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凸显育人特色 促师生自主发展
凸显育人特色 促师生自主发展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张会来

     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景园分校   张会来

    学校一直以教育工作和教学质量为本体,以学生的自主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两翼,抓实学校的各项工作。

    近年来,学校坚持“和合共进 润本创美”的办学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倡导关注生命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以尊重、理解、赏识、激励为核心,在教育过程中,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因材施教,鼓励个性的充分展现,实现多元的发展,努力创造“和而不同,多元共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润”育人环境。三化管理促学校发展,人性化的管理使校园充满和谐,粗线化的管理让干部最大限度的发挥着自己的潜能,规范化的管理为老师们搭建成长的平台。学校还在“十二五”期间还被评为朝阳区首批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校。

    一、加强自身修养,树立目标创优质

    在师德素养方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依法治校。

    在专业素养方面,坚守“和润教育”,以和聚力,以和润心,唤醒、激发、放大其内在力量,让每一个生命在“和”文化的润泽中美丽舒展。确立文化建设的五大抓手:一是构建和美的学习生态环境、二使打造和谐的德育文化阵地、三是经营和润的课堂教学生活、四是建立和合的管理研究机制、五是唱响和睦的教育生活之歌。

    二、强化专业职责,创新管理促成长 

    结合学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在学校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一方面改善基础环境建设,为师生创建和谐美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提高教师幸福感;另一方面学校管理层通过紧抓教师队伍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学校为教师搭建发展平台,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让教师享受教育者的幸福。为此,我们遵循教育的本质和自然规律,积极探索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模式、课堂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师生的教学体验。

    (一)营造育人环境,精心设计活动内容。

    学校“以创设优良的育人环境为保障”,提炼出了“勤奋、协力、奉献、自律”的蜜蜂精神。校园内“和谐”、“惜时”两尊文化石,时时提醒师生学校是一个和谐的大集体,在学校学习、工作要珍惜时间。整个校园文化呈现的是和谐健康,学生幸福、快乐成长的理念。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教育契机,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借助课题研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我们将科研与教研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科研在教研中的引领作用,逐步形成了科研引领、管理跟进、教研示范的常态教研模式。学校在继《提高农村小学教研组活动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后,又申报了《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与追问的技艺研究》,之后在2018914日,我校成功召开了《促进农村小学生自主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开题会。一项项课题研究,引领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丰富教师活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师活动,多角度关注教师的成长。如:教师才艺展示;教师 心理疏导;趣味运动会;最美教师。

    首先,针对教师队伍年轻化的现状,因启人,借势发力,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活动实效性。实行三步走策略:普遍听课==诊断教学问题--实施集体视导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时效性。

    其次,扎根课堂寻真谛,两研并举树品牌。提出了三个突显、四个关注、五个体现的课堂教学要求。基于扎实的日常管理工作,教学质量一直以来位居农村校第一的位置,连续五年获得朝阳区教育教学优秀奖。

    在培养教师的策略方面,主要是依靠市、区专家引领,校内管理跟进,促教师队伍发展。体现三实策略,即师徒结对——实、骨干引领——实、干部指导——实。

    三、凸显办学成效,打造品牌促发展

    学校有完善的养成教育相关管理制度,并把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同时有切实可行的三年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在活动设计、教学改革、校本研发、师资配备、课时保障、考核评价等方面做出安排,有目的、有步骤地推动养成教育各项任务落实。

    (一)发挥环境育人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着力营造校园文化建设,运用直观的宣传标语、背板、电子屏等方式宣传。进一步落实对学生养成教育。

    学校将教育融入各类实践活动之中,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北京、爱祖国的情感。

    积极开发多元化开发校本课程体系,彰显社团活动。学校共有15个社团:社团学生参与人数达到100%

    (二)重视教师梯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发展不是教师个人的事情,应当将青年教师的成长放置在一个团队下思考,借助更广泛的资源,为教师提供多听多看多学习的机会,以团队的力量去影响、促进、提高。多种课题研究,为教师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的理念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工作3-5年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区级骨干教师,中青年教师向着市级骨干教师进军。语、数、英、科学、品德教师先后承担区级研究课;骨干教师外出参加课题相关的展示课;新入职教师23人参加区扬帆杯新教师基本功,一等奖2人 、二等奖3人 、三等奖6人,22人进入复赛,4人通过复赛(语、数、音、品),最后2人参加了北京市启航杯大赛中分获一、二等奖。

    目前我校国家级课题一项《促进农村小学生自主发展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课题负责人张会来,区级立项课题四项,在课题研究的带领下,干部教师快速成长,多项课题获得成果奖。教师每学年的获奖论文多达160余篇,论文获奖率达到70%以上。青年教师参加朝阳杯课堂大赛,参加教师达到50%以上。35人参加首都资源评选16人获奖。

    (三)发挥辐射作用,打造品牌促提升

    孟子岭小学是迁西县一所农村学校,学校无论是办学条件、办学师资都比较薄弱,我校先后四次派骨干教师到孟子岭小学进行送教活动。真正做到了把北京优秀的教育资源送到河北了,也真正实现了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

    201812月我们与湖南湘潭育才学校开展了手拉手互助活动,启动仪式上,我们相互介绍了学校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我们互派干部教师到对方学校跟岗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干部教师无论是管理能力还是教学能力都有了很大的程度的提高。

    五年中,学校在朝阳区各项体育比赛中,成绩突出,游泳队多次获得北京市团体第一名,并向北京队输送了两名游泳运动员;一项国家级课题立项开题, 4人在区级十三五规划课题中立项开题;成功申办美术朝花团;新一届骨干教师评选中再创新高,达到36%,完成了我们的目标。学校的教育教学连续五年获得朝阳区优秀奖。学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愿每一个生命都能在“和”文化的泽中绽放精彩! 

    1+N”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中心小学  高德安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学校特色校本课程体系,从施教对象上看,应当包括学校自主课程和学生自主课程,即1+N”体系。“1”是指学校自主课程,是以学校为责任主体开发的,是单元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全校学生必修的;“N”是指学生自主课程,是以教师个体或部分教师或社会人士为责任主体开发的,是多元的、部分学生参加的、供学生选修的。

    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潜力和课程开发水平,制定我校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如下。

    一、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深入领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张扬个性为宗旨,以新课程理念为校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育重点,充分发掘地方文化这一教育资源,精心组织,大胆实践,逐步完善,努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适合于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主要目标,让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以及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课程开发的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我们的课程开发是以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为导向。无论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法的选择、确定都优先考虑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张扬,是否能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2.开放性原则。我们的课程设计是开放的。它属于综合性学科,不受场所的限制,景区、市场、社区、家庭都是学生的教室;学习方法可由教师和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目标是全方位的,但也是不完全确定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根据教育内容的特点确定具体的目标。总之,课程的设计力求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无限的创造和发展空间。

    3.综合性原则。课程融阅读、动手操作、社会实践于一体,让学生在实践阅读中感悟、体验,在实践中发展、成长。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锻炼才能、提高道德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课程本身也将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不断完善。

    4.过程性原则。课程开发是过程,过程本身就是课程。我们的课程开发永远不会定格,而是会在开发、实施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充实、完善。

    三、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1.学生是校本课程的主体。一方面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依据;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创造课程。

    2.“生活世界”是校本课程内容的范围。

    3.课程是学生通过反思性、创生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反思和创造的环境、对象。

    4.校本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本,旨在改变学生的单一学习方式。

    5.教师和学生不是校本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校本课程的创生者。

    四、课程开发的目标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2.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树立健康第一,终生健身的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五、课程内容框架

    (一)学校自主课程《爱我邵伯》在内容上以人与文化的互动为主题。相关主题有:

    1.生活。邵伯生活是实实在在的,无论从邵伯的服饰、邵伯的居住条件,还是从邵伯的语言、邵伯的吃食等,我们都能感受到邵伯人的节俭、勤劳。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感受邵伯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去领悟并挖掘融入邵伯文化的底蕴。

    2.行业。从最初的“货郎担”到如今的工业,邵伯的行业很多,而且还在不断地没落与新生。本主题的学习不是统计邵伯的行业,而是从邵伯行业的特点来透析邵伯人的市场意识和发展观念,体会到邵伯人强烈的市场意识;发现邵伯人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 

    3.古迹。邵伯是历史悠久的古镇,有着千百年历史的古迹:甘棠古树、镇水铁牛、斗野亭园、七贤名诗……是了解家乡的历史、丰厚学生文化底蕴、拓展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的重要资源。

    4.民俗。邵伯风俗是融入邵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主要通过对邵伯的庙会、赛龙舟等课的学习以了解邵伯民俗。

    5.人文。郁郁苍苍、生机勃勃的邵伯大地上,古往今来出现了许多英才俊杰。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期,或勤于学习、著书立志,或刻苦钻研、献身国防……作出了他们应有的贡献。通过有关内容的学习,感受人物的品质与精神,受到激励,树立远大理想。

    具体分为:

    年级

    单元

    中年级

    高年级

    1

    今日邵伯:1、区域人口;2、经济重镇;3、文化古镇;4、旅游名镇

    珍贵古迹:1、镇水铁牛;2、斗野亭记;3、老街风采;4、甘棠古树

    2

    景区览胜:1、邵伯湖美景;2、邵伯船闸新资;3、运河风景线;4、油田风光

    人文会萃:1、清末尚书董恂;2、国防科技先驱徐兰如;3、清史研究学者陈捷先;4、三峡画家王永庭

    3

    民俗文化:1、邵伯龙舟;2、古老的邵伯牌子曲;3、秧田飞出欢乐歌;4、东岳庙会

    诗中览古:1、谢傅功绩传千古;2、文天祥过邵伯镇;3、古诗中的斗野亭;4、秦观与苏辙的送别诗

    4

    轶闻趣事:1、谢安与邵伯埭;2、乾隆过邵伯;3、邵伯菱的传说;4、朱自清与邵伯

    轶闻趣事:1、欧阳修爱邵伯荷;2、南塘往事;3、《拔根芦柴花》的传说;4、张锡宁画济颠

    5

    诗中览古:1、水乡风光入画图;2、物产丰富古邵伯;3、邵伯的山茶花;4、孔尚任邵伯访友

    美食文化:1、漫话美食街;2、传统美味;3、邵伯龙虾香飘四方;

    4、菱乡絮语

    6

    革命英雄地:1、黑暗中的星星之火;2、邵伯人民永远的儿子;3、黎明前的战斗;4、邵伯保卫战

    邵伯在腾飞:1、新世纪的校园;

    2、新兴的工业园;3、绿色农业;4、明天更美好

    我们组织教师从纵向(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等诸多方面)和横向(邵伯文化的各个方面)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和广泛地讨论,形成较为完善的“承古镇风韵,育甘棠少年” 特色文化建设的活动课程体系,覆盖到每个班级和每一位学生。活动课程体系初步设计如下:

    内容

    年级

    水润邵伯

    诗文邵伯

    古韵邵伯

    美食邵伯

    腾飞邵伯

    一年级

    亲子游京杭大运河、邵伯湖
    11月下旬)

    邵伯诗词

    铅笔字比赛

    3月下旬)

    “校园一景”

    绘画比赛

    4月中旬)

    开展美食交流节活动

    6月上旬)

    参观谢安广场,初步了解邵伯历史

    10月下旬)

    二年级

    参观运河大马头

    9月下旬)

    邵伯诗词

    诗配画比赛

    3月下旬)

    举办“我心中的的古‘典’”

    绘画比赛

    10月下旬)

    邵伯美食绘画活动

    6月上旬)

    参观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感受家乡的发展

    10月下旬)

    三年级

    参观邵伯船闸,游览京杭大运河、邵伯湖,举行“美丽邵伯”绘画比赛

    10月中旬)

    “名人与邵伯”讲故事比赛

    11月下旬)

    参观谢公祠,举行“名人和邵伯”情景剧表演

    3月下旬)

    参观邵伯1-2个龙虾馆,

    观摩龙虾制作

    5月中旬)

    邵伯一日游:创意安排大赛(4月上旬)

    四年级

    开展一次邵伯水情况的小调查

    12月上旬)

    观看邵伯民俗表演,民间艺人介绍相关民俗,学唱《拔根芦柴花》等邵伯民歌

    4月中旬)

    参观斗野园,开展“斗野园导游词征集”活动

    9月下旬)

    “我是小小美食家“邵伯美食推介比赛

    10月下旬)

    “腾飞的邵伯”摄影比赛

    3月中旬)

    五年级

    保护大运河活动

    11月中旬)

    学背有关邵伯的古诗词,开展“诵读达人”评比

    12月中旬)

    参观条石街、巡检司、运河文化传承馆,开展“古韵邵伯”摄影比赛(10月中旬)

    寻访邵伯美食制作

    视频征集

    5月中旬)

    寻访烈士后人,开展“不忘历史,展望未来”手抄报比赛和展览

    4月下旬)

    六年级

    “水润邵伯”优秀摄影作品评比(4月中旬)

    “爱我邵伯”诗文创作及书法比赛(12月中旬)

    举行“我的家乡——古镇邵伯”征文比赛

    3月下旬)

    邵伯美食现场制作大比武(5月中旬)

    参观邵伯一企业或运河风情小镇建设,开展“我为邵伯发展献一计”金点子征集活动

    11月中旬)

    (二)学生自主课程内容立足于学生需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相关主题有:

    1.生命教育系列:课程目标是形成珍惜个体生命的意识并学会保护自己,提高素养,挖掘潜能,提升生命发展的质量。内容包括道德价值观教育、生存教育、成才励志教育等方面。

    2.科学素养系列:课程目标是拓展学生科学知识视野、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了解科学研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科技制作、劳动技术、环境保护等。

    3.人文素养系列: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并内化,来提升自己的气质修养,继而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谐的人际交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内容包括文学欣赏、朗诵、英语会话与阅读、礼仪、、地方风土人情等。

    4.生活艺术系列:课程目标是增强学生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掌握并熟悉专业技能操作要领,培养积极向上、情调高雅的爱好和特长。内容包括乐器、声乐、舞蹈、摄影、书法、刺绣、编织、剪纸、花卉种植、泥塑、手工等。

    5.身心健康系列:课程目标是强健体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与特长。内容包括篮球、足球、田径、乒乓球、武术、围棋、象棋、人际交往等。

    开发方式:

    1.选用。课程选用是教师从国家、地方或其他学校的校本课程课程资源中选择能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能适应本地区、本校及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的课程题材,发掘相应的课程资源,直接选为教材。我校已创建成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校本教材打算选用江苏省编写的教材。

    2.改编。改编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进行重组,设计有创意的课程主题和课程单元。涉及三个方面: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

    3.自编。自编是教师在国家课程计划给学校留出的空间内,对学校课程进行自主开发。即按照学生课程需求的评估以及可得到资源的分析,开发一门符合学校办学思想的全新的校本课程。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自编校本课程:

    1)教科研的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利用学校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基础,把有特色的课题作为校本课程开发。

    2)把地域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开设地方文化课,让孩子们感受地方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弘扬传统文化。拟筹建“甘棠文化研究院”等。

    3)把教师的经验特长转化为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智慧潜能,将教师生活经验、专业特长、兴趣爱好转化为校本课程。

    4)将学校的传统与优势项目转化为校本课程。学校的传统与优势是特色学校的象征,是长期办学取得的成果。将学校的传统与优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与学校育人目标相统一的原则。

    5)将校园活动转化为校本课程。多彩的校园活动是丰富的课程资源,将学校开展的校园活动进行系列化开发与目标化整理,就能顺利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6)对已编好的校本课程进行修改、补充,使校本课程更趋完善。如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礼仪教育校本课程。

    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必修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可能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班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做出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教学形式:

    作为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程,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要打破课堂教学固有的模式,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活动余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上拟采用以下形式:

    1、个体式。如书法、计算机、学生阅读、棋类等。

    2、集体活动式。如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体育竞赛、艺体节、科技创新大赛等。

    3、团队式。如合唱、舞蹈、球类选项、学科竞赛等。

    六、课程组织形式及课时安排:

    学校自主课程《爱我邵伯》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每两周一课时,主要授课对象为中、高年级学生。一、二年级学生按时间安排参加“爱我邵伯”活动课程。

    学生自主课程每周1课时,由教导处在学期初安排在“快乐半日”活动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