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来源:基础教育 作者:‌王磊

     枣庄市峄城区坛山街道中心小学  ‌王磊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导的现代科技教育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计算机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尺度。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人类已经迈进高度信息化的21世纪,信息成为构成现实世界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之一。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我校也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游戏”教学,激发兴趣

    网络游戏的题材内容丰富,有着大家熟悉的神话故事,英雄人物,科幻类、竞技类等。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教学中我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这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比赛谁的成绩好,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增强互动,培养能力

    学生的学习往往是从做的经验过度到观察的经验,再上升到抽象的经验,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我在前一节课时,故意加大练习量,让学生无法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训练,学生问的问题也故意留下几个,等下节课的时候,我首先表扬上节课勤于发问的学生,然后激发其他同学提出上节课未解决的问题,这时没有机会发问的学生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这样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放手让学生互相解决,最后老师来点拨讲解共性的问题,这样孩子们会听得更认真、更仔细、更有目的性,做到了有的放矢,提高了课题效率,从而达到了资源共享和自己的预期目的。上课时有些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定了解,在上机时总想千方百计地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比如将设置改变一下,将图标移动或者设置大屏幕等等,如果解决不好这类问题,不但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而计算机课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更新快的学科,“一题多解”常常出现,为了把这些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我的做法是:抓住时机请这些“小能人”上来给大家介绍他们的“经验”,然后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学生相互讨论此经验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这样不仅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转化了不利因素,加大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量,而且使优秀的学生获得了成功感,增强了学习信心,并且还激发了听讲学生的求知欲,树立了他们赶超好学生的信心,三方互动,良性循环,高效省时。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

    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长短情况,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但是媒体计算机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对学生形成剌激,迅速吸引其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之动参与学习活动.例如我在教学CC认识原未,用原未影响时,其中有一内容是教学生活估测比较短的特别的长度.考虑到这一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所以我先提出问题质疑: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猫是怎样抓躲在洞里的小老鼠吗?此时小生都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特别想知道小猫是怎样抓躲在洞里的小老鼠的.于是我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片:一只小猫在追一只老鼠,忽然这只老鼠窜到了小洞里,于是小猫就用自己的胡子在洞口量一量,如果小猫的胡子的宽度与洞口一样宽,说明小猫的身子能进入洞口,才有希望抓住老鼠.学生看到小猫就是靠用胡子来估测洞口大小,才能进入洞里抓住老鼠.接着我揭示本党课的主旨,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如何估测物体的长度.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四、创新教学,促进思维

    课堂中,教师如能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成功,使學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这种创新地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愿学、乐学、爱学信息技术课,训练学生用儿童的思维方式来操作计算机,而不要用计算机的方式来思考问题。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程更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动手操作往往是创新的必要条件。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其他学科无法比拟,信息技术课程与创新教育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互相促进的影响力。其他学科的作业常常有一题多解,计算机作业也是一样,为了达到某一特定效果或解决某一问题,也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操作方法。例如让学生用计算机自制一张课程表,并要求学生对表格进行装饰与美化,不限制工具与格式,这样的作业对于每个层次的学生来说都是可以完成的,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能力的定位。信息技术课也应该有新授课与练习课之分,应该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与自由创作。从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五、整合学科,全面发展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必须使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形象、生动。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有足够大的自由度的情况下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需要学习的知识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既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也是对学生人性的尊重,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

    参考文献:

    [1] 黄小慧.探索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新模式[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5(05):28.

    [2] 王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J].新课程(中),2017(06):15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