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素质教育 音乐教学的三把钥匙
音乐教学的三把钥匙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作者:任美亭

     

    摘要:不知不觉,新课改已经实行了好几个年头,音乐学科作为新课程的组成部分和必修课程,承载着实施美育的重要目标。在新一轮课改的浪潮下,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新课改赋予音乐学科的使命,下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谈谈我的认识。
    关键词:主导主体兴趣体验审美尊重
    一、各尽所能,找到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作为以美育为基本特点的音乐学科,在其教育教学过程中,与其他学科,特别是文化学科有着显著的区别,那就是:她淡化了教育活动中那种赤裸裸的知识传递,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并视这种过程为教育目的,但音乐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那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哪怕是音乐知识、音乐技能技巧,学生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更不用说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再创作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不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来参与,去感受,去体验,去理解音乐。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体验时,对音乐知识技能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才会成为可能。可感受,体验,理解的过程究竟该如何,才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我认为,兴趣是必不可少的。那什么是兴趣?兴趣又如何培养呢?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或认识过程不是一种负担。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
    就音乐教学而言,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兴趣是前提,是学习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的的一个推动者,因此没有兴趣做基础,包括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内的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就难以完成;当我们对一件事物有了兴趣,好奇心的心理会让我们乐此不疲的去了解他.比如说,在我们讲到音乐的节奏时,对于农村学校中的学生来说,这可能是一个不容易理解的概念,那我们该怎么讲更容易理解一些呢?“艺术源于生活”,根据这句话我就请了一个学生来模仿“雄鸡如何啼鸣”?“鸡钩钩-”去掉雄鸡本身的音色,到最后,这个节奏学生自己得了出来,棘手的问题也迎刃而解。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不只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生活体验,一种切身的模仿领悟,而没有亲身参与到活动之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样的体验的。
    二、知己知彼,找到打开和谐之门的钥匙
    新课堂下的教学应该是学生和老师、教材之间的平等对话,课堂是一个提供交流的平台,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愉快的交流,在这样的环境中,双方都是愉快的,整个课堂效率也是喜人的。现在的学生由于是独子,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娇气金贵。交流中,可能随时会遇见这种“个性”非常突出的学生,那么这样的学生我们就不管不顾吗?显然是不可取的,《孙子.谋攻》里面有句话,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运用到我们教学上也是非常恰当的,“己”即为我们自己,而“彼”就是学生的心理,不同的学生在对待同一件事情的心理看法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要把握好这个度,只要把握好他们的心理,我们就有的放矢,就可以百战不殆,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尊重学生,让他们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时间长了学生们就会愿意和你沟通,与你配合,教育教学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的教学过程中,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开始的表现很张狂,你提问问题,别的同学都回答,只有他坐在那里很不屑一顾,其实细分析一下,这种学生他的心里有想被引起注意的成分在里面。“知彼”之后我就知道怎样做了:首先我尊重他,让他把自己的想法用一种他的方式表达出来,给予肯定,然后让别的同学给出正确答案,让他自己将两者相比较一下,孰对孰错自然见分晓,给予他最起码的尊重,这是对学生心理的爱护,时刻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促进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尊重和自信学习。
    三、提升自我,找到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身为教师的我们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何更好的发挥我们的主导作用?提升自我的个人魅力,不容小觑。
    首先,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的表情,言行举止,都看在学生眼里,并且时刻影响着学生,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的表情亲切自然,给人以阳光般的感觉:言行举止得体大方,给人以美的享受,那么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就容易和你产生共鸣,愿意去接受你的引导;容易产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不断的开动自己的脑筋,主动探索研究问题。
    其次,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行云流水似的,其间没有任何阻隔,没有任何的块状感,它给人的感觉是高山流水,一泄千里;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时松时紧,收放自如。当随堂生成的问题状况较多,学生的思维跳跃较大的时候,我们在心中要及时的考虑问题的轻重缓急,做出解答,避免因此而使本来流畅的课堂出现不和谐的音符。
    最后,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心与心的零距离接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友好、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要建立这种关系。作为教师就要深入了解学生,接近学生,运用我们的知识巧妙的化解不同学生不同时期心理。要经常有意识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适时的表扬,尤其是对差生。同时,批评要讲策略,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问题。师生之间处于亲近、信赖的积极情感状态中,既有利于及时反馈信息,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动向,又有利于消除师生隔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大脑和意识,积极转变观念,勇于学习,乐于学习,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从以前的“教鞭”,“冷面孔”,转为理性的温和,从更多的角度,侧面去关注学生的心理,学习,交往以及各方面的状态,在这种更温暖,更人性化的教育中,相信我们的步伐会越来越坚实有力!
    参考文献:
    1.《新校园》新校园杂志出版社
    2.《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音乐学习与教育心理》主编曹理上海音乐出版社
    作者单位山东省华侨中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