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扣好人生“诚信”之扣
扣好人生“诚信”之扣

来源:基础教育 作者:吴敏敏

     宁波市鄞州区东南小学 吴敏敏

    【紧扣德育背景】

    “扣好人生的扣子”,之于青少年时期价值观的养成,至关重要。习总书记指出: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因此,品德教学中,作为帮助指导学生“扣好扣子”的人,就应注重以生为本,广泛深入地关注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习环境,掌握真实情况,发现变化或问题,与时俱进地调整、补充、完善课堂教学资源,从而使品德教育具有“扣好扣子”的效果。

    【巧扣德育契机】

    兼任班主任,正利于我可以得到真实性时效性较强的教学资源,洞悉“扣”在何方,如何“扣好”,也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积极配合,解开思想之“扣”。

    在学生的周记作业中,我读到了一篇小朱同学的文章,主要内容是记录了自己丢了一个心爱的足球,又捡到一个别人的球,想占为己有,可是又觉得心有不甘,对还球还是不还球这个两难问题表示十分矛盾。这样的道德两难问题,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常遇见,却又是容易错过的教育契机。如何解“扣”并系好“扣”,是考验德育教师敏感性、专业性的一个良好契机。

    【细扣德育教学】

    我借助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诚信真可贵》课堂教学,将学生的真实案例进行适当处理,组织了有效的课堂教学,助学生扣好人生“诚信”之扣。以下为课堂教学片段实录。

    一、观视频明事件

    师:诚信是如此可贵,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选择它的时候,有时候难免会困惑、会迷茫,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篮球的故事》。(播放视频短片)

    H:妈妈,妈妈,我终于找到自己的篮球了。

    M:呀!真的啊,找了这么多天,终于把心爱的篮球找回来了,在哪儿找到的?

    H:就在我丢的地方。

    M:来,让我看看,让我看看。哎?不对,这个篮球不是你的。

    H:怎么可能?他们几乎一样,丢的地方也一样。

    M:不是你的呀,孩子我知道你喜欢篮球,不是你的,我们得放回去,是吧,人家主人也会到那个地方去找的,找不到该多着急啊,赶紧放回去。

    H:哦,那好吧!

    二、分小组猜结果

    师:事情的结果并没有出现,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猜测一下,他最后是放了还是没有放,他又会是怎么想的呢?请我们的四人小组讨论第一个话题。了解合作基本要求。

    交流小组讨论结果。

    不放回篮球的理由:

    1:我们组猜测他的做法是不会放回篮球,他当时的想法可能是我找到了篮球,却不是我的,可是我的篮球也丢了,肯定也是被别人捡去了。

    2:反正拿了又没人看见,而且我的篮球也找不到了,等我自己的球找回来了再放回去也没关系。

    3:我真的很想要这个篮球,如果放回去,就意味着我要一直两手空空了。

    放回篮球的理由:

    5:我们组的想法是既然拿回家没成功,妈妈都说不是了,那我还是要做一个诚信的人。

    6:到底是放还是不放呢?这让我很纠结,如果我不放篮球的话,篮球就归我了,可是这个篮球的主人一定也很着急,就跟我丢球的时候一样难受,而且我答应过妈妈,要说到做到。

    7:我要放回去,因为妈妈教育的对,我已经答应妈妈了,要对得起妈妈的信任。

    三、再讨论知得失

    师:同学们,如果他放回篮球,你认为会有怎么样的结果,如果不放,又会有怎么样的结果呢?四人小组继续按刚才的要求来讨论第二个话题。

    交流认知:

    1:他放回了篮球,篮球的主人会感谢他,能做一个诚信的人,妈妈肯定也会很高兴,说不定会重新给他买个篮球呢。

    2:他这样做证明他是一个讲诚信的人,我们课本上经常说做人要诚信,但是我们需要用行动来证明。而且同学们知道这件事后,一定也愿意跟他做朋友,那就是很信任他。

    3:他没有放回篮球,篮球虽然归他了,但他却失去了珍贵的诚信,他妈妈知道了也会批评他,他的同学知道了会远离他,不信任他。

    4:他有了篮球却丢了诚信,又欺骗了妈妈,篮球的主人一定会很着急,也会痛恨这样的人。

    5:如果被别人发现了,他一定很丢脸!大家就会对他议论纷纷,他自己的信誉也会一落千丈,甚至还会连累班级!

    师:是啊,如果班级中经常发生这样捡回东西占为己有的事,你还喜欢自己的班级吗?还能安心地学习生活吗?

    生:不喜欢!(不能!)

    四、看结果明道理

    师:看来大家已经感受到诚信的重要作用了。那么让我们看一看,他最终是放了还是没有放呢?

    继续播放短片:

    H:我也丢了这么一个球,再说别人又没看见,我把它放在教室了,妈妈也不会知道的。可是,我答应过妈妈放。哎!放下吧,不是我自己的东西不能拿,答应妈妈的事一定要做到。

    师:就像同学们想的一样,他曾经纠结过,曾经犹豫过,但最终他选择了放回去,选择了诚信。所以他是好样的!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经常会遇到像这位同学这样的事情,当我们面对看似失而复得的东西,而且它正诱惑你的时候,你会选择坚守诚信还是满足自己的私欲呢?

    生:坚守诚信!

    【入心德育收获】

    借助品德课堂解决学生的道德难题,是品德课程的价值所在。品德教师就要关注学生生活经验,选取其中的道德难题思辨为主要抓手,激发学生道德认知,提升道德发展水平,促使每一位孩子具有正直的心灵、正派的行为、正确的认知,使“立德树人”的任务真正落到实处。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我收获了点滴经验。

     一、“扣”得紧

    品德课须紧“扣”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植根于真实生活,因此作为品德教师应关注儿童日常生活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从中去捕捉和提取品德课程的教学素材,寻找两者之间的“扣”点,帮助学生扣好“扣子”。如此课例中,学生能够痛感不诚信的严重危害,深刻认同诚信的价值观,知道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与选取的生活事例真实可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此外,品德教师应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资源,把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吸收到教学内容中去,增强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亲近感。

     二、“扣”得活

    教学中须“扣”得活。一是教材的重生。教师首先将原来的“足球事件”周记改编“篮球事件”视频,更为形象直观地呈现了教学资源,创设了真实可信的学习情境。二是角色情境的模拟化。学习过程中采用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学习任务卡开展学习活动。在小组合作和集体交流中,教师找准了孩子们的情感倾向,孩子们带着真情实感、充满兴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时。正因为教材和教学方式的灵活处理,使学生在模拟化的“真实生活”氛围中,经历道德难题,引发探索交流欲望,自主建构合理的道德认知结构。

    三、“扣”得实

    教学效果须“扣”得实。品德教育讲究实效,除了教材、教学须下“实”功夫以外,更应关注教学对象的所得是不是“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观察学生表现,体察学生感受,结合平时班级管理之“实”,评估学生吸收之“实”。如这个课堂实录中,我对“放”与“不放”进行了层层递进式地引导,这样及时地给予归纳、点拨和追问,激励学生延续自己在交流中的积极体验,矫正自己不好的心态和行为,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标准,做出合理的道德判断,并形成愉快、开朗的性格。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为学生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奠定基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