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学习小组教学的探究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学习小组教学的探究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刘贻炯

     信宜市教育城初级中学  刘贻炯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对教育的影响日趋明显,不少教师在初中语文学习小组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但也存在简单化、形式化、机械化的弊端。本文从信息技术和学习小组教学的使用背景及其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了将两者有效整合的策略,以期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组教学;策略

    一、探究背景

    背景一: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大势所趋,大有可为。

    背景二:20159月,我校开始探索学习小组建设,并实施班级精细化管理。在学习小组教学中,语文学科勇当领头羊,实验课、研讨会、同课异构、送课下乡、外出学习……既有学习他山之石的,也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形成了浓郁的探究氛围,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方法。201611月,信宜市教育局吹响全市中小学校课改的号角,提出要把“自主、合作、探究”作为课改的主方向。

    当下的信宜教育,信息技术与学习小组教学的“缘分”就如此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如何促使两者的有效融合,形成合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学习小组教学存在的误区

    (一)固守传统,认为信息技术对语文学科可有可无,作用不大

    作为教师这一职业,不少老师的思想相对保守,不善于接受新事物,更缺乏探索和创新精神。对于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改革和影响相当老师未能正确认识其作用和潜力,没有看到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深刻变革,因此也就不会深入去钻研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语文学科的教师更是如此,认为语文属于人文学科技术对于学科教学的影响非常有限,可有可无,在学习小组教学中亦是如此。思想认识的偏差,又进一步导致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技能的不足,未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两者的整合作用。

    (二)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喧宾夺主,缺乏深度学习

    一些教师在语文小组教学课堂上,大量地播放图片、视频、动画、ppt等,学生接受的大多是视觉感官的冲击,学习停留在浅层次学习层面,对于知识的构建、内化、迁移应用和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深度交流等高阶思维和深度学习的层面甚少。多媒体运用喧宾夺主,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实质性提高,信息技术甚至被称为“滋生浅层学习的温床”。

    (三)教学理念和设计落后,课堂教学由“人力填鸭”变成“机器填鸭”[1]

    更新信息技术的硬件花费巨资投入,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课堂组织方式落后,所有知识点均有数十张幻灯片堆砌而成,多媒体的课堂就如放电影一般。教师没有改变填鸭、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只不过是由原来的“人工填鸭”升级为“机器填鸭”。问题的答案提前在幻灯片做好,教师在授课时缺乏灵活性,反而被预先制好的幻灯片所束缚,缺少课堂知识的生成,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种“机器填鸭”与通过小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初衷背道而驰。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学习小组教学的策略

    (一)确立正确的现代教育观,提升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和技能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如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美国政府极力推行的STEM教育,还有慕课、微课、创客等信息技术与教育已进行了深度的融合,成效举世瞩目。但在我们这些相对落后地区,多数语文老师对于信息技术对教育影响的认识还不到位,不少教师在面对海量的信息如何正确获取、应用、优化等方面还有诸多不足。因此,教师的培训再学习、再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既转变观念又学习技能。学生在面对充满各种诱惑的网络信息,如何增强自己鉴别力和控制力,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扩大知识面,迅速有效获取有用信息也日趋重要。因此,按要求开足信息课程,传递正确信息技术技能和理念尤为迫切。

    (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学习小组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情境  不少优秀的文章就是作者在特定的情景创作得来,或者作者拟通过自己的文字创造的情景。但是初中学生由于阅历、体验欠缺,要进入作者创作的情景有一定的难度。借助图片、视频、声音等多媒体可让学生更容易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

    2、深化预习  在小组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深入讨论,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充分的预习异常重要。没有高质量的预习,就没有高效的小组课堂教学。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怎样强化预习的效果?一是借助互联网或数字图书馆等搜索与课堂教学有关的信息。使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对语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二是可借助多媒体把课堂讨论的内容提前展示给学生预习,并做在规定的预习本上。这样既促使学生的预习更加有目的性,使课堂的讨论更有准备,又可以借助课件代替导学案,减少了印制导学案的大量工作,让小组教学更尊重教师对教材个性处理。

    3、合作分享  在语文学习小组教学中,合作分享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促使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

    因此出现了某些学校,为了方便学生展示,将教师的四面墙壁均改成黑板的景象。而经过“创现”的推动,许多学校教室都安装了实物投影仪或借助手机app实现即拍即展示,甚至一些学校还建成智慧教室,每个学生一台平板,相互联网,全班展示变得更便捷高效。

    (三)课件以活动式学习作为小组学习课堂的基本模式

    以课件为主的多媒体教学,要防止灌输式、放电影式的倾向,不能只重视知识的呈现,让学生被动接受。以小学学习小组为依托的课堂教学模式,重在通过高质量的问题驱动,促使学生深入交流讨论,碰撞出知识和智慧的火花,大胆主动展示合作成果,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交在交流合作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讨论探究中进行评价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四)信息技术与学习小组建设巧妙融合,构建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

    有效、充满活力和操作性强的激励机制对于促使学生积极交流讨论、大胆展示、大胆质疑都有重要作用,是保证学习小组课堂教学质量和实施学习小组建设的关键一环。借助信息技术打造一个合理的激励机制,让评价体系更准确、实时、高效。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小组教学的整合将会使这两个新事物的碰撞产生新的效应,也会推动两者的不断向前发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但也要在使用过程中避免走入只重技术、盲目灌输等误区,应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技术辅助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同时更应关注语文学科人文素养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伟民,李婷. 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电化教育研究, 200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