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素质教育 浅议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浅议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作者:曾现香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能一味地追求翻新理念、渲染形式,而是要从学生的成长出发,用更鲜活的教学手段,走进学生的心灵,为学生创设学的氛围、学的阶梯和学的方法。在实践层面上尝试探索既关注学生的生活现状,又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正处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时期,要求基础教育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实践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就是以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作为一名教师,笔者认为该学科的教学重心应当是培养学生养成“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 纪守法”的良好社会公德行为,因此,课堂教学结构也应随之发生变化。

    一、学生核心素养概述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自己去探究真正的知识含义。在过去的传统教育中,对学生的教学是以“双基”为出发点的,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强调要实施教育,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整体素质。 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这就要求学生不单单是学习基础知识,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

    二、道德与法治学科落实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课例

    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其中教学方法非常关键。根据该学科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选择上应侧重于游戏教学、情景教学、体验教学,可能将课堂创设为故事演讲、情景剧表演、师生互动游戏、行为能力展演的舞台。比如,在动物类教学 中,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故事演讲比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喜欢什么动物,或者自己家里养着什么动物都可以告诉同学们,让他们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的道理。在“干点家务活”教学中,我会让学生带一些衣服过来,然后在班上举办一场叠衣服比赛,让大家在比赛中学会干家务活的方法,学生轻松掌握了一项家务活的技能,懂得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道理。例如在二年级“这些是大家的”教学中,设置情景剧表演舞台,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会桌子的心声和期盼,能有效达成“爱护公物”的教学目的。这些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在学生的亲身体会中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社会公德行为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个图文并茂、形象逼真、绘声绘色的教育教学环境,这对拓展教材、丰富教学内容有着十分有效的作用。如在“请帮我一下吧”的教学 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四幅“温暖的接力棒”故事插图转变成有声像的动画片视频,形象逼真地讲述了“接力棒”的传递过程及助人为乐意义。又如在“遵纪守法行为养成”教学中,我会找一些遵纪守法的小视频小动画播放给大家看,让孩子们在动画中学到知识。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这个信息大容量工具,再现生活中各种社会公德行为的真实事例,补充教材内容的不足, 达到课堂教学拓展的最大化。

    (三)开展多种教学活动

    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社会公德行为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以上一系列课堂教学之后,最重要的环节是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以观察者、监督者、义工者等身份到真实环境中亲身去感受、体验。笔者拟定了一些开放式教学活动方案,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养成教育效果,具体如下。第一,开展“校内监督员活动”,让每个班都派出一些同学在校园里值班,看看谁有违反校规的行为,进行班级评比。第二,开展“校内示范岗” 活动,我会评选出每周、每月、每季度的文明标兵,并给予奖励。第三,开展“家庭小手拉大手”活动,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有目的性地给学生及家长布置一些适当的实践任务,使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自律行为能力在家庭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帮助提升学生道德水平。第四,开展“校外文明劝导岗”体验活动,组织部分学生到校外公共场所,对过往人群一些不良的行为进行提示劝导,收集典型案例。我带着学生来到敬老院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第五,开展学生校内外良好社会公德行为展演,活动由各班组织和学校统一组织为宜,其内容是宣讲学生自身及校外人员的良好行为事迹。这样学生自己也学习了相应的知识,自身道德情操得到升华。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创设情境,将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给学生留下自主、自护、自理、自为、自悟的空间。例如,在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的时候,应侧重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命美丽的生活情趣,以及最基本的公民责任感。但是,低年级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我们教师可以做如下尝试。学校里有一个美丽的花园,每到春暖花开时,各种花竞相开放,引来了蝴蝶,招来了蜜蜂,也吸引了学生在花园里追逐嬉戏。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花园,相互介绍自己认识的花花草草,并趁机让学生看看被踩倒的小草、被摘落的小花、被挂了书包歪斜的小树,让他们认识到这些行为是不对的。接着,笔者又让学生看看有锯齿的叶子,听听“有毒的小蘑菇”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在大自然面前要学会保护自己。从室内走到室外,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完全融合,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据,有助于正确自然观的形成。

    融合的生活体验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不是简单的两个课程的相加,更不是法治的标签与道德的凑合,而是一种有机的融合,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浸润和感染法治的思维和意识的培养。例如,在教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中的“上学路上”时,笔者带领学生走上马路,参加“今天我是小交警”的活动,跟着交警叔叔观察“不同的上学路”,情境体验“这样安全吗?”切实感悟“交通信号要知道”。通过生活体验,学生知道了闯红灯要罚款,交警叔叔严格执法的背后是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并因此获得感悟:遵守规则通行不但是遵纪守法的行为,也是爱的回报,更是文明素养的体现。这样的教学过程无法严格区分出哪里是道德教育,哪里是法治教育,但是在教材内容和实践生活再创造的整合活动中,学生真实感受到了生活处处有道德,身边处处有规则。

    总之,通过以上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效培养了小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家庭美德意识、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学生牢固树立了文明形象,以自己的文明行为感染身边人,以良好的公德风尚影响身边人,学生良好社会公德行为习惯最终得以养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道德与法治的有机融合,是学生主观的参与,是主动的建构,是内化与外显的和谐统一,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成长出发,用更鲜活的教学手段走进学生的心灵,让“道”融生活,“法”在身边!

    参考文献

    [1]刘汝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7):25-27.

    [2]周丽萍.关注"人、情、味"培养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研究[J].成才之路,2018,(22):12-13.

    (作者单位:山东省无棣县西小王镇中心小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