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浅谈品德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
浅谈品德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

来源:基础教育 作者:黄燕儿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南小学     黄燕儿

     

    主题式、微格化的品德协作组活动是本学期我区新开展的一项教研活动。围绕课时目标与学习起点的关系,通过随堂观察、全程记录教学过程、整理实录发现问题三步骤形式开展。笔者在活动期间,主要关注了教师的课堂提问,下面对如何让品德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课堂提问要以目标为引领

    1.以课时目标为前提,时时思考“为什么要设计这个问题”。 

    课堂提问是为教学要求服务的,为提问而提问是盲目的提问,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所以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的问题时,心中一定要有目标意识。本课的课时目标是什么?我为什么要设计这个问题?我提这个问题目的是什么?是为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还是其他?如果课堂教学的提问可有可无,那么就是无效的提问,这样的提问尽量剔除。只有保留目标明确,有实际意义的提问,才能为教学服务,给教学产生穿针引线的作用。

    2. 以课时目标为前提,加强针对性,切忌随心所欲。

    在明确课时目标的前提下,品德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切忌随心所欲。问题要小,要具体可感,不要单纯问你想说什么?你了解了什么?如上面第二个案例,因为老师提的问题针对性不强,所以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目标都没有特别大的提升,体验也不够深入。笔者认为,老师让学生了解桑果,无非是想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美食,从而初步感受家乡的美好,激发爱乡之情。了解了这一目标,老师就可以设计几个针对性强的问题来引领学生学习。如:这么好吃的桑果有什么营养?这么有营养的桑果有什么吃法?还可以品尝桑果汁,说味道。分享摘桑果图片,回忆摘桑果的快乐故事……这样不仅学生的回答更有针对性,而且体验更到位,课堂提问的实效性也更高。 

    二、课堂提问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学情特点

    1.问题的设计尽可能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学生的学习起点也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品德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的设计就应该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生活水平的学生所设计的问题应该有所不同。问题的设计还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问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只有这样,课堂提问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问题的设计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喜欢上了要学的内容,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启迪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从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3.问题的设计尽可能难易适中

    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起点来设计课堂的教学内容和问题,笔者认为还应该做到难易适中。提问既不能让学生感觉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有位老师在设计介绍景点的环节中用备课中的景点资料让学生介绍,提问一出教室马上沉默了,因为脱离学生实际,问题就有点难。如果该老师老师能不局限于自己的一些资料上的景点,而是让学生自由介绍,你们自己平时去过宁波哪些景点?然后再补充:其实宁波还有很多这样的自然景点和名胜古迹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样可能会更好。笔者认为,品德教学中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老师的适当补充更能扩充孩子们的知识面,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三、课堂提问要删繁就简,做足预设

    1.整体思考——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所谓整体思考就是指品德教师要对所上的课的内容,所设计的问题有一个系统的考虑,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先问一些比较易懂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尝到解决问题的乐趣,然后逐步加大难度。这样,同学们就好似登山一样,过了一个高峰,又有另一个高峰在自己的面前了,于是他们登高的兴趣会越来越浓,课堂气氛也就越来越活泼了。”由此可见,课堂问题设计时要整体思考、凸显层次是非常重要的。

    2.删繁就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笔者曾经在景行小学校园网上看到过一篇文章,写的是:教育专家马云鹏曾记录了一位教师在一节课上的所有提问,发现这位教师在这节课上一共提了 88 个问题,其中记忆性问题就达 55 个,理解性问题 22 个,而真正要学生思考的问题仅有 5 个,另有管理性问题 3 个,无意义问题 3 个。这样的课堂提问数量过多,看起来挺热闹,但师生只是停留在低层次的信息交流上,效果很不好。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化繁为简,去粗存精,保留甚至多提哪些对目标达成有帮助的“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少提甚至不提毫无意义的、无需任何方式就能处理的“闭门推出窗前月”的问题。 只有这样课堂提问才更精,课堂效率才更高。

    3.勤练语言——铁杵磨针,水滴石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老师的语言习惯的养成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小学里的品德教师大部分由语文老师兼任,而大部分的语文老师又兼任着班主任,长期苦口婆心的教育学生,使得很多语文老师或班主任都具有说话罗嗦的现象,所以导致了平时的品德课堂上也常常节奏迟缓,效率不高。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现象,还是靠勤练。多看语言类的书籍,多听精彩的品德课堂实录,平时有意识地加强对几个常用“口头禅”或重复话的注意程度,用心地改,渐渐地,提问的语言就会精练。

    4.做足预设——拨开云雾,望见月明

    在明确目标、理清思路的前提下,对年轻的任教品德学科的老师来说,我觉得减少口头禅、重复提问的最好方法还有做足预设。有经验的老教师可以将预设藏于心里,做到胸有成竹,经验少的年轻教师要将预设付诸于笔端,成型于教案中。预设不光要设计教师的提问,更要预设学生可能的回答,以及对这些回答老师所要采用的应对和评价。只有做足预设,老师才能神轻气闲,语言才会行云流水,课堂也会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感

    品德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的手段,更是一门语言的艺术。相信通过实录的方式来呈现我们教学上的问题并由此寻找相应的策略的活动,一定会成为一线教师教研、反思、改进、实践、提高的有效手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