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来源:基础教育 作者:方海林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   方海林

    读罢《项羽之死》,掩卷思索。项羽并未称帝,而司马迁以为其是一时期内实际统治者,遂将其纳入“本纪”部分,足见其对项羽之敬佩推崇。而《项羽之死》一文就展示了项羽的人性光辉和巨大的人格魅力。笔者不才,窃以为此文展示了其真性情、真霸气,他是个纯爷们。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的《长恨歌》首句便揭示了唐玄宗与杨贵妃感情的根不正、苗不红!——唐玄宗对杨贵妃感情的出发点是“重色”,只是贪图她的美色,只是将杨贵妃当做一个尤物。所以马嵬之变时,李隆基没有站出来像一个男人保护他的女人一样说“要想杀她,先请从我尸体上踏过去”,他更没有共赴黄泉,而是选择赐死贵妃。《长恨歌》结尾处写到李隆基与贵妃魂魄相会时,贵妃魂魄提到他曾经的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多么具有讽刺性!假如历史能重演,我以为李隆基的选择依旧不会变。有论者说什么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我以为这标签完全不能贴在这个叫李隆基的物品上。袁枚说“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莫非他也觉得李隆基根本都不爱杨贵妃?

    项羽对虞姬的感情则是真诚的,纯粹的,发自内心的。垓下被围,四面楚歌,项王夜起喝酒,继而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如何!”霸业已逝,英雄气短,还能儿女情长,还想着如何妥善安置自己的女人虞姬,而不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是多么难能可贵。他比自私自利的李隆基不知道好多少!得夫如此,妻复何求啊!于是虞姬唱和到“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楚汉春秋》)虞姬的和歌也从侧面佐证了项羽对虞姬爱情的真诚和浓烈。继而项王泣数行下。项王是傲骨铮铮的铁血男儿,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虽然流出了无奈的眼泪,但多情未必不丈夫!项羽的歌,项羽的泪,正说明了他的柔情,说明了他是个真性情的男人!

    项王引兵至东城,只有二十八骑,而汉军的追兵有数千人之多,双方力量实在悬殊。项羽对部下说,今日必死无疑,愿意为诸位“快战”。太史公的原话是“快战”,而不是决战。决战,双方胜负未定,尚有胜利的希望;而快战,则胜负已判,只求痛痛快快一战。面对已定的失败结局,面对着不知道多少倍的敌人,项羽没有想着摇尾乞怜,没有想着苟且偷生,而是要痛痛快快地厮杀。这足以证明其人是何等勇武雄伟与强悍刚毅。世人称道的所谓的霸气十足,也不过如此吧!

    于是有了下面的三次交战。第一次行动前项羽说,斩杀敌方一员大将。说到做到,于是“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一个遂字写出了,项羽得手轻而易举,易如反掌,不费吹灰之力——项羽是多么勇猛啊。这不禁让人想到了武圣关羽“温酒斩华雄”!可是关羽有强大的亲友团,最起码有声援,且关羽彼时的心态是建功立业,满是希望;而项羽被汉大军包围,只有硕果仅存的二十多个兄弟了,且项羽彼时的心态是只求快战,满是绝望。二者处境、心态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若论武功与勇猛,应是项羽更高一筹。第二次行动,项羽面对追来的骑兵,没有任何的招式,但以无招胜有招,仅用表情“嗔”和声音“叱”就使得“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第三次行动,项羽则是东城大屠杀,左冲右杀,手起刀落,仅凭一己之力,便让数十百人小命呜呼,“黄泉路上共为友”。这三次交战,真是痛哉快哉,大快人心,淋漓尽致地刻画了项羽的真霸气。

    项羽来到乌江边。这里早有超级粉丝——乌江亭长冒着生命危险准备了船只,打算渡项羽过江。项羽一旦过江则将是另一番光景。从眼前讲,可保性命,因为这里别无船只;从长远讲,可图大业,因为“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然而项羽说:“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从前追随自己东征西战的江东八千子弟无一人返还,自己哪里有什么颜面再见江东父老呢?项羽的话体现了其强烈的羞耻心。

    管仲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仲把它们认作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管仲的话整体论述四者对治国的重要意义,欧阳修在冯道传里的评论则是从治人和立人两个方面分别阐述四者的重要性。而顾炎武特别重视“耻”,认为“四者之中,耻尤为要。”他在《廉耻》篇中引用了孔子和孟子的话作为支撑。(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由此可见,我们中国古人向来都是很重视“耻”的。而项羽的抉择正是“行己有耻”理念的诠释,他自己认为可耻的事情就不去做。渡过江可以性命无虞,甚至可以卷土重来;但要面对江东人民——即使不受责备,项羽心里也有愧疚;另外也要直面自己的无上荣光之蒙尘,自己的不世英名之受损,要承受巨大的心理落差。这些对项羽来说,是莫大的耻辱!利弊权衡,羞耻心占据上风,所以毅然决然放弃渡江,选择有尊严地死去!

    杜牧对项羽的乌江拒渡持否定态度,《题乌江亭》说:“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他认为项羽应该“包羞忍耻”,他是从项羽霸业的角度考虑,可以理解。但是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真正的男儿吗?难道不忍受羞耻,而保全尊严慷慨就死,就不是真正的男儿吗?其一己之见,恕难苟同!项羽的抉择,恰恰成就了他的伟大,更能突显他是个纯爷们!

    世人以为,评价女性美丽与否,男性掌握着话语权。而评价男人是不是纯爷们,则应听听女人的声音。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认为项羽活着是人杰,死了也是鬼雄。

    项羽身上固然有着这样那样很多的缺陷,但《项羽之死》通过项羽之死故事的始末,为其大唱了一首赞歌,则是毋庸置疑的——项羽是有真性情、真霸气的纯爷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