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素质教育 浅论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
浅论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作者: 张伟 李玉华

     山东省荣成市世纪小学   张伟   李玉华

    要:应用题教学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小学数学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占比重很大,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较差,在解答应用题时很容易出现障碍和困难,需要教师多加指导。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应用题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由于它的内容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解题过程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思维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实际教学中,广大数学教师都有同感,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花了很大气力,但收效甚微。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也产生了一些恐惧心理,久而久之,就使学生陷入一个“厌学—怕学—逃学”的恶性循环之中。为了使学生不怕应用题,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方法,我们有必要分析下应用题教学的困扰因素,并探寻办法。

    一、认真审题,清除障碍

    做应用题的首要步骤就是审题,应用题题目字数多,各种关系混乱,学生在读题过程中往往会不认真、走神,因此,要培养学生对题目的感知意识,首先从整体上把握题目,找准已知条件和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题目,分析已知条件之间的联系以及和所求项之间的关系,充分理解题目,综合运用已学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分数乘法教学时,有一道题:校园面积的3/5是空地,空地的2/3准备铺草坪,铺草坪的面积占校园总面积的几分之几?做这道题时,首先要读清已知条件,第一个的分母是校园面积,第二个条件的分母变成了草坪,而所求的分母又变成了校园面积。条件的前后变化学生应该注意到,切勿弄混。这就需要学生在读题时集中注意力,看清题目要求,不能想当然,如果最开始审题不清,那么整道题就错误了。

    二、弄清数量关系变化

    在应用题教学中,可以以数量关系为切入点,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小学生了解应用题的含义,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准确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纠正学生粗心大意的毛病,从而使其明确数量关系及关键的已知条件,提高解题的准确率。例如,讲解例题“学生小明家里养了1000只鸡,鸡的数量是鸭的数量的3倍还超出10只,问小明家一共有多少只家禽呢?”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变化,小明家养的主要家禽就是鸡和鸭子,在题中已经明确说明鸡的数量是鸭数量的3倍还超出10只,教师通过引导,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鸡鸭之间的数量变化。这样问题就变得十分的简单,解题的思路也会变得更加清晰。

    三、采用情境模式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最为贴近生活的一种题型,学习应用题的一个重要目的也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借助情境模式的方法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像超市买水果的应用题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题目的题干是:小明到超市买水果,苹果3元一斤,小明买了3斤,桃子4元一斤,小明买了2斤,葡萄6元一斤,小明买了2斤,那么,小明买水果一共花了多少钱?小明给了售货员50元,售货员应该找给小明多少钱?这个时候,教师先不着急让学生作答,可以选择四名学生,其中三人担任卖苹果、桃子和葡萄的商贩,一人当售货员,然后让另外的同学作为小明来买水果,真实情境模拟应用题的情况,然后让学生在真实的体会中进行解题,这样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情境模式教学方法,学生能够顺利的计算出买水果总共花了3x3+4x2+6x2=29元,而应当找50-29=21元,这种情境模拟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四、掌握解题思路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注重基本解题思路的引导。首先,老师需要对学生的信息收集、鉴别能力进行引导,学生需要在目标导向的指导下对题干的已知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寻求合适的解题思路。其次,加强学生对数量分析的掌握程度,对这一学习能力的掌握需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示范性的案例教学,让学生对数量分析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老师需要向学生讲解科学的解题思路、常用的数学应用题解题办法,可以在典型的案例性教学中总结解题思路,立足于常规性的解题流程进行举一反三是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训练的重要途径。

    五、发散思维,一题多解

    做数学题并不仅仅要做到讲一道会一道,还应该做到讲一道会用多种方法解答,讲一道会做其他同类型的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了解出题规律。但是要想学生们能够达到这种境界,不是一件易事,教师首先应该去了解思维能力好,成绩较高的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解题模式,然后再与自己的思维模式相结合,整合出一套便于理解和运用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这一道题:甲、乙两工程队修一条长1400米的公路,他们从两端同时施工,甲队每天修80米,乙队每天修60米,几天后能修完这条铁路?

    看到这一道题首先应该把题归类,这属于一道工程速度相遇类问题,那么就应该让学生们想到常用的公式:路程=速度*时间,并记住这个公式,那么这一类型的题目无论怎么变化都会迎刃而解。然后我们分析已知条件:总路程是1400米,甲的速度为80米/天,乙的速度为60米/天,由此可求甲乙的速度和为:60+80=140米。需要求的是时间,最后我们直接代入公式:时间=路程/速度,即1400/(60+80)=10天。这样解题思维严谨,有固定规律和公式,使这道变得简单多了。

    但是,一道题有可能会有多种解法,这道题就不仅仅只有上面那一种解法,但是依然跳不出公式。已知路程和速度,求时间。那么我们可以先把时间设置成一个未知数x,那么就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列出方程:(60+80)x=1400,最后解出x=10,这样理解起来会更加容易。由此看来,有些应用题的解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程度,以及接受能力,循序渐进,采用不同方法,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发散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对应用题教学给予充分的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同时要引入情境模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重视审题和解题思路的引导,让学生更好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张莉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2]王巧芬.浅议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1(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