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马水娟

     浙江奉化龙津实验学校  马水娟

     要:随着素质化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教学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就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已经成为科学教学绕不过的话题。但是任何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应当建立在有效学习的基础上,所以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落脚点还是提高学生参与。基于此,本文将尝试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以便为相关教学活动的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参与度;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学生参与课堂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实现还是教学任务的完成,这些都离不开学生课堂参与的协助。良好的课堂参与代表着融洽的师生关系,当师生间可以通过平等、稳定的渠道进行沟通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便能得到妥善解决,并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正确认知效果。由此可见,提高学生参与度对科学教学的实施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1、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教师不能摆正自身在教学中的位置,那么学生的深度学习也就无从谈起。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几乎得不到发挥,教师只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完全不顾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久而久之就让学生对科学的学习产生厌倦心理。此外,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的互动,当学生和教师能够在科学教学中进行深度交流,教学效率自然就会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将自身的定位从主导转变成引导,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调整教学方式,用最符合学生实情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素养,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方法和知识上的帮助,推动教学工作从本质上得到改善。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想象力方面比较丰富,但却有没有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所以很多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显得天马行空。教师应当在充分认知该年龄段学生特征的基础上,耐心的引导学生,教会学生验证自己猜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2、把学生的疑问当做提高参与的切入点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质疑的方式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疑问。质疑是创新的重要动力,但是科学课堂的教学中少有学生会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众多,其中包括教材本身比较严谨,错误内容近乎没有;另外就是学生的学习课堂参与度比较低,并且受到教师权威的作用,即使自身存在问题也不敢轻易提出。这种状况的存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因为小学是学习的奠基阶段,如果学生没有及时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续的学习自然也会受到消极影响,想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也会变得愈发艰难。所以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让学生知道边学边问是正确的学习方式,有疑问就要及时提出,和教师、同学讨论。

    沉和浮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样的物体会浮起来,什么样的物体会沉下去。很多学生都可以联系实际进行回答,将常见的沉浮现象说出来,如木头会浮在水面上,铁块会沉下水。此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们将生活中观察到的沉浮问题和大家分享,有学生说为什么铁块会沉到水里,铁船却不会呢?。在这个问题的作用下,很多学生突然意识到自己对沉和浮的认识并不全面,然后就陷入思考和讨论中。经过讨论以后,学生们有了自己的认识,但却只能从表象做出解答,如船里面比较空,所以不會沉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点评后,对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进行普及。经过这样的教学以后,学生知道沉与浮相关的其他知识,在无形中也参与了课堂学习。

    3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趣味性

    兴趣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不可小视,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主要还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展开,然而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坚持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通常比较单调,教师只是简单地采用口头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但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很多知识内容都比较抽象,若是教学方法僵硬长时间得不到改变,那么学生的听课效率也会受到限制,久而久之也就导致学生丧失了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学生很难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知识的拓展与核心素养的发展。实际上,小学阶段的科学与生活关联密切,教师若是只把目光集中于书本上,忽略了生活素材对教学的积极作用,就很容易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要做出调整,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调动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的作用下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创新能力。正如在沉与浮的教学中,生活中有不少的案例可供使用,例如热气球、邮轮等,在传统文化中也不乏曹冲称象这样的故事。教师可以从生活中任取一项事物当做知识教学的着手点,这样就能避免知识远离生活导致的枯燥感。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贴近生活的小实验提高课堂趣味性,在讲解浮力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为什么铁块和铁船在水里有不同的表现呢?。在这个实验中,学生们并不能直接使用铁船做实验,这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相似的替代品,如铁碗可以用来代替铁船,然后再水盆中进行模拟。如此一来,学生们就会观测到两种事物不同的表现,继而在教师的指引下得知物体所受浮力等于它排开水的重量。因为铁块为实心的,它沉入水中所受浮力为同体积水的重量,但是同体积的水比铁的重量低,所以浮力小于铁重力,体块自然就下沉了。铁船和铁碗有很大掏空部分,它下沉到一定程度排开水的体积会远大于没入水中的铁的体积,当排开的水重量与铁船重相等后,船就会浮在水面上。

    4改良教学形式,促使学生在参与中实现深度发展 
      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程度表现了深度学习的实践效果,并且创新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借助科学实验这项教学环节吸引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实践。为此,教师要将动手实践和课堂知识相结合,在实验中兼顾知识巩固和自主探究能力发展,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思考、参与实践。 
      在“航海家的发现”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猜测地球的形状,当然大多数学生都会回答“球形”,不过地球的真正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圆球体;当学生对地球的运动形成基本了解以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试着分析地球的运动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顺便再提出地球运动与人类运动的关系。完成前期工作引导后,教师就可以借助地球仪、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地球的运动,验证学生想法的正确性。这种实验方式主要是调动学生思考科学与自身的关系,让学生在思考中形成发散性思维,从而获得创新方面的启示。 
    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科学教学的根本在于学,教师不能只是将目光集中于教授知识,还要让学生参与课堂,在科学课堂中实现深度学习。即实践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将科学教学的目标简单设置为教授学生掌握某种知识,还要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学生实际状况,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获得有效发展。 
      正如在以往的教学中,“光与我们的生活”教学中,教师只会将教学目标设置为浅层的“观察光的行进路线”,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让学生在知识性学习中实现深度发展。教师应当将教学目标调整为,“光在行进中可能受到的影响”,然后对比空气传播和水中传播的不同,让学生能够从直观的描述中知晓课堂主要内容,然后从自己的角度进行思考。完成这些步骤以后,教师就要拓展性地向学生讲解不同密度物质对光传播的作用。这种教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借助典型的素材向学生灌输核心概念,不过这也避免了纯知识教学限制学生思考的状况。 
      在素质教育的作用下,教师往往会对学生的个人素养发展提出众多具体的要求,从而在此基础上安排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良好机会。正如“筷子“折”了”的实验简单易行,教师在实验中可以教导学生用假设、推理、实验的流程进行探究,然后再学生以组为单位动手操作,以此完成学习目标。在试验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将全部集中与课堂知识,思考着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知晓了科学研究的方法。 
      5以任务驱动引领学生参与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学生围绕特定任务进行学习,所以学生需要全神贯注的对任务进行思考与实践,从而获得对科学知识的正确认知。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作用下,学生的课堂参与也能得到有效保障。不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绝非易事,教师若是不能在正确认知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实,就有可能导致学生积极性不足,参与热情降低。所以教师要对该教学方法实施的主要环节保持合理兼顾。 
      趣味性任务的提出只是任务驱动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天性出发调整任务内容。我们都知道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实现课堂参与提高。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教材中寻找任务设置的切入点,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动力。正如在《天气与生活》一课中,如果只是让学生了解书本知识,那么学生稍微认真一会后就会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在结束知识讲解后给学生们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们按照不同的课题方式进行分组,配置出不同的调查小组,对天气有关的事物进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以组为单位的探究小组中,并且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在任务的指引下,學生们虽然一开始进展不顺,但是经过磨合以后也可以找到完成任务的有效方式。如学生以“不同天气下的喜怒哀乐”为题,探究不同职业的人受到天气的影响,发现商店的伞卖得很好、想要晒衣服的妈妈十分烦恼、路上的车辆溅起水花污染了别人的衣服等。这些让学生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天气的影响具有多样等,从而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认识到多种角度观察事物的重要性。 
      学生的课堂参与直接决定教学效率的高低,小学科学教师应当立足于教学实际,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深入了解,然后在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用充足的兴趣和高度热情参与课堂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探索、认真思考,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明.提高科学课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1):33 
      [2]王德进.关于增进小学科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003):7-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