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素质教育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主体地位初探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主体地位初探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作者:李玉华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领路人。在探究活动中,怎样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该如何做。
    关键词:科学探究主体地位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培养小学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在活动过程中怎样才能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呢?
    一、教师要真正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好活动的目的、活动的方式。
    一堂课并不是每个问题都要探究,探究的问题一要符合学生实际。二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先从简单问题开始逐渐向复杂问题过渡。如:在测量水的温度时对于如何使用温度计,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就可以采取直接告诉的方法,如果以前学生使用过,也可采取提问式的方法,就不必一定让学生自己研究使用的方法了。这样节省出时间,把探究活动的重点放在测量水温的变化上。再比如:有的课教学内容比较多,在教学中也要把握教学的主要环节,突出主要内容、重点,不要事事探究,结果面面俱到,水过地皮湿,重点不突出,学生能力得不到切实培养。实际上,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究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每一次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合理取舍突出教学的重点。这样既满足了学生探究活动中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其体会到探索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又能较好地从总体上掌控教学进程提高教学的效率。因为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有限,对于活动的目的把握不准,教师就要研判活动的目的,设计出可行的活动方式。减少活动的盲目性。教师在开始活动前要让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介绍相关的知识。比如《秋季星空》和《冬季星空》的活动中,学生对天文知识的了解是有限的,教师要在活动开始前播放有关星空中星座的片段,让学生先有了知识基础,然后再去研究北斗七星在秋冬两季的变化,学生就会得心应手。
    二、认真准备活动用具,做到有备而无患。
    为了保证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教师必须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准备好典型的、丰富的、学生易操作的有结构的探究材料,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物质条件。比如在教学《我们吃什么》,在学习本节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家里把各种食物带到课堂,学生带来的食物种类很多,有花生、牛奶、馒头、大米等等。从这些材料中去探究科学知识,让学习与实际的生活相结合。
    三、引导学生去探究,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寻找答案。
    科学课是以探究为中心的,探究活动一般可以分为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几个环节,而这几个环节中也是最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环节。老师在学生活动中起的是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在学生活动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提出问题,而不是直接建议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给学生提供适合于学生的计划方案,提出一系列问题供学生考虑。
    3、学生分组要合理,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分好活动小组,好动的与好静的合理搭配。不要出现一组活跃另一组沉闷。一组积极另一组不知所措。
    4、指导学生经常比较计划和实际的探究过程,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5、小组讨论要有活动得失。每组做完实验,老师可以给全班同学一个交流的时间,让每组同学都说一说各自组是如何做实验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既让学生有成就感,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总之,一堂有效的科学探究课,既离不了教师的指导,也离不了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动而不乱,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1~6年级)课程标准》
    2、青岛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学参考书》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清市金郝庄镇第三完全小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