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育仁”育英才 和谐促发展
“育仁”育英才 和谐促发展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许开忠

     重庆市育仁中学     许开忠

     

    21世纪是个信息时代,也是人才竞争的时代,现在的中学生21世纪未来的接班人。他们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君子以厚德载物。只有拥有了良好的仁爱品质的人才,才会有一种立言、立志、立德、立人昂扬向上的人生观,才能承担起社会赋予的重大责任,成为祖国的栋梁 基于此,重庆市育仁中学秉承“育仁育心、日新月异”的办学理念,提出了“仁爱教育”主张。

    一、“仁爱教育”的内涵意蕴

    “仁”,谓与人为善之意,含有仁爱、仁慈、仁厚、仁义等美好道德的意蕴。“仁”是孔学的根本范畴,是人性结构的理想。孔子正是在“仁”的思想指导下,立足于人格培养,关怀人的成长,追求和谐稳定的社会理想和求仁行仁的人生境界。“爱”,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是人的一种积极的高尚情感,也可以说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一种人格化的习惯。关于仁爱教育,我们解读为是尊重、亲善、关怀的态度、情感、价值取向,是人的内在修养,一种品性,一种积极的力量。品性是品德和品质,是人在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时,稳定地支配着人的行为和态度的那种内在的精神,是人成长过程中受到外部影响或熏陶形成的道德行为习惯、思想意识习惯,是人格的一部分,其外在表现是一个人的品行。仁爱品性就是个体以尊重、亲善、关怀作为自己为人处世行事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仁爱教育是以培育学生仁爱品性为目标,培养儿童对人对自然的尊重、亲善和关怀的教育。

    二、“仁爱教育”的理念文化

    用传统优秀文化培育学校理念文化,凝聚学校精神,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这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学校发展实际,把人的精神放在第一位,实现柏拉图所说的 心灵的转向”。基于此,育仁中学汲取传统文化智慧,从四个方面树立学校理念文化:树立“仁者育人,育人成仁”的核心价值观树立“为政在人,以德行仁”的管理文化树立“克己复礼,以友辅仁”的行为文化树立“仁者乐山,里仁为美”的环境文化。

    三、“仁爱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秉承“育仁育心、日新月异”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德才兼济、知行合一”的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实施仁爱品格素养教育。仁爱品格素养教育是基于孔子“仁学”思想的德育设计,聚焦于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与思考,强调个体修养的自觉能动性,把个体置于社会环境中进行思想道德锤炼,意图使个体思想道德的修养与社会伦理秩序的确立并行,凸显出浓厚的人学意蕴。正是以“仁”的人学意蕴为切入点和基石,仁爱品格素养教育的路径得以形成。以个体认识、学习“仁”为起点,以个体向家族、群体传播“仁爱”为外延,以个体向社会施行“仁政”、仁民爱物为终点,从而达成仁爱品格素养的养成。

    四、“仁爱教育”的实施途径

     ()环境熏染,践行“仁爱教育”理念文化

    育仁中学结合学校创建历史、校名命名、地理沿革的实际和时代发展的需求,打通自身文化精神内核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联结点,在理念文化、环境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等方面四箭齐发,贯彻现代教育理念,建立完善现代教育制度。同时以“仁爱文化”作为制度形成和运行的依据,为教育改革保驾护航,让优秀文化入脑入心。

    (二)聚焦素养,构“仁爱教育”课程体系

    学生仁爱品格培育离不开课程引领。课程引领,具体而言,包括学科跟进和校本指导。我们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将中学分为初、高两个年段,按不同的阶段,确定重点指导项目作为教师教育参考。在确定重点指导项目的同时,我们倡导根据各自班级的特点、状况作选择和补充,同时充分地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相结合。

    1.学科课程渗透“仁爱教育”

    学科教学是仁爱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领域内,激发学生对仁爱的认识,引导和培养学生爱人、爱自然、爱社会的情感,应当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通过学科跟进,日积月累,学生逐步理解和提高对爱的认识。

    2.校本课程深化“仁爱教育”

    所谓校本指导,即通过校本课程帮助孩子树立仁爱意识,指导学生课外爱心实践活动。仁爱教育校本指导结合各年段的内容指导要点实施,包括系列主题活动、校本课程指导、随机事件教育等三个方面,实施时间安排在课外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中。

    3.活动课程体验“仁爱教育”

    仁爱实践活动是体验爱的源泉,内化爱的意识的条件,也是感受爱、创造爱,培育仁爱能力的有效平台。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感受着、创造着,助人的快乐,爱助的温暖。

    (三)实施评价,健全“仁爱教育”激励机制

    构建仁爱教育的动力系统,激发他们关怀、乐施的意愿,对品性培育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解决动力问题,采取积极的评价激励不失为一个好的措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在评价上主要采用三种形式三个层面进行积极强化。三种形式主要是鼓励(表扬、发喜报、上光荣榜)、外部奖励(证书、奖品等)、内部奖励,三个层面为学校、团委会、班级。

    1.创立“爱心银行”,储存点点爱心

    学校成立“爱心银行”,各班成立“爱心支行”,学生志愿者担任总行行长、分行行长及工作人员若干,发给每位学生爱心存折一本,当孩子做了一件好事后,即可向班级爱心支行申报“存款”,工作人员在他的存折上登记事由,签上姓名;受到别人帮助的同学,也可向支行为施爱人申报“存款”。

    2.设立感恩信箱,奉献拳拳爱心

    每层教学楼的走廊上都设有感恩箱,有专人开启。当孩子们得到别人帮助时,写上感恩的话语,放到感恩箱里,负责开启的同学帮助受助人把信交给施爱人,使施爱人感受到受助人的温暖,从而激发起助人的快乐感。每年举行感恩日记评选,感恩节活动等有效的载体,引发内部激励机制,促使他更多地为他人服务。

    3.构建激励机制,弘扬悠悠爱心

    每周五各班统计“爱心存款”,并向行政值周教师上报。每周一升旗仪式,行政值周对上周学校的爱心行为进行小结,对一些较为突出的事例进行表扬,为同学们树立榜样。每月各班结合雏鹰争章,对献出爱心的同学授予爱心章,同时评比爱心团员,发喜报。每学期期末学校评比爱心天使、爱心家庭、爱心班级

        以身成仁今日事,和谐发展谋未来。育仁中学将秉承“育仁教育”的办学思想,以强化育仁教育为特色,通过传承仁和传统文化,确立“培养全面和谐发展具有仁爱特质的人”的特色课程目标,系统建构“育仁”课程体系,包括:仁德、仁健、仁智、仁理、仁雅、仁美,实施育仁课堂,形成以“育仁教育”办学思想统领学校课程建设的特色学校深层建设模式,实现学校文化、课程、教学三维一体化发展,培养学生懂仁、会仁、惜仁、创仁的“育仁”品质,为实现和谐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