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提升学生个性思维能力的运用探究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提升学生个性思维能力的运用探究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作者:郭程程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中心小学    郭程程

    摘 要:数学个性思维能力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部分,新课标中也特别强调对数学个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系统性、发散性、深刻性、独创 性、批判性的发展。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达到对学生数学个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个性思维  思维导图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于上世纪70年代发明了一种新型的思维工具,这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以大脑中的某一个知识点为思维中心,从这个知识点出发引发出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又可以成为另外的思维中心。

    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方法,除了加大资料的累积量外,更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进行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和应用,因为更系统化而增加大脑运作的效率。同时,它善用左右脑的功能,藉由颜色、图像、符号的使用,可以协助我们记忆、培养我们的个性思维能力。这恰恰能够满足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解题方法多、知识点繁杂等困难的需求,帮助学生构建一个个数学知识点的联系,提高记忆力,协助学生更轻松地完成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度,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

    二、思维导图可以是学生自主预习的工具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课堂的人性化管理。根据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关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思维导图能够更清晰地呈现知识的框架结构,将知识更加有条理地进行整合的特点就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学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对即将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突出即将学习内容重点、难点,将即将学习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简明扼要地表达概念的逻辑关系,呈现概念的地位以及相关性,以便发现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例如:在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的学习中,这一单元的概念众多,且在以前的教学中发现学生总是容易混淆一些概念。因此在学习这一单元之前,教师就可以建议学生每节课用思维导图进行自主预习整理,利用思维道题来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框架,可以使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能很好地进行区分。从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倍数与因数为出发,将《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归纳到“倍数”的枝干中,将《找因数》《找质数》归纳到“质数”的枝干中,之后的在第五单元中学习到的《找最大公因数》《约分》可以归纳到“找质数”的枝干中,《找最小公倍数》《通分》可以归纳到“倍数”的枝干中,将知识用过思维导图进行框架整理,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区分概念。
       
    三、思维导图可以是学生复习的工具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实际,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识,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在小学数学中很多知识表面看起来毫不相干,其实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就是“数学思想与方法”。融人了思维导图的教学让学生从散杂、片断的机械式学习提升为注重关系并充满主动探究活力的有意义学习。

    在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进行几何图形的复习中,存在着概念繁杂,公式多,易混淆,不易于提取的困难,思维导图就可以帮助学生来整合整个小学阶段的几何图形的所有知识。从“几何图形”出发可以划分出三个枝干,分别为:线,面,体,在“线”的枝干中可以包含“直线类”“曲线类”,“直线类”中可以包含“线段”“射线”“直线”。通过“线动成面”再来划分面,“面”中可以包含“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在不同的面中既存在区别,也存在联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其实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就是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变式,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得出是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得出的,而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得出是将其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得出的,因此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都可以归纳成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变式。在这样的整合下,就将繁杂的面积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都归纳为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变式。在这样的整合下,既符合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不提倡学生死记硬背数学公式的目标,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沟通知识之间的横纵关系,进行区分,并能够最快速的提取出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四、思维导图可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工具

    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学生拥有较为宽泛的想象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符合条件的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大量的思考,会在头脑中萌发各种新的想法,且学生在构建成自己的思维导图之后与他人的作品比较时还会有新的想法出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这一单元中就对分数的意义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而学生很容易混淆。在前期有所训练的情况下,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整合知识。在课堂上就呈现了学生的不同的想法。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绘制思维导图的思路,组内成员吸纳其他同学的想法,在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时,发现有的学生从《分饼》这节课出发,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分饼来构架整个单元的所有知识,也就相当于从分数的意义出发来寻找整个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也有的学生从整个单元出现的核心概念“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真假带分数”为出发点来建构这一单元的知识网络。交流不同的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以上的分析,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综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独立,自主地学习,通过在不同学习情境下运用思维导图整合知识有助于发展学生个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托尼·巴赞著(英).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李斯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2]齐伟.概念图.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实例[J.软件导刊,2005(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