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展示自我的舞台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展示自我的舞台

来源:教育文化.月刊 作者:杨立勇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高庄街道办事处育才学校    杨立勇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里从事学习活动,通过合作与交流自主建构知识,并获得社交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涵盖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小组合作学习已是科学课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科学课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一轮课改所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课堂上学生活动的热闹,学生的思维参与不足,小组合作学习有形式化与泛滥化的倾向。如何认识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作用,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呢?下面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谈谈小组合作学习的粗浅认识:
     
    一、转变观念,更新方法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自主、合作、探究,有的教师就认为所有的课都应该有学生的讨论,所有的知识都应该由学生自己发现,教师告知学生现成的知识就是与新课程理念相悖。
    因此新课程在提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时候,非常强调合作学习,但是很多教师因为没有把握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的真正要义和精髓,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追求形式的多,实际效果差。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小组合作学习现状是:在大班额的背景下,按四人一小组计算,一个班有十多个组,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往往顾此失彼。常常是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同学唰的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声,谁也昕不清在说什么。几分钟后,教师一声 “停”,学生马上安静下来,就像被声控的机器。而站起来发言的同学一张口仍是“我怎样怎样看”;  “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而不是“我们小组如何如何”,根本没有小组讨论的成果,学生关注的依然是我自己。也有同学发言时用“我们小组怎样怎样的”,但是发言的内容其实是他个人的意见。很显然,这样的小组讨论只是一种形式,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没有能够有效地融合,表现出只有独立思考没有合作学习,组内发言的学生,往往是一些基础好的;相反那些学习困难生则只有合作没有独立思考,讨论时只会听取别人的意见,于是加速分化。
    因此许多课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起来了,学生也都参与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些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为活动而活动。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够,学生缺乏实质性参与,合作学习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导致的结果是传统的东西没有了,新的内容又没掌握。如果把自主、合作、探究形式化、绝对化,把探究变成一种模式,变成机械、刻板的操作。这样做实际上是把新课程的理念简单化,是机械套用。
    教师是合作学习的一分子,要积极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从发展学生的思维人手,明确合作目的,通过组内互动,形成问题意识,要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去活动、去参与。
     
    二、小组合作学习人人都要有事做
    究竟怎样合作?首先是要有分工,要有一个适合于探讨的问题,而且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参与进来,每一个人都要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不是每一个人做同样的事情,而是为解决共同的问题,每一个学生做不同的事情。自主、合作、探究,好像是孤立的,实际上是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合作,两者是结合在一起的。
    小组合作学习,特别是分组实验时,常会出现课堂气氛难以控制,有时会产生看似热烈,其实混乱的局面,严重的甚至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是学生无目的活动的表现。那么应该怎样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1.注意指导学生收集事实,让他们在组内有话说。如《地球上的水》一课,为了让学生知道水的分布,以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课前我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水的资料,内容包括地球上哪里有水,我们用的自来水是从哪来的。上课时学生个个都拿出了收集的记录,在组内相互交流,阅读收集的资料,在小组活动中发挥了各自的作用。
    2.要设立小组目标。在活动中,小组是一个整体。目标的达成是以小组而不是以每个组员的成就来衡量的。也就是说,只有当小组的其他成员都达到了目标时,自己才达到目标。在共同目标的作用下,各组成员结成“利益共同体”: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在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后会积极地去帮助其他学生;而成绩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会出于集体荣誉感和自尊心,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以保证白己所在小组不会因为自己失败而失败。
    3.个人的职责要明确。为了实现小组目标,保证每个组员都能对小组成绩有所贡献,小组活动应对组内成员作明确的分工。例如在调查社区的垃圾问题时,有的小组成员要到垃圾回收部门了解垃圾回收利用的益处和难处,有的组员要向当地居民了解垃圾堆放情况及其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有的组员要查阅有关垃圾处理的文献资料…在分头搜集资料后,小组成员一起分析和处理有关信息;在小组研讨推导结论的过程中也强调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把大家的意见综合起来,得出一个小组的研究结论。
    4.要为学生创设均等成功的机会。由于每个小组的构成大体相同,因而学生无论在哪一组,只要自己努力,并有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那么都会有成功的机会。
        
    三、及时评价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表现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时下的许多科学课,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不管学生回答得怎么样,理解得如何,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都一味叫好,廉价表扬。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但是一味叫好,廉价表扬,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认为: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挖掘孩子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对于一些学生普遍能回答的问题,教师不要都给予表扬,应有选择地加以鼓励。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一定要慎重评价,对有错误但又蕴含点滴创新的思路,在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要给予鼓励,保护这一难得的创新火花。另一方面,评价不能仅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同时还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方向,因为只有这样才显得更有意义,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能否用好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成效高低的关键。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让每个小组的合作真正动起来,在活动中避免“活动有余,而思维不足”的现象,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
     
    后记:
    让小组的合作真正动起来还真不容易。我的学生虽已是九年级,可是,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心性比较浮躁,很少专注于一件事,铺下身子学习的一个班也就十几个,搞小动作,出神、发呆、需要老师一班提醒两三次的不下十几个,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么混乱无序:乘机闲聊者有之,瞎起哄者有之,真正讨论出结果的少之;要么(特别在有听课老师的情况下)做做讨论的样子,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动作,并没有真正俯下身子进行思考,随便就冲口而出,无视课堂要求和讨论的话题;还有的只有合作没有思考,只在听听别人的意见,不思考也不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此,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反而加速了两极分化,而且让学生形成了随随便便的习惯。
    因此,在当下,我们语文老师要做好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思维,努力让所有的学生思维集中于教学思路,一步步跟着老师的引导走,说思考就思考,说讨论就讨论,真正学起来,尽量不横生枝节。其次,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指导学生分工要具体,讨论时,不急于发言,要先思考,表达时要努力创新,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不怕出错,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