辅导学习、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家长志愿者走进节日主题活动,协助活动,布置环境,做好活动的准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帮助班级联系参观场地、组织学生,保障安全,担当监督员、解说员、摄影师等任务。 家长志愿者走进家长讲坛,为孩子们举办足球、艺术、自然、科技、安全、卫生防疫等方面的活动。

    四、紧跟时代发展开通“滨河德育”微信公众号

    微信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兴社交软件,根据其功能和特点,结合学校家校协同教育的客观需求,根据我校是城乡结合部的学校,一部分家长在上班时段不能到学校参加家长会、家长培训会、或者按约到学校与班主任老师交换子女的在家、在校表现。学校充分借助新媒体优势,吹响了德育“先锋号”——“滨河德育”微信号。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不但发布滨河动态、家校育人、教师先锋、闪光学生、家教课堂等栏目,还开设了家长榜样,家教信息,榜样力量,专家论坛等栏目。各种育人文章、视频,及时并贴近生活,加强了家校合作教育工作。“滨河德育”微信公众号创建于2014年春季。目前,该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宣传学校,引领家长关注孩子,关注教师,关注学校的重要平台。“滨河德育”微信公众号目前关注人数2500多人,累计留言11350多条,发起的投票活动共计8451人次参与,先后有很多微信图文消息被关注用户转发。微信上的学校宣传片点击观看16.2万次。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彼此交流、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顺应这一趋势,我们必须探索信息社会中学校的全新定位,创造适合学校发展的多样化、灵活便捷的信息共享方式,打造一个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平台。通过“滨河德育”微信平台搭建起家校协同育人的新途径,实现与家长的及时沟通和再教育,从而提高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快力的成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的春节团拜会上要求“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2015年10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2016年1月,全国妇联联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2016年12月,成都市教育局也发布了《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这些文件的发布,从政策层面为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各学校在实际工作中,把家庭教育列入学校德育工作之一,利用QQ群、微信群等现代通讯工作,加大家校结合工作,做出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家校结合究竟如何结合,才能使家校结合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这不但需要已有的政策引导,社区参与管理,更需要专业的工作者指导。因此,本人建议:师范院校应开设家校结合教育专业,培养有志于家校结合教育的专业人才;财政应设立家庭教育专项经费,同时通过政府财政购买项目、政府补贴的形式,支持家长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社区应设置家校结合教育的专职管理人员,督促做好社区家校结合的衔接工作;学校在德育处应配置专职的家校管理干部,专门负责家校结合教育工作。这样全方位、立体地加强家校结合教育,才能正确的引导家庭教育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和常规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