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教育的未来——让孩子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上成长
教育的未来——让孩子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上成长

来源:教育文化.月刊 作者:魏来录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东环路小学 魏来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增进文化自信和价值认同的重要来源和丰厚滋养。坚定文化自信,要认真汲取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立好中华文明的“主心骨”,挺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分量,将其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并以此为基础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让学生从小在心底书写一个堂堂正正大写的“人”,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精神污染,是我们的使命。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诵读传统文化经典,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使之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沃土呢?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想激发学生诵读传统文化经典,首先教师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教师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和爱好,因此,教师应该先在经典的海洋中畅游,从中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点点滴滴的积累,潜移默化的渗透都会使学生精神得到贯注,行为获得矫正,人文素养才能提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教师的底子厚重时,才会让学生感受到经典的魅力,从而激发起他们学经典的兴趣。教师要通过不同的形式给学生传递信息,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真正价值,从而自觉接受并主动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本身就是文化,语文教师本身所具有的传统文化素养应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经典文化
    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优秀篇章中的各种人文道德因素,倾心倾力,学生就会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就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功能。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有的可以点到即止,有的可以适当展开讨论,有的可以开展大型专题活动。目前的语文课本,每个单元的文章都有一些共性,这些文章组成一个专题,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其中在学习《赵州桥》这一课时,我适当补充了有关赵州桥的资料,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到赵州桥设计的美观和建造的坚固这一特点后,通过巧妙的设计,让学生联系《弟子规》中的“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散心先病”,思考今天我们的建筑现状,这样既让学生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善良,又帮助学生立志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这个结合点的渗入,了无痕迹,做到了润物细无声,使学生感受到传统不一定很远,它有时离我们很近,我们不仅离不开它,而且还急需它来引导我们的生活方向。
        
    三、加强校本课程的整合,开阔学生的诵读视野
    课程标准中指出了学生每个年级段应该背诵优秀诗文的数量。但是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仅靠书本上的内容是满足不了他们的阅读需求的,因此我们自己开发了校本课程《根》——之《弟子规》,教材按照“经文——解读——古今美德小故事——我的实践”的模式编排,利用课堂、校园、班级文化、书画、歌舞、校园广播、写分享文集等形式,加大了学生阅读量,让学生从中体悟到了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哪位大家不是从传统经典中得到了充分的滋养?又有哪位大科学家不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每个学生应该从小受到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不仅是语文教师而是每个教育者都应该认识到的,传统文化对一个人成长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作为教师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的根,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做到选得精、学得透、悟得深,使学生受到古圣先贤思想的滋养,从这块沃土中汲取营养,融入精神世界,让学生学文化,学做人,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全面提升人文素养才是有意义的。
     
    后记:对传统文化这样一份丰厚遗产,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发掘其中蕴含的思想资源,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成为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文化,有利于助推社会发展的文化,有利于培育时代精神和时代新人的文化,服务于安邦济世、以文化人的时代使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