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素质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作者:杨伟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

    一、积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什么是音乐感知能力呢?音乐感知能力是音乐感觉能力和音乐知觉能力的简称。音乐感觉能力是指人们借助于听觉器官辨别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细微差别的能力。音乐知觉能力是指人们对音乐的复杂形式(如节奏、旋律、和声、织体、力度、速度等)的细微变化的辨别能力以及对音乐作整体感受的能力。应该说,这种能力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能力。离开了这些基础能力,学习音乐很可能就是一句空话。

    那么,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呢?

    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教学观点。

    其一,主张用专业训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技能训练。例如,听辨单音、音阶、等。无疑,这种训练方法对专业音乐学校的学生来说,肯定是实用有效的。因为,他们有专业工作的需要,也有足够的教学时间做保证。但对广大的普通小学学生来说,这种方法未必是有益的。

    其二,主张将这种能力训练融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之中。例如,在唱歌或演奏活动中,听辨自己或同学们的演唱、演奏效果,从中寻找掌握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和声等)以及表现音乐情感方面的优缺点,进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这种训练方法,对普通小学生来说,肯定是实用有效的。特别是在强调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方法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1、以幻想为前提,以舞蹈为手段,让学生再现音乐美。

    小学音乐欣赏教材中有许多启迪思想、开发智力的优秀幻想教材,教师可启发学生舞蹈动作来体现音乐。

    例如:第八册音乐歌曲《卖汤圆》,歌曲活泼欢快,速度较快,在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学生发挥想象,构建一幅卖汤圆的场面,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并以动作的形式表现歌曲。

    2、运用丰富的联想,续编音乐故事,创造情节,发展思维。

    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曲子或歌曲都是有情节的。如《龟兔赛跑》、《小放牛》等,在学完以后,可以启发学生来创编故事,并来表演自己编的故事。

    如《在钟表店里》是一首描绘性较强的管弦乐曲,我先让学生初听音乐,根据音乐展开联想:你听到这段音乐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好像看到了什么?你感到音乐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在音乐中一边欣赏一边创编故事,从而激发他们的丰富的想象,从中获得情感上的热闹和管弦乐队的丰富知识。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理解、表现能力。

    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根据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入手,在牢固掌握音乐基本知识的同时,利用旧知识对作品进行分析,如乐句乐段、调式调性、曲式、作品风格等。这种分析音乐作品的本领就是理解能力。

    如何把一首歌(曲)正确而完美地唱出来,需要积极培养学生歌唱的基本功。如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咬字吐字、准确的音高和节奏、恰到好处的力度、自然而美好的声音、真切的感情等等,从而把歌(曲)所表达的形象充分地再现,这就是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音乐教学要突出以美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特点。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不仅增长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而且要在音乐课中发挥它的特殊功能,培养学生的欣赏音乐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类、创造美、创造世界的思想情感。 

    在欣赏《口哨与小狗》时,我看到很多学生和着那诙谐、活泼的音乐旋律,随心所欲地摇晃着脑袋,拍动着身体,一副顽皮、神气的样子,自己仿佛就是音乐中的小主人,吹着欢快的口哨,心爱的"小狗"在其身边摇着尾巴,蹦来跳去。""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通过表演,激发了孩子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乐曲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

    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途径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意境。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思维、提高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感知,想象思维,理解表现,欣赏这几种能力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这几种能力的提高一定会促进智力的提高,对学生健康的成长和提高艺术修养大有益处。

     (作者单位:山东省博兴县第四中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