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素质教育 解读台湾地区108课纲及中小学公民教育改革
解读台湾地区108课纲及中小学公民教育改革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作者: 贾海云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      贾海云
     摘要:台湾地区108课纲将取代现行九年一贯课纲及高中课纲,108课纲有对课程的新探究,但压缩中国史部分也引发了两岸极大的争议。
    关键词:台湾公民教育 108课纲
     (河北大学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Post-graduate’s Innovation Fund Project of Hebei University 项目编号X201754)
    一、台湾地区108课纲简介
    台湾地区颁布108课纲,2019年入学的70~80万名小一、国一、高一学生将全面适用新课本、新教学、新的大学入学方式。108课纲强调三面九项核心素养。三面指由“自发、互动、共好”为核心理念,延伸为“自主行动”、“沟通互动”、“社会参与”等三面。九项素养包括:1、身心素质与自我精进 2、系统思考与解决问题 3、规划执行与创新应变 4、符号运用与沟通表达 5、科技咨询与媒体素养 6、艺术涵养与美感素养 7、道德实践与公民意识 8、人际关系与团队合作 9、 多元文化与国际理解
    108课纲把课程分为两种类型:《(教育)部定课程》和《(学)校定课程》,降低必修,增加选修,照顾学生兴趣差异。希望让孩子在深化基本学力的同时,也能透过校定课程,在自己的生活情景中有脉络、有意义的学习,未来主题式教学也能进入课表,跨学科学习将成为常态。
    二、108课纲中公民教育内容解读     
    在社会课纲方面,108课纲更强调软性议题,例如族群、文化、公民参与,而非着重经济、产业、国家规范。 108新课纲草案争议最大在于将中国放入东亚脉络、增加台湾本土化篇幅,以前以编年史方式呈现台湾史、中国史、世界史,108新课纲则以主题式讨论如何认识过去、台湾史相关主题、东亚史相关主题、世界史相关主题,强调原住民、被殖民国家的主体性。旧课纲以陈述定义为主,例如对高中生的定义是“未来的公民”,课题如“准备成为公民”“对成为成年公民的期待”。108课纲的条目全都是疑问句,认为高中生已经可以开始讨论、参与社会,例如“公民身份如何演变?为什么从特定群体,渐次扩张至普遍性身份?”也讨论到“为什么多元身份身份认同的建构、肯认与保障,和国家政策关系密切?”
    以高中公民科为例,在“公民——现代社会与经济”课程(3学分)中分为“社会不平等与社会运动”和“景气波动与经济成长”两大主题。前者讨论什么事阶层化,又有哪些因素可能形成接机流动,并细数台湾重要的社会运动,以及社会运动造成的影响。后者则会讨论到物价膨胀、薪资与劳动市场、景气波动与失业、利率、货币政策等。在“公民——民主政治与法律”课程(3学分)中分成“民主政治与世界秩序”和“法律与社会生活”两个主题。前者将世界分为“台湾”“中国”“国际”三个部分,分别讨论三区的政治、民主发展。后者讨论释宪制度、行政行为与法律救济,民事关系,还有近年来很重要的咨询生活以及相应的刑法规范。此外,公民科有“探究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讨论针对一些议题作比较聚焦的讨论。比如“社会安全”单元的探究活动就讨论到“全民健保如何能确保国民享有合理的医疗资源,但又能避免资源滥用?”最后以新的报告、展演或小论文的方式呈现研究结果。让学生从被动的吸收知识,转而主动进行研究,从中学习。
    三、108课纲影响下的台湾地区中小学公民教育发展
    108课纲有诸多前瞻性的改革:例如在教育理念上倡导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包容多元,对教学实践也似乎以开放性问句表现出给予教师专业空间。但仍然存在很多弊端——
    首先看108课纲对公民教育的影响:公民课程内容和主题都非常庞大,受课时所限学生无法详细学习讨论,可能导致学生学习不够深入,只能学到皮毛。“探究活动”的本意是透过实地的调查、聚焦的讨论,加深学生印象。但在赶课压力,可能让调查活动沦为走马看花的校外教学,或让讨论课变成老师一个人的自问自答。聚焦的议题、费时的活动可能被老师简单带过,得不到效果。课纲虽然变了,但教育系、师范学校的课程没有变,校园也不会因此新聘老师,想要认真教授的老师,面对全新的教授内容、新时代的需求,可能要花很长时间准备和适应。而过度开放的庞大议题和资讯,也可能会让学生的回答显得毫无头绪,影响考核的公平性。
    再看108课纲的变动引起的最大争议:压缩中国史。许多台湾学者和教师忧心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台湾学生的未来。台湾当局政府大力推行原住民文化作为台湾文化的代表。诚然原住民文化是台湾本土文化的一部分,但台湾之所以成为今天的台湾,更多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浸润,中华文化是两岸共同的精神家园。美利坚合众国能以印第安民族文化作为国家主流文化吗?公民教育的一大重要功能就是要认识自己,如果不是以原本历史事实为基础,如何让学生认清楚本民族的角色定位?台湾执政当局以民主自居,民主的进展如果必须以经济和民生为牺牲,那是不健康的民主;而社会的多元化如果不是伴随着包容与平等精神的提升,而是制造更多的分化和撕裂,那只是假冒的多元。在台湾民众奔赴大陆地区追寻前程已成寻常,赴陆求学的学子更是成倍增长。当人民的生活中无处不大陆,课本里的大陆却是一个遮遮掩掩的避讳,只会让学生迷茫摇头。
    四、结束语:台湾地区中小学公民教育的出路
    与现实相背的课纲和教科书,毕竟走不了太远。大陆地区的崛起绝不只是在经济上,更有文化、教育领域的精进。正视历史,基于事实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立足公民身份,形成公民意识,践行公民行动。台湾地区中小学公民教育朝向健康方向发展需要: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弘扬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二加强对公民教育理论体系的研究,提出适合两岸的公民理论,而不是用西方理论套用在两岸公民建设上;三是尽量减少政治对中小学公民教育的影响,避免价值操纵。在两岸中小学公民教育部分还可以增加对口的交流,共同打造公民教育云平台的建设,积极提升两岸中小学公民教育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未来Family——解读12年国教新课纲》2018年8月
    [2]www.naer.edu.tw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 20180815
    [3]《高中公民与社会108课纲草案之评析》
    [4]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13929,c1174-1.php?Lang=zh-tw  公民与社会学科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