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素质教育 突破中期疲惫,唤醒创新动力
突破中期疲惫,唤醒创新动力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作者:蔡敏

     成都高新滨河学校     蔡敏

    【摘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日益凸显,专业成长越来越引起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关注。教师(特别是成熟教师),如何突破自己在成长路上的瓶颈约束,要求教师努力创新,勇于探索,突破自己的“拉美陷阱”――突破专业成长中的困惑,突破保守陈旧的思想观念,突破随遇而安、得过且过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常态,不断克服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高原现象”,最终实现专业成长的跨越式发展。http://www.xzbu.com/9/view-6393742.htm

    【关键词】:

    突破;成长;瓶颈 

    走向高品质学校的根本源泉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而激发学校成熟教师与学校中年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创新的活力,更为重要。一些基础教育学校的现状是,中年教师的教育理想与信念,经过十年左右的磨练,一些中年教师已在专业成长方面将专业沉淀内化为了素质;有的中年教师已沉睡于习惯性事务,或泯灭于物质性需求了,具体表现在:

    一、中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四大瓶颈

    教师在发展过程当中遇到的瓶颈从自身而言,可以分为四大类:一是教师自身的水平与自身期望值存在差异,即通常所说的能力问题;二是教师对于自身能力的估计不足,即潜力值尚待挖掘;三是教师自身心理脆弱,经不起外在的“风雨”的侵蚀,致使自身能力得不到充分的施展;四是教师自身操守道德缺失,功利心大于责任心等。这四种现象就像20世纪70年代,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拉美国家,经过一定时期的快速发展,达到了一定水平后陷入了发展乏力的徘徊状态,甚至出现了动荡不安,犹如走进了发展的陷阱一样,一些教师发展到中年时期也可能坠入这样的陷阱。

    一些教师在遇到挫折或者发生错误的时候,不是冷静地思考事情发生的根源,而是抱怨如今的教师不好当,待遇低,每月三五千块钱;地位低,学生或家长敢于公开在学校殴打教师;在教师岗位上徘徊或者迷茫,进而埋怨教师不好当;不讲究工作方法策略却去埋怨当前的学生不好管、不服管。

    一些教师受功利思想的影响,有时对学生采取一些不合乎法律要求的做法。如果碰上一些自信感过强的学生或家长,教师往往是这种措施较量下的牺牲品,犹如2018年春节前的“挖坑红包”现象。不成熟的教师在遇到难以管教的学生时,出于自尊或碍于面子,往往火冒三丈,不顾一切地要打掉学生的气焰,进而态度失控,并采取一些非理智的行为,最后可能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这些都属于教师自身操守道德缺失。这种危险产生的根源还是教师始终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不能真正树立师生平等的教育观念。新时代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然而这样的理念往往不被少部分教师接受,这是自身不善于学习,不适应新时代教师发展的需要,自己形成了教师发展的又一瓶颈。

    新课改的部颁教材的实施,对教师的挑战是全方位的,同时又是教师尽快融入新时代学校教育难得的机遇。随着部颁教材的全面落实,学生的禀赋得到空前的发挥,他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更强,获取的信息量更大,甚至许多方面比教师还要强。教师的观念、知识结构、专业发展只有进一步的得到优化才能充分用“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标准、“四个引路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四个相统一”( 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等要求,统领教师成长发展,细化落实到教师教育课程。

    教师自身心理脆弱,自身能力得不到百分之百发挥也是教师一个不可忽视的瓶颈。有多少老师课堂上的发挥与自身备课的艰辛程度成反比?有多少老师在公开课上的表现与平时大相径庭?又有多少老师在面对多重压力的时候感到焦躁与惶恐?这些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老师发展的瓶颈。

    当人的知识技能提升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再要有所提高就比较困难,这时往往会出现一段成长趋缓、保持原有水平甚至倒退的时期,即瓶颈期。教师发展也受到这一规律的影响,并且能力越到更高的层次,“瓶颈期”持续时间往往就越长。

    与上世纪的一线教师队伍相比,今天经过学科专业培训的教师配套,整体专业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专业水平突出、掌握一定学科教育策略与技巧、形成学科教育特点的教师的比例反而减少了。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处理好七个关系。

    第一,师范教育与实际需要的关系。现有师范教育强调学科教育而忽视教师职业化教育,致使师范毕业生知识面过窄、理论性东西较多、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不够扎实。目前,大学教育尤其是部分专业与中小学岗位需要衔接不够紧密。譬如,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师的写作能力弱,不但影响着教师个人对教材课文的把握,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也影响到其它学科的学习效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眼前的教和未来充电的关系。目前无论是教研部门还是学校的校本培训,多是围绕眼前如何处理教材、如何“教”开展,忽视教师应该为未来及时充电。很多教师包括教书几十年的中老年教师反映在新课程下不会教书,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自身相关知识欠缺。

    第三,“师傅”带“徒弟”与独立发展的关系。“师傅”带“徒弟”方式,一是学校须注重双方自愿的原则,且要履行相应的手续并规定期限,须慎用“拉郎配”;二是随着硕士、博士高学历毕业生加入教师队伍,应该选择相对职业素质确实较高的教师做师傅。否则,乱点鸳鸯谱就只能成为名义上的“夫妻”。

    第四,统一要求与发挥教师个人优势的关系。必须承认教师这一职业角色的事业心和积极性。要提供不同特点的研究课、观摩课和示范课,使教师在比较中生成自己的东西。集体备课应相互启发、借鉴打开思路、材料共享,而不应该以实现几“统一”为目的。俗话说,教练不比赛,参赛的不是教练。经过自己钻研后备的课与拿他人的教案到课堂,不但自己不踏实,就是学生的感觉也很难是一样。

    第五,处理好管理与效益的关系。目前教育教学管理行政化、评价文本化的现象十分严重且普遍。教师整日应付不尽的计划、总结、方案、反思、发言、分析、案例、论文,以及填写各种表格,再加上全体会、教研会、年级会、质量分析会等等,以及各种教研活动与课后“三点半”辅导,不但挤占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造成教师在运动中忙里偷闲备课和讲课;不但干扰了正常的“静”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且促成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心理倦怠,更别谈专业发展了。

    第六,新课程下方向和方法的关系。如今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处于鹦鹉学舌——别人怎么做,我怎么做的境地。作为教师,自己学习与教会学生学习不是一回事,这好比成人吃苹果一口一口地咬,而喂婴儿就要用勺子刮成苹果泥,喂幼儿就要用刀切成片或小块。教师必须具备将课本上的知识加工成学生容易接受校本课程;这就需要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技巧了。

    第七,美好愿望与付诸行动的关系。人多有向善心理,教师尤为突出。但相当多的年轻教师行为与愿望相差过远。具体表现为:一是不能够在反思或自我否定中发展自己;二是标准不高且难以坚持;三是善于做表面文章,缺乏“宁坐十年冷板凳,不写文章半句空”的耐下心来做学问的精神,而习惯于一味地交流、研讨、参观等活动。

    我是怎样突破中年教师这些瓶颈的呢? 37岁以前,我在一所地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的学校从普通教师到骨干教师,担任过学校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在当地的教师中,率先承担市级科研课题,引领教师开展了多个项目式研讨,学校教学质量在当地一度表现优异,我也获得了区级优秀青年教师、省特级后备人选等荣誉。但是工作10余年后,我却感到未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个性,在徘徊之后走出了原学校,选择了名不见经传的成都高新滨河学校。

    当时的滨河学校创建不到一年,周围是一片荒凉,应聘时校长对我说:兄弟,我们是新建学校,现在很差,我也刚做校长,希望我们一起做点事业。这样朴实的一句话,却打动了我的心。也许管理者的诚恳和雄心,较大的待开发地带和即将到来的挑战、广阔的希望空间,就是我这样一个正陷入中期疲惫了老师的一剂良药。

    当时的滨河确实基础差、底子薄,突出的是“三最”:离管委会最远、教师最年轻、失地农民子女最集中,第一年考试各年级都是全区倒数第一。但是年轻的滨河人没有自暴自弃、妄自菲薄,而是奉行“天道酬勤,自强不息”的精神,扎实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路径和方法。虽然大家走得很艰难,但心中有希望,苦中有乐。正所谓“人以神立,校以魂兴”。励志干一翻事业,自我激发起来的滨河人连续不断克服一个又一个难题,逐渐立住了脚,迈入新优质学校行列。

    在我们有些疲惫、懈怠的时候,校长以一种兼容并蓄的胸怀、勇为人先的气概,引领我们吹响了第二个五年奋进的号角,在新一轮奋斗中,抬起头来果敢行走的滨河人,不断叙写着精彩的故事,塑造着教育人的尊严。

    在滨河我再次从普通教师做起,从教研组长到教导主任、校长助理、学校副校长,我们一起锁定新目标,聚力攻克关键性难题,如“敬文化”的确立、“循道从敬”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展开、“敬课堂”教学模型的践行、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的创新、中考成绩的突破等,对我们都是巨大的挑战。正是这些挑战,滨河中考升重率提升到了51.9%,艺术特色全面彰显,学校成为四川省教育先进集体,而我教育人生的动力和创新的潜能再次得以激发。

    对美好教育人生的向往,是教师永不衰竭的动力。美好的教育人生,是在教育之路上形成的美好的教师人生,是为学生奠基美好未来的创美人生;是不断开发潜能、提升和超越自我的智慧人生。对教育教学难题的挑战,是教师发展创新的源泉。正是在向理想的课堂前进的过程中挑战各种困难,教师才不断涌流自我创新的动力与力量。

    对教学之道的叩问,是提升教育智慧的根本途径。基于对接本质的教育教学规律的寻找与遵循,基于教学之道的自主探索与坚守,才能产生技精于道的教育品质与境界。对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性实践,是教师价值实现的高位呈现。无论校长、中层干部,还是班主任、学科教师,都是管理者,都要有教育的情怀与担当,都要有创新的勇气与智慧,都要有扎实的行动与毅力,这样,我们才能既达成组织目标,又不断发现、开发和提升自我。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楚江亭指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不应等同于每五年评上职称、按时上涨工资,而应该是一名教师对自己30年工作的一个长远计划,是教师个人的成长手册。这份职业生涯规划还应该与学校的培训目标相结合,实现个人与学校的共同成长。楚教授还说:“目标的作用不仅仅是界定追求的最终结果,它是在整个人生旅途中都起作用的‘航标灯’,是成功路上的‘里程碑’,目标有导引和激励作用。”只有教师拥有明确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学业有成,学校发展迅速。

    参考文献:

    [1]管建刚.不做教书匠[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6

    [2]黄绪信.教师工作是可以评量的[J].人民教育,2011(17)

    [3]边巴.如何走出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西藏日喀则地区岗巴县中学 857000)

    [4] 周艳芳.教师自我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及对策. 读写算 基础教育研究.2016.07 

    [5]张毅,易向红.青年教师成长的"五项修炼"[J].青年科学,2009,(5)

    [6]刘忠诚.七子登科促青年教师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9-1-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