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如何认识、理解教科书中的语文要素
如何认识、理解教科书中的语文要素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张倩

     张倩   庆云县中丁乡中心小学

    摘要  编教材单元语文要素对教学具有方向性意义。具有概括性特点,学习目标的具体描述。教师充分解读要素信息精准地把握要素的内涵以及正确解读教材的外延。细化学习目标,规范课堂模式才能确保单元语文要素在教学上充分有效地落实。

    关键词 语文要素   教材解读    目标细化

    部编版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单元导语中明确了语文要素,语文要素的落实在某些课文中,贯穿方法的学习与运用;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进一步强化语文要素,并结合梳理、总结、提炼的学习方法;语文要素的学习更是在单元的词句段运用和习作中引导学生实践运用。落实语文要素的学习更应该先去充分地认识了解语文要素。

    一、正确解读语文要素的外延与延伸

    语文要素是单元主体中最重要的部分,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线,有其内涵更具有外延性。在落实语文要素的基础上,兼顾语文要素的外延是整个教学活动设计的延伸。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雨》为例,这一单元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一堂课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是一些句式的迁移,如:比喻句、拟人句的描写及其作用的呈现。再者二三自然段呈现出来的结构,总分的结构在三年级是刚涉及到的,这些作为语文要素所延伸出来的知识是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目标、有能力、有方式结合的。这是文本所具有的价值,是需要教师在解读语文要素的基础上更深层的挖掘运用的。

    语文要素的外延除了知识积累与运用,更应该注重其与人文要素的结合,统编教材在每一个单元的语文园地里都加了交流平台这一项,交流平台对于本单元课文的结构特点,语言特点,包括词语运用、 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都有很好的衔接与解读,也是语文要素与人文要素结合的重要体现。“交流平台”呈现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不确定的,虽然形式上呈现的方式不同,但目的上都将整个单元每一篇课文的语文要素解读的很充分,所以在教学中结合交流平台能更好的解读语文要素及与人文要素的结合。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安排了 《草原》《丁香结》两篇课文,本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而“交流平台”则通过方法总结,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时如何与作者产生共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阅读《草原》时,读到课文中主客相聚与惜别的内容,可以联想生活中自己与别人相聚与惜别的情景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还可从课文内容联想到更多,这就是语文要素之后的外延部分,在《丁香结》中写到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由此可引导孩子们想到其它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如梅、兰、竹、菊,想到这些植物象征着什么,有这些植物想到的人生追求。是如何细致观察的。 在将每一篇课文时,注重语文要素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在关键词句中、在情景描述中批注、小组交流,达到语文要素落实的关键。

    二、设置相应的活动,建构语文要素的转化

    语文要素作为教学活动的关键,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向性。语文要素有效的转化也是语文要素能否有效落实的关键,因此教师结合语文要素设置积极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学到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这一单元所涉及的三篇课文《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都运用点面描写的方法呈现了所要表述的内容,而一味的讲解这种方法,学生理解不了或者不能充分的理解。我们在讲解《开国大典》阅兵式进场时可设计这样的的活动:假如将这一幕拍下来,你当摄像工作者,你如何在拍摄的过程中体现这一场景呢?我们将其转化成活动,联系生活中我们在拍摄一朵花为什么要把整朵花拍摄后感受它的美,还要拉近距离去拍摄它的花蕾感受这朵花每一部位的美?通过这一结合,很多孩子能对点面结合的方法有一种体悟,也能结合具体任务理解巩固自己的理解,让学生在积极表达的同时培养语言表述能力。

    三、语文要素在课堂落实中的目标细化

    1)导学预习的设计

    语文要素的解读与落实在整个课堂上是需要充分展示的,语文要素能有效的结合人文要素也是更好落实语文要素的关键。我们在解读教材时可以看到,新课程理论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设定强调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与统一性。语文要素的落实与构筑有效的教学框有很大的关系,在具体操作上将目标分为层次井然的A类(基础性、阶梯性目标)、B类(核心目标)和C类(附属性、延伸性目标),这能为我们的课堂提供方向和任务。预习目标中的A类B类目标更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依据,把课堂放手给孩子们,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授课教师只是在解决问题时出现的片面性加以引导即可。C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场景,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去分享、整合解决问题的结果、方式,更是孩子们在遇到同类问题能更好解决的过程。导学案围绕这三类目标出示,更好的将课堂归还于学生,学生有任务,有方向,能自主更能合作交流,实现人文要素与语文要素的结合

    2)归还课堂、学生合作探究

    实现语文要素落实更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能自由愉快地参与到课堂中,分享、展示自己的想法,语文教师与学生共同在课堂中经历困惑、探究、解决的过程。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能给孩子创设和谐、愉悦、平等的课堂氛围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中进行自我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语文教材的设置,初读课文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字词的认读写、对内容的整体感知,所以这一个环节就需要放手给孩子,让他们利用工具查字词的认读,以及个别词语的解释。对于精读环节,不论是画关键词句段还是整合句子的意思,这都需要孩子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将自行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整合,修改再由小组代表给予展示反馈。落实语文要素更关注语文课堂,语文课堂本应该是贴近我们的生活的,也更是与我们身边或者经历的事息息相关的,如何去与我们生活建立联结?需要的是孩子们能自主的观察自己的生活,关注周围的发生的事情,运用于我们的语文课堂中,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适当的引导,举例式的示范。真正的将课堂归还与学生,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特别是语文课堂这种比较活跃的学科,更需要孩子结合生活中的场景,最好能结合经历的事情上台展讲。

    语文要素是部编版教材实施的重要载体,语文要素的解读与落实需要教师在教材的解读以及课堂的落实上进行建构,充分发挥语文要素的方向性与主体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