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素质教育 立足当下理性思考——浅谈高中作文教学中时代意识与理性思维的培养
立足当下理性思考——浅谈高中作文教学中时代意识与理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作者:叶丽仙

     

    【摘要】探究浙江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在继续强调关注现实生活的同时,越来越重视论述类文章的写作,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考察重点放在学生理性思辨能力的表现上。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写作技巧,更要注重指导学生增强时代意识和培养理性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从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和发现最有价值的材料,大胆的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经过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之后的态度和观点,去充分展现自己的写作个性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高考作文教学时代意识理性思维
    2016年浙江高考作文打破了文体不限的惯例,首次提出“写一篇论述类文章”的要求,不久之后发行的《2017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中重点提出了“论述文”写作要求,以侧重论述的文字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评判的重点放在学生理性思辨能力的表现上,即引导学生能够对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作深入的剖析,展开分析、拓展、深化、引申、总结等工作,以体现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这样的变化看起来很突兀,其实如果我们探究浙江卷最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就会发现,这样的变化是情理之中。
    2016年浙江卷作文题以“虚拟与现实”为材料,当生活中的“虚拟”世界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我们是拥抱还是远离,抑或选择适当的距离。2015年的作文题是探讨“文品与人品”两者的辩证关系,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还是“有可能是背离的”。2014年作文题以“门与路”为材料,让学生展现自己如何叩开大学之门和走好大学之路的思考和想象。2013年作文是三则材料,可以概括为“童真”“质朴”“童心”等同一话题,直指当今社会孩子童心的泯灭,童真的缺失。2012年作文题目以“在路边鼓掌的人”为话题,提供了较多的立意角度,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和正确看待他人,也体现了时代精神。从浙江卷前几年的高考作文题来看,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写作论述类文章,但结合这些作文题目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答题情况,其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社会生活,倡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特点非常明显。它的命题内容或与学生的生活时代紧密联系,或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同时又旨在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和大胆的想象。而这正是论述类文章写作的基本特征。
    对于这几年高考作文中论述类文章的写作导向,浙江省教研室胡勤老师说:“论述类文章是指以阐释、议论、论辩为主的说理文章。其写作目的,是对有争议的问题、模糊不清的现象谈认识,提出自己的立场、观点,让别人接受;批评某些社会现象,否定错误的观点与看法,促使社会进步。”
    事实上,在浙江高考作文阅卷中,那些立足当下,关注现实的考生更能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这些考生对问题的观察和思考往往也更深入、更透彻。而那些只会到纸堆里去寻找材料,或只会举例,不懂分析,不会推理演绎,看问题较肤浅;或结论偏颇、偏激、片面,缺少辩证思维的文章往往得分都很低。就如写作中一味的歌颂屈原、司马迁的高风亮节肯定不如关注一下当下的人们普遍存在的信仰缺失和科技进步带来的人际关系疏远等现实问题更能打动阅卷老师。
    了解了浙江高考作文的发展趋势,我们的作文教学方向除了基本的写作技巧指导之外,要着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增强时代意识,写出“活在当下”的文章。同时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指导他们学会理性思维的基本方法,养成科学观察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
    一、增强学生时代意识
    1.增强学生时代意识的必要性
    古人云“文以载道”,又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篇作文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与认可,说明了作文所写的一些东西已经满足了当今社会人们的某种心理需求,或是触动到了当今社会人们关注的某一个社会问题,而这些正是当今社会人们所缺失的,或是比较关注的。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关注时代,了解时代特点,把握时代脉搏。这种时代意识代表社会发展主流,关乎社会兴衰和民族、国家、人类共同利益,引领人们积极向上,符合新潮流的精神、意识或感受。学生要关注社会的热点焦点,了解时事动态,比如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实施“二孩”的政策等。这些大事反映着科学的进步,国力的增强,法制的健全、人文的进步和政治清明。学生要关注理想信念,了解社会百态。如“我不是明星”、“中国好声音”选秀节目的大行其道,学术明星的娱乐化倾向,专家学者沦为“砖家”、“叫兽”等。这些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而发生了改变。学生要关注科学发展,了解经济形势。
    2.增强学生时代意识的做法
    有人也许会说高中生,三点一线的生活、半军事化的封闭式管理,使得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显得无比枯燥,又怎么写得好作文呢。其实不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学生要做生活“有心人”,学会积累富有时代气息,反映社会生活的材料。教师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帮助学生了解时代,指导学生分类收集材料。
    (1)利用课堂的时间。利用课堂的5分钟开设“我来说一说”,请同学来介绍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并简要讲述自己对人物或事件的看法,学生展示自我的同时分享了新闻。在讲课时,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联系相应的社会现实,比如在上《论语》时就可以介绍一下当前德国、美国等国家开办孔子学院的事,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在作文教学中开设“热点纵览”专栏,把收集的热点焦点向学生介绍。
    (2)借助多媒体工具。或鼓励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三十分》、《焦点访谈》,指导学生对其中有价值的或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加以记录。或每天有选择地了解一个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思考新闻人物的新闻价值或新闻事件的时代意义。或每周剪辑时政要闻,制作成影片组织学生观看。上课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所观看的新闻视频,选择近期相关热点新闻事件作为评论的对象(如央视的《新闻调查》),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评事论理。
    (3)重视阅读课时间。阅读是学生信息获得的主要途径。教师推荐一些优秀反映现实生活的报刊杂志,让学生去挑选并阅读,且积累一些自己有触动有感悟的材料。如《作文素材》、《演讲与口才》、《思维与智慧》、《中国青年报》等报刊杂志关注人生,贴近生活,品位高雅,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材料。还可以从时政、民生、体育、文化、娱乐等众多领域搜集挑选学生感兴趣且有价值的材料誊印出来给学生阅读。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聚焦时事热点,进而养成主动积累时新素材习惯,使其议论彰显浓郁的时代气息。
    (4)利用社会实践时间。学生要了解社会,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和电视上,必须深入生活实践。我们学校的社会实践主要有两类:研究性课程学习和社会公益活动开展。学生利用实践的时间,走出校园,接触社会,既可以了解社会状况,也有了自己的社会体验,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提升学生理性思维
    1.提升学生理性思维的必要性
    浙江大学陈建新教授说:“论述类文章的写作,不仅仅是掌握一种文体,更重要的是学会一种思维方式。”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也明确指出,在作文中要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让自己逐步进行归纳、演绎、对比、分析、推理,形成一种独特的论述范式,一步步引领阅读者进入到自己的文章,与之进行沟通、交流,进而读出其丰富的思想,让思维走向清晰、缜密。作文评判的标准时越来越注重思维的深度,杰出的批判性思维、清晰地使用恰当的事例、推理,及其他证据证明自己的立场,有效而富有洞察力地发展作者自己的观点等将成为判断作文优劣的主要依据。学生写作文不仅是反映现实生活,更重要的还是表达他们的情感以及他们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态度和见解。正如爱默生所说:“美总是与思维的深度成正比的。”
    理性思维是一种客观的,建立在证据基础上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建立在严密的逻辑基础上的思维方式。高中学生缺少的不是思维,而是思维的理性。看问题容易表面化,容易走极端,容易受他人影响等非理性的思维方式。表现在写作上就是观点不成熟甚至错误。如个别学生对恐怖主义袭击持赞赏态度,夸大贪污腐败现象的存在,把谈理想、谈人生当做虚伪,显示了其思想上的幼稚病。作为教师,在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同时,更要关注其思维的理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今天看明天,透过现在看发展,提升思想的厚度。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践,只有经过认真深入的理性思考才能被发现、掌握与积累,才能形成写作的素材与题材。
    2.提升学生理性思维的做法
    理性思维能力包括以下要素:抓住中心思想;判断论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判断推理的质量和逻辑的一致性;察觉出那些已经明说或未明说的偏见、立场、意图及观点;从多种角度考察合理性;评定事物的价值和意义等。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呢?
    (1)多阅读评论性的文章。对高中学生来说,写文章应该有一定思想深度,光靠生动细致的描写是无法获得阅卷老师青睐的,作文中要有自己的思想,而这正是学生比较欠缺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多阅读如《半月谈》和《中国青年报》上的“求实篇”等评论为主的文章,看看深刻的评论是怎样的。《钱江晚报》上也有许多写得非常好的时评,可以推荐给学生。也可以从时政、民生、体育、文化、娱乐等众多领域搜集挑选学生感兴趣且有价值的材料誊印给学生阅读。在具体实施时可以要求学生自编写作素材本的形式加以检查,既培养了学生阅读时评文的习惯,又在无形中积累了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鲜活、丰富的、紧扣时代脉搏的作文素材,还学到了别人看问题的独到方法,更学习了众人的深刻思想,而这些正是优秀作文不可缺少的要素。
    (2)多写些评论性的短文。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如可以每周提供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要求学生对他们进行分析。这些训练材料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他们感兴趣的人物或事件。学生不必面面俱到的对事件或人物进行分析,但是必须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3)多些思想方法的指导。在作文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辩证看问题是理性思考最重要的基础。要理性思考问题就必须了解怎样的思想方法是合理的。在写作指导时,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分析问题所用的思维方法,如学会比喻或类比,对比论证、因果探究、假设推理、层进分析等常见的思维方法。在评价、分析某一社会现象或新闻事件时,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把思维引向深入。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多思考:这样做的客观原因是什么?这样做的主观原因是什么?这种做法的实质根源是什么?这样做有可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该如何解决类似现象的出现?这样做是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通过这样的引导,帮助学生拓展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生明白分析评价一件新闻事实,是要从多个角度去看的,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结论的得出须建立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而不是想当然。
    (4)多一些思想的碰撞。交流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尤其是在写作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的交流他们的思想,阐述他们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让他们在交流中使自己的思想更丰富,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更深刻。例如,在看待温州某民办高中的巨资抢生源的行为时,很多学生写出了精彩的评论,有学生从主观原因上分析,学校这样做是为了抢来一定数量的好生源,同时又可以进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学校营销推广,并期望形成“优秀生源——高考取胜——高昂学费”的运作循环。有学生从客观原因上分析,学校这样做是迫不得已,民办学校由于招生时间晚、缺少公办学校的公信力等原因,在招生环节上大多处于劣势地位。在不公平的招生制度、失衡的教育资源配置等现象没有彻底改变之前,类似的现象绝不会消失。有学生从实质上分析,这种做法的实质归根到底还是“利益“”二字,显然有违教育初衷,实质上是“以分数论英雄”的功利教育观,不利于培养人才。有学生从产生的影响去分析,这种做法,在学生心灵中种下了功利性学习的种子,不但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而且还会扰乱当地的教育生态,破坏教育公平等等。
    (5)多一些生动的形式。理性的思考形式是多样的,并不仅仅是苦思冥想。作为教师来说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以更具吸引力的方式促使他们去积极地思考,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创办“时评论坛”,借助论坛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自由发表言论的形式,每周选定一个新闻话题,由“版主(课代表)”发起话题,其他同学自由跟帖,不受束缚地畅所欲言,激活思维,碰撞出智慧火花。当然学生也可以借助微博、微信、博客这样的网络平台留言。如开展学生辩论赛,精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展开辩论,比如“怎样看待李宇春当选成都名片?”、“名校为什么争着到衡水中学抢生源”等。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的看法,比较容易的把自己的看法写出来,这样学生思维就得到了锻炼。还可以通过演讲、人物访谈等形式。学生要想在辩论中高人一筹,在演讲中打动听众,在访谈中表现独立的思考精神,就必然会去精心的准备,反复推敲自己的言论,争取表达出与众不同的深刻见解。
    作文教学博大精深,作为语文教师,探索永无止境。但鸟顺风而飞,水顺势而流,文章也应该顺世而作。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牢牢把握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基本特点,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的要求出发,引导学生提高时代意识、关注现实生活,积极认识自我、合理规划人生。
    参考书目: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
    2.陈建新,胡勤•《论述类文章精选精评》[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6年11月第1版。
    3.洪方煜·《春潮带雨晚来急》·《中学语文教学》[J],2015年11期。
    4.罗娟娟•《开放作文教学,培养人文精神》•《读写算》,2012年第56期。
    作者单位浙江省淳安中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