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高校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校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作者:邢欣欣

     

    吉林四平吉林师范大学科研处    邢欣欣
    摘要:现行的高校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存在诸多问题,以致学术腐败、科研失信等现象屡屡发生,科研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改革势在必行!《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为改革指明了方向。改革过程中,高校如何确保《指导意见》的精髓落到实处是亟需解决的难题。对此,本文提出拙见,期望能为兄弟院校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提供帮助!
    关键词:科技人才评价;高校;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C962;G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Some considerations about the reform of
    technological talent evalu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Xing xinxin
    (scientific research department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Jilin, 136000)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mechanism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 evalu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using phenomena such as academic corruption, dishonesty in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onstantly becoming worse. Reform is imperative! 《The guideline on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the talent evaluation system by classification》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for reform. But, it is an urgent and difficult problem must to be solved that how to ensure the spirit of《The guideline》to be implemented in the refor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 evalu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my humble opinion, and hope to provide helping for the refor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 evalu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 evalu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form;
    Suggestions


    高校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势在必行!专家、学者们一致呼吁!原因有三:1.评价分类不足,对人才不区分类别进行评价,“一刀切”;2.评价标准单一,唯论文、项目、经费数量等评价人才,“一把尺子量到底”;3.评价周期固化,忽略学科特殊性以及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半年或一年一评、一考。高校现行的这种人才评价机制阻碍了各类人才能力的充分发挥,科研失信、学术不端行为屡屡发生,科研环境不断恶化。2018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人才实行分类评价, “注重考察各类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履责绩效、创新成果、实际贡献”。改革科技人才评价制度,“建立健全以科研诚信为基础,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实行代表性成果评价,突出评价研究成果质量、原创价值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贡献”。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人才评价工作的重大突破,必将促进科技人才蓬勃发展。然而,规范的制度只是基础,有效执行才是“硬骨头”。高校如何确保科技人才评价改革顺利进行,确保《指导意见》的精髓原汁原味落到实处是当下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对此,本文提出拙见,仅供学界交流共勉、拓展思路!
    高校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的意义
    高校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意义重大!
    首先,从高校角度来说。“高校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尤其是在为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培养人才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使命”。这就需要优质的学术研究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来支撑和引领教学的创新与发展。而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极其重要,它不但可以影响学科团队的研究方向,还可以影响教师的个人发展方向。我们长期以来实行的唯论文、项目数量评价足可以说明这一点。这种评价方式忽略研究过程价值,只注重结果、数量,久而久之,周期长、出成果较慢的研究被“嫌弃”,“短平快”的成果而成为被追逐的“热点”。更糟糕的是,这种评价方式还激发了“学术虚荣心”,学术腐败现象屡屡发生。长此以往,高校的首要职能——培养人才无从谈起,高校的发展建设更是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我们必须为人才培养、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其次,从制度本身来说。依据《指导意见》,此次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有明显的进步性。具体表现在:一是人才实行分类评价。相较长期以来的“一刀切”评价方式,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各类人才活力;二是突出业绩、贡献评价。摒弃以往人才评价直接与论文、项目、经费数量挂钩的做法,以“实绩”论英雄;三是实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方式上引入国际公认的同行评价;四是把品德作为衡量人才的首要标准,突出品德在人才选拔、培养中的重要性。新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纠正了以往人才评价“脱实向虚”的倾向,使得各类人才都能够得到认可和公正的“待遇”,人才评价回归到了激励和发现人才的本质上。这对于高校调动人才科研积极性、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高校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意义重大且势在必行!我们必须遵循《指导意见》,按照国家要求,扎实、有效推进高校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
    高校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主观方面
    1.科学分类。分类是此次人才评价改革的关键,是成功的第一步。分好类,才能量体裁衣的制定出各类人才评价标准,才能促进各类人才活力竞相迸发。中央财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李爱民指出:人才科学分类“需要依据各种职业和岗位的工作性质、繁简、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及所需人员资格条件等因素,进行分门别类和划分等级”。天津大学档案馆馆长韩宝志认为,在分类上,首先“要清楚其职业的社会定位,社会定位不同,其评价标准必须有所区别”;其次“要细化其内部岗位区别”,同样是教师,也有从事教学研究和管理之分,不同岗位,评价标准自然不同。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陈鷟指出,人才分类的方法不外乎几种:“一是根据学科领域分”,“二是根据岗位职责分”,“三是根据年龄阶段分”。其实无论哪种分法,都要从高校自身实际出发,科学定位,结合学科特征、人才特质和所从事不同科研活动的特点,对人才科学分类。
    2.细化标准。标准是人才评价的核心。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既能激发科研热情,也能提高工作效率,发挥科学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根据《指导意见》,各类人才评价标准应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遵循科技人才发展和科研规律,鼓励人才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做出贡献、追求卓越。其次,“坚持师德为先,立德树人,把教书育人作为教育人才评价的核心内容”这是由高校的特殊性决定的。高校教师既是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也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培养人才,一方面是知识传递,另一方面是德行培养。立德树人、德才兼备是我们育人的根本任务和终极目标。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标杆和典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对于高校这一特殊的科技人才群体,要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注重对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的综合评价。突出教育教学业绩评价,将人才培养中心任务落到实处。
    3.尊重规律。科技人才成长有其规律,科研活动也有其规律。人才成长一般会经过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全盛期,不同阶段科技人才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有很大差异。所以,要针对不同阶段的科技人才,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尤其对于青年科技人才,正处于成长的初始阶段,一定要给予最大限度的耐心,宽容失败,承认其在科技研发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不让死板、固化的考核、评价指标束缚住手脚,最后成为大量无用论文的奉献者。对于科研活动,也同样要重视其特点。比如,基础研究侧重于研究领域的前沿和交叉学科的新生长点研究,可能出成果、发表论文周期短些;而一些重大研究,则需要长期、反复的实验,出成果较慢,尤其涉及国防军工的项目,因为保密要求,不允许公开发表。如此种种,就要求评价标准应是多元化的,制定时要充分考虑人才成长阶段、所从事科研活动特点等因素,尊重规律。
    (二)客观方面
    一是分类制定配套政策。《指导意见》是人才评价改革的指针,是方向性的指引,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很多细节尚不明确。比如分类,我国人才系统庞大复杂,分类过粗,起不到作用;分类过细,容易碎片化。尤其在高校,同一专业、同一岗位也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行政管理和技术人员之分。所从事工作不同,产出成果必然不同,最终评价标准也不会相同。因此,如何科学分类成了大难题。让人喜忧参半的还有同行评价和代表性成果评价的提出。喜的是同行评价是现行国际公认的评价方法,较公平、公正,这种方法的引入也预示着以“实绩”论英雄的时代的到来。忧的是同行专家也是人,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如何能确保施评公正呢?对于同行专家的选择和确定有何标准呢?如此种种,地方各部门及高校亟需各类人才评价政策的配套细则指导,为人才评价改革的顺利推进、落实保驾护航!
    二是改变对高校的评价取向。此次人才评价改革就是要克服“数数评价”,突出业绩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然而,目前流行的诸如大学排行榜、学科评估、博士点遴选等等,都把高级别论文、项目、经费数量以及“帽子”、头衔、荣誉作为硬性指标。这会导致两种评价导向相悖,从而阻碍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在高校的推进、落实。所以,应从体系上整体落实分类评价的导向,各部门共同发力,促进高校整体评价机制的配套转变,为大学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此外,考虑到我国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学科与人员构成的复杂性,此次人才评价改革建议选取一些学校作为试点,越具代表性越好,率先开展人才分类评价工作,以此做一些先行探索,为在全国高校全面展开人才评价改革提供经验。
    结 论
    分类评价“是中国科教强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教育思想、人才发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遵循《指导意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这“对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引导人才职业发展、调动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推进、落实人才评价改革的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阻碍,我们都要以钉钉子的精神、久久为功的韧劲,制定出符合高校自身实际的、原汁原味体现《指导意见》精髓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为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2018.2.26.
    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26/content_5268965.htm.
    [2]钟登华.让高校成为培养科技人才的沃土[N].人民日报,2018年7月8日(第5版).
    [3]铁铮.人才分类评价怎么“分”?[J].北京教育(高教),2018(4):4.
    [4]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N].辽宁日报,2018年6月11日(第5版).
    [5]唐景莉,韩晓萌.双一流:如何推进人才分类评价[J].中国高等教育,2018(6):12.
    作者简介:邢欣欣,女,1982-,汉族,吉林洮南人,现在吉林师范大学科研处从事科研管理工作。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地方高校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6]第204号)阶段性研究成果;2016年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吉林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H16232)阶段性研究成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