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素质教育 案例分析:从“秃树出新芽”说起--------谈我在生成性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案例分析:从“秃树出新芽”说起--------谈我在生成性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作者:张蕊

     

    江苏省徐州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张蕊
     
    论文摘要:  
    生成性活动是以突发事件为起始点而生成的课程,我们要关注孩子活动中的生成性活动,有效捕捉隐含教育目标的达成,让“生成”更有价值,真正的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关建词:课程游戏化    生成性活动    指导策略
    正文:       
    随着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深入发展,幼儿园应充分挖掘运用游戏的教育功能,教师放手幼儿的游戏活动。而放手的同时,我们时常会碰到一些猝不及防的“小意外”。对于这种“小意外”我们是视而不见,将预设游戏活动继续进行,还是根据情况生成新的游戏活动,来满足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老师要善于察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机会,积极引导。”因此我们要关注孩子游戏中的生成性活动,有效捕捉隐含教育目标的达成,让“生成活动”体现它的价值,真正成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平台。
    一、顺应幼儿兴趣需要,做生成活动的支持者       
     户外活动,我和孩子们正一起玩“大风和树叶”的游戏,雨雨兴奋地跑来告诉我:“张老师,冬天被吴爷爷砍秃的杨树长出新芽了!”孩子们一听,立刻拥在了杨树下:“哇!好神奇,砍秃的大树还真的长出了很多新芽呢!”“是的,树枝上还有小鼓包,是没冒出来的嫩芽么?”越来越多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到操场上的这棵大树身上。“那其它的树有没有长出芽苞和嫩叶呢?它们的芽苞都是一样么?”我的问题使孩子们的兴奋点转到了芽苞的外形上。通过观察,孩子们发现杨树的芽苞是棕色的,有的还有许多小绒毛,柳树的芽苞是绿色的,而桃树的芽苞象圆滚滚的小球。所有树木芽苞的生长位置也不相同,有的长在树枝的上,有的长在树枝分叉的位置,还有的芽苞挤在一起……       
    在上述的体育活动中,出现问题时,我很想把游戏继续下去,然而大部分孩子的兴趣已经被“树”吸引走。因此,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立刻调整活动,把“大风和树叶”活动暂停,带着孩子们一起观察,满足孩子们的心理要求。我不失时机地抛出新问题,引导幼儿走进下一个活动,进一步支持和推进生成活动的开展,自然有效地成为了幼儿活动的支持者,而孩子们则成为活动的主动构建者。
    二、放手幼儿身心,鼓励发现新问题        
    接下来我又给孩子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谁能从这些树身上先发现新问题。3天后,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园内树木的芽苞有大有小,颜色也渐渐地不一样了,有的变成了小嫩叶,有的结出了小花苞。孩子们又有了新的期盼,都想知道哪朵花苞先开放。一周过后,奇怪的事情出现了,航航紧张得跑到我身边:“张老师,不好了,树上长毛毛虫了!”我赶紧带着孩子们一起来到杨树下,树上还真的挂很多“毛毛虫”。“这些虫子不会是到春天出来找吃吧。”“那不糟糕了,杨树会死掉的。”孩子们议论纷纷。“不对,这不是虫子,奶奶告诉我说这是杨树开的花。”我肯定了这个说法,告诉孩子们:“这是杨树的花,不仔细看就像绿色的虫子。”孩子们高兴极了:“太棒了,杨树开花了”。“还有哪些树会开花呢?我希望大家周末到公园里看一看,下周回来告诉其他小朋友。”  
    好奇心驱使孩子们迫切地追寻未知的答案。每天户外时间他们都会主动地观察,都希望自己成为第一个发现新问题的人,从开始花苞的颜色、大小变化直到“毛毛虫”的出现,孩子们主动探究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而此刻我更加关注的是孩子们探寻过程中的反应和表现,并以孩子们平等的身份参与到讨论中,捕捉幼儿的需求,并顺势地抛出新问题,把生成活动下一步研究指向明确的方向,引导幼儿继续前行。
    三、推动幼儿探索表达,分享知识经验       
    经过两天的双休,孩子们再一次回到了问题的原点,纷纷把自己搜集来的信息反馈出来。 “昨天到我们幼儿园旁边的彭祖园就看到很多很多开花的树。” “我和爸爸一起在网上查资料了,能开花的树可多了,不过要分季节,不同的季节,开花的树不同。” “对,春天会开花的树有柳树、樱花树、梧桐树”。 “还有榆树和槐树呢,我妈妈说这些树的花还能做蒸菜吃呢!”……孩子们七嘴八舌越说越有劲,孩子们的观察给了他们最好的答案。我把孩子们的话记录下来并和孩子们一起做了统计,然后在班级张贴出来,孩子们三五成群围着记录表共同分享者他们的知识经验……        
    生成活动持续了半个多月,孩子们的兴趣依然不减,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幼儿自发生成活动相对教师预设形式的活动,幼儿主动探究性更强,教师要给予幼儿更多的聆听、支持和拓展,从而使生成活动在动态中不断调整。             
    通过以上案例的剖析,反思这一“意外”的生成活动,我们看出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策略直接影响幼儿的主体性发挥,同时也给我今后生成活动的开展带来一些启示:
    一、注重观察倾听、及时捕捉意外,抓住教育契机     
     幼儿的生成活动主要来自他们熟知的世界,是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的自主活动。为此,我们要细心观察、耐心倾听、认真记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一旦出现有价值的“意外”,我们不要刻板地坚持原有的计划,应该及时捕捉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意外”转换成教育契机,从而满足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探索发现的环境,使每一位幼儿都有强烈的参与动力,并在新的生成活动中迸发出自己的潜能。
    二、适时引导,共同探究,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热情。      
    真正的探究活动应该是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经历的,活动中所述芽苞的生长位置、出苞时间先后、以及不同季节不同的树开花等问题,有的我也拿捏不准,当提出这些问题时,老师同样抱着“自己观察、自己发现”的心态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活动中,幼儿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发现问题、探索答案的能力是我们难以在预设活动中看到的。我们要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幼儿的表现,适时引导回应,采用支持与推动的策略,提高幼儿的探究兴趣和学习能力,与他们一起共同构建开放、灵活的生成性课程。
        三、支持幼儿发展,实现师幼互动,促进课程构建        
    在生成性活动中,作为教师感到最困难的是难以走进幼儿的内心,不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以我们要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孩子们的活动,借助开放式的问题情境在适当的时机对幼儿进行点拨,把自己的经验与幼儿的经验融合在一起,寻找幼儿的兴趣点,帮助幼儿发现新的疑问,促进下一步新课程的构建。因此,我们要具备“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在生成活动的过程中给予幼儿帮助和支持,在积极的师幼互动、幼儿间互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        
    总之,在生成性的活动中,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幼儿的才智,并相信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才是真正的主导者。”
    参考文献:
    1、《我们都是探索者》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丹尼尔.沙因费尔德 著    
    屠筱青  戴俊毅   译 (2014年12月出版)
    2、《观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Carole Sharman      Wendy Cross       DinnaVennis著  单敏月 王小平 译  (2008年8月出版)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