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素质教育 既要个性张扬,又要团结凝聚
既要个性张扬,又要团结凝聚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作者: 贾宝伟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南中心小学  贾宝伟

     要:班级文化的建设是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而良好的班级凝聚力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前提,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就对班主任的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笔者阐述了“班级”、“凝聚力”、“个性发展”、“班级文化建设”的概念内涵,分析了优质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针对现阶段班级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要求班级文化建设既要个性张扬,又要团结凝聚。

    关键词:个性;班级凝聚力;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管理

    小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的初级阶段,班级对于其个性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而优质的班级文化的建设不仅能规范班级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还能能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小学生性格的塑造、个性的培养。事实上,要实现班级文化建设就要增强班级个体之间的凝聚力,而在追求人才的创新化的今天,国家人才储备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笔者展开了如下分析。

    1 相关概念概念分析

    1.1班级

    班级是学校展开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础的群体单位,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份子,其行为对班级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可知,班级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而班级这个“大容器”对于学生性格的塑造、学习习惯的养成、纪律观念的树立、集体观念的形成均具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良好的班级管理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正面的影响,而劣质的班级管理对于学生极有可能带来较多的不良影响。

    1.2凝聚力

    凝聚力是在有着共同的目标某个群体之间展开的分工与合作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凝聚力的群体对于目标的实现会约束自身的行为、朝着目标而展开一系列的努力。可知,群体中的个体对于共同的目标有着一定程度的服从性,并愿意为止付出。可知,班级成员之间若缺乏共同的目标,那么班级群体就存在缺乏凝聚力的现象。而班级凝聚力越强,则成员各成员对班级的依赖程度越深,其对自我行为的约束能力就越强,对共同目标的达成更努力,班级氛围就越和谐。

    1.3个性发展

    从教育学角度来说,个性是指人的生理天赋在一定的社会活动、社会教育的影响下发展出的属于个体的独特性格与能力。而个性发展是其生理结构与机能发展与本能变化发展的总和。可知,个性发展具有全面性,既包含生理发展,也包含了心理发展。而分析个体的个性发展历程可知,个体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共性。如个体在幼儿时期的发具有一定的共同规律的,而这种规律性被称之为共性。因此,对于个体的发展来说,既要重视起个性发展,也要重视起共性发展,更要提升其发展的全面性。

    1.4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文化在班级这一圈定范围内的体现形式,有着文化的特质,又有着独属于班级的氛围。它借助一定的活动、组织、行为体现了班级的共同价值取向,展现了班级的品格,凸显了班级的思维方式。可知,班级文化涉及多个方面,是所有班级同学共同拥有的文化的综合体现,包括班级的物质情况、管理制度的制定、精神财富的积累、各类活动的开展等等。而班级文化的建设是形成班级文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在班主任的主导下,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师生共同进行班级文化的统筹规划,并付出努力使得规划成为现实。

    2  优质班级文化建设重要性剖析

    新课改下的优质的班级文化建设不仅具备较强的凝聚力,让班级给与学生带来正面的推动学生的积极前进,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能在遵循共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发展,让学生既个性张扬,也能让班级团结协作,充满凝聚力。

    2.1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

    虽然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享受着学校所提供的教学资源。但是在升学的压力之下,班主任容易采取单一的、可量化的评价标准评价学生。而这种“一刀切”的评价标准使得班主任对于学生的认识存在一定程度的片面性。而小学生无法对个体的兴趣、思维、能力、优势进行正确的评估,无法正确认识自己,从而导致学生无法较好地发觉自身的潜能,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而素质教育下的班级文化建设尊重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主张要正确认知学生的优缺点,并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主动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而为学生提供与之能力、优势相匹配的发展机会。因此,新课改下的班级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学生潜力的发掘与优势的发扬,让学生能在班级的正向引导下得到发展。

    2.2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应试教育下的班级建设的重心始终围绕“学习成绩”。因此,考试成绩成为了衡量班级文化建设质量的唯一标准。“考高分”成为了班级中各个体的共同目标任务。此时,单一的班级目标导致班级规则的制定也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不仅阻碍了学生的个体发展,长此以往对班级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而建设既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又兼具凝聚力的班级文化中,考试成绩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而相应标准的制定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息息相关。而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要求对学生的评价从单一的“智”扩展了“德”、“劳”、“”、“”。事实上,班级各成员的发展都需要班级文化给与的“养分”输送,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知识、情感、意志、行为的全面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不等同于统一发展。

    2.3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小学阶段是个体“塑性”的关键阶段,对学生的性格、品格、人格的塑造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事实上,在小学阶段给学生刻下的“印记”极难擦除,为学生的终身发展铺好了“地基”。而班级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因而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只有在重视个体发展、个性发展、具有共同目标、评价多元化的班级文化中成长,才能对学生的性格、品格、人格带来正面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置身于班级中不仅能给与了了学生更多的与他人接触的机会,也让学生放开家长、班主任的“搀扶”独立自主地处理事务,推动学生能力的发展。而通过不断的自我探索,学生逐步获得更好的经历与体验,使其的自我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3 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3.1认知观念的偏差与纠正

    目前,部分班主任对“个性”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认知偏差,他们认为“个性”就是搞特殊、在众多学生中间比较“扎眼”,带着一定程度的贬义色彩。如在班级中不爱学习但是调皮、不听话的学生往往被容易被班主任与学生误认为是“有个性”。又如在奥数、音乐等领域具有一定程度的天赋或者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学生也会被认为其“有个性”。而这种对于“个性”的概念曲解容易导致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位置往往比较“特殊”,不利于班级文化的正确建设,也不利于学生真正的个性化、全面化、终身化的发展。事实上,只有纠正班主任的认知偏差、提升班主任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程度、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才能给与学生个性发展的“沃土”,让学生在学校教育中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锻炼性格、优化身体素质、培养创造力与想象力、提高劳动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班主任纠正对于“个性”的认知偏差后,班主任能更加平等、客观地看待学生,从而给与学生更加正确的引导,使班级文化的潜在教育价值得到更好的发掘。

    3.2建设方法的不当与优化

    通过调查研究小学多个班级的班级文化建设发现,部分班主任过于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果,就会将重心放在班集体的建设上,而会忽略班级中的绝大部分个体的感受。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班主任会过于关注班集体的整体建设,为班级题的建设付出诸多心理。而在班主任投入大量的心力之后,班集体的凝聚力得到了空前的体现,班级班风相对较好。而这种现象也会通过班级数据予以反映,给与班主任极大的鼓舞。但是这种情况就容易导致班主任、班干部在管理班级时过于关注班集体的利益,而忽略了学生个人的想法,导致学生的个人发展受到限制。事实上,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溅射方法,不仅要关注班集体的整体利益,更要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放在首位,让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压抑本性、尊重学生的个性,从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而这也需要班主任不断进行自我反省,让自身成为学生班级管理的“指导者”而非“主导者”,让学生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人翁”而非“旁观者”。

    3.3外部条件的缺失与完善

    学生的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均离不开外部力量的不断推动。事实上,部分班主任虽然具有一定的先进的班级管理理论基础,但是缺乏相关的文件、制度的指导,也缺乏社会、家长的支持,导致班主任空有理论而缺乏实践的机会。与此同时,在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班主任往往只能跟着学校的指令走,若相关条文存在一定的模糊性,班主任就会选择保守的方式,尽量保证班级活动过程中的平稳性。而这样往往容易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教师的教学精力,从而给教学与班级管理均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要建构凝聚力与个性化并重的班级文化就需要较好的外部条件。首先,学校要建立良好的家校互通机制,推动学校家长与班主任之间的沟通交流频率,提升家长与学校互动的质量。其次,学校要明确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的标准,让班主任明确其具体职责,为班主任的激励机制与评价机制的优化提供制度依据。最后,学校还可以与社会各部门取得联系,为学生提供实践就,提升社会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关注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不仅要形成良好的凝聚力、促进学生的共性发展,更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充分发掘自身的“闪光点”,让学生成长为具有个人独特特色的个体,让其具备终身发展的能力。因此 ,实际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班级管理理念、优化班级文化建设方法,并给与学生良好的外部保障条件,让为学生的成长道路扫平“垃圾”,推动学生个性与共性的同步伐展,落实教育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毛晓莉.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优化策略[J].教育观察.2020,9(47):94-96.

    [2]付翠清.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浅议[J].现代教育科学.2012,(12):38.

    [3]徐丽.基于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以长沙市某小学为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