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素质教育 家校沟通,共筑成长基石
家校沟通,共筑成长基石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作者:汤冬梅

     山东省荣成市青山小学 汤冬梅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中提到:“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确实如此,“教”和“育”的过程,不能只是局限于学校之内、课堂之上,还需要取得家庭的支持与配合。家校之间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共筑成长之基。

    但家校通联的这座桥,行起来显然并没有那么顺畅。耗时冗长的说教式沟通,家长会听得厌烦,索然无味;频繁的互动式约见,了无新意,很容易让人失却耐性。俗话说“快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锤”,“微革命”一词的出现不由令我眼前一亮:家校沟通中,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进行一次革命,用微拨轻弹的方式奏出更为和谐的曲调呢?带着这样的设想,我进行了一系列的“微”尝试。

    一、家校交流——“微言”现大意

    无论是家长会,还是平时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们总是习惯于碰面后喋喋不休,恨不得把孩子的优点、不足、近期表现、长远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次性唠叨完。结果却是,我们的问题反馈并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我们对孩子的赞许并未漾起家长脸上的笑容,我们挖空心思学来的那些家庭教育之道也并没有影响到家长,没能让他们的教养方式有所转变。

    当意识到教育中的微枝末节可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后,我便在日常交流的“微”上下足了功夫,于细小之处着手,改进自己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方式。

    首先,我一改过去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交流中尽量避免使用“我觉得”、“我认为”之类的词来开头,而是把重心放在了孩子和家长身上,如“孩子最近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是不是没休息好?”“小家伙进步很大,这和你们的付出是分不开的!”当自己和孩子变成了话题里的主人公,家长自然愿意驻足聆听,我的话语便可能在其心里留下印痕。

    其次,我会努力把握好交谈的“度”,孩子犯错了要警示有度,点到即可,没有一个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别人的口中一无是处;孩子的表现可圈可点时要赞许适度,过度的夸奖会少了真诚,轻描淡写的肯定也许根本就无关痛痒。

    再次,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超限效应”给了我极大的启示,那就是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心理上的不耐烦或逆反。细细反思,自己的工作中这种“超限”之误是时有发生的。于是,在日常交流过程中,我每次碰面尽可能只向家长传递一种讯息,需要关注的或改进的,值得肯定的或仍需要保持的……并使用诚挚简炼的语言来表述。

    虽然只是言语上的微妙调整,但我与家长间的交流却越来越亲密而有效了。

    二、家庭走访——“微机”不可失

    虽然进入了信息时代,微信、短信、QQ群、校讯通等便捷的联系方式让家校沟通吃上了“快餐”,但传统面对面式的家访依然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走上门去,我们才能更直观地看到学生及其家庭的真实面貌,锐敏的察觉到孩子成长中问题的根源;走上门去,来一次促膝的攀谈,让眼神与心灵同时交汇,沟通才有可能更深入更密切,也才能更触动心灵;走上门去,才有可能还原孩子生活中真实的一面,使教育行为更富成效、更有针对性。当然,越是营养的大餐越需要精心的烹制与火候的掌控。要想将登门家访这道大餐烹得营养够味,需要我们于细微处更多一些的思量。

    在具体的家校沟通工作中,我带着对细节的体察,带着对微妙时机的准确把握,一次次叩开了家访之门。

    首先,不把家访变成告状之访

    一提起家访,很多人就将它与告状画上等号,其结果是家长紧张、孩子不安。既然老师的登门会让家长与孩子感觉重重顾虑,我们何不在登门前巧妙地来个暗示消除它呢?

    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通常会借这样几个机会顺势家访:一是孩子们在某项活动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后,我会亲自上门颁奖。“走上门颁奖”既可让孩子和家长感觉到这份奖励的份量之重,又能借此契机让彼此间的交流更轻松、更有效。二是在孩子们有某方面进步后,借“取经”之名走进家长。班主任带着孩子进步的喜讯上门,必然是每名家长都乐于见到和接受的,当发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经验居然还吸引了老师,家长们便会主动总结反思自己的亲子教育经验,也更乐于打开话匣。

    其次,巧借“东风”登门拜访

    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班主任,我的孩子们由于身存缺陷也是常常意外频出:今天这个发烧生病要回家休养,明天那个又可能因自理能力差弄脏了衣裤回家换洗……而这些频发的意外我也会变成家校联系的“东风”,助我顺利打开家访之门。

    班上有个孩子性格孤僻,见了我总是敬而远之。一次他肺炎发作在家休养,我带了些食品上门探望,这个平时不善表达的孩子见我出现的刹那眼里闪耀着既惊又喜的光芒,而父母更是拉着我的手主动和我聊了很多。适时的登门,瞬间拉近了我与这个家庭的距离,也额外回馈了我更多宝贵的教育讯息。我还曾借送孩子回家、“顺路”捎一段乘车不便的家长等不同的方式达到交流的目的,于无痕中收到入门深访的实效。

    第三,表露互惠,让沟通无碍

    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人际交往中,表露是具有互惠性的。你对他人的自我表露将导致他人对你的自我表露,进而让双方能更积极地互动。在家访时,当家长出于各种原因,对家庭状况、日常生活状况等有助于改善教育的信息采取回避态度时,班主任不妨恰当的自我表露,从而也诱发家长的自我表露。

    比如在对一位多动、屡次违纪的学生家访时,我发现这位母亲对很多家庭状况都避而不谈,似有难言之隐。我没有急于追问,而是和家长聊起了自己的“育儿经”,感叹孩子的顽劣,家长教育之难。在不经意间家长逐渐向我吐露了心事:因为离异,母亲一人抚养,既要工作又要顾家还得管孩子,力不从心!一段自我表露让家长开启了话匣子,我也因此对孩子及其成长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由这次家访开始,与家长进行了长时间的合作,逐步解决了孩子的行为问题。

    家校沟通不易,重力的弹拨极有可能弦绷音破。我想,这一路的走行中倒不如巧妙借力,着眼细微,让我们微微地拨动心弦,轻轻地击出节奏,带着更多的智慧谱一曲和谐的家校合力乐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