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接纳与满足——全纳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实践
接纳与满足——全纳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实践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 胡 琨

     珠海市三灶中学     胡  琨

    摘要:“全纳教育”研究与实践在国际上已成为一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潮,将“全纳教育”理念引入到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等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全纳理念;数学教学;初中数学

    全纳教育是兴起于是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教育思潮,我国学者通过对全纳教育的研究,将其定义为:“全纳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它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不论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种族、身体、智力等因素,不排斥任何一个学生。不仅接纳学生,更重要的是了解如何对待每一个学生。全纳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所有学生通过集体协作和互相帮助的方式参与到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并能够努力适应学生的不同需要和满足其需求。

    目前,在以班级为主的教学模式中,数学课堂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如在教学方法上,老师依然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重视课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学过程以教师为本位,沿用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展性和应用性关注不够。在培养学生上带有有色眼镜,没有树立全纳性的观念。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要求和统一的教学进度,很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有些学生基础差、厌学情绪严重,教学效果不理想。老师极有可能放弃对这部分学生的培养。为了更好地解决在初中教学课堂上出现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可尝试在“全纳教育”理念下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

    一、“全纳教育”——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

    全纳教育的理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立足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要,以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开展差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例如在讲授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时,主要采用“分层教学、自主探究”的教学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主动探究来实现学习目标。

    对以班级为主的讲授模式将其灵活的变动,在通过谈话、家访和查阅学生档案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调查,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采用相关分析、综合评判等方法,在客观地认定学生目前的发展水平这样一个基础之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发展水平将其进行分类。如一组学生是基础性较差,运用能力不强。教师可以指导其从最初的概念入手,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记住公式。第二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对公式的掌握程度较好,能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认识公式的结构特征,并熟练运用公式。第三组学生则能最好地推导和运用公式。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严格按照分层式的方法模式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课外作业设计也是分层设计,基础性作业和提高性作业。这是对传统授课制的一种改革,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能让学生从学习中体验到乐趣。

    二、“全纳教育”——积极参与的学习模式

    传统教学方式是单一性的,围绕着老师为中心的,缺少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在全纳理念的指导下,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等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注重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新的教学理念,全纳理念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学生对解方程的步骤和方法都掌握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扩展训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动手的能力,如给出习题,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个交点。在同一平面内,四条直线两两相交,则交点最多()个。在同一平面内,十条直线两两相交,则交点最多()个。类似于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学生可以自己在平面上画出图形或者与同学进行讨论,对题目进行解答。

    “全纳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变革

    “全纳教育评价是全纳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满足学生广泛的不同的学习需求,最终可以促进学生获得与自身情况相适应的最大发展。”在以往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主要方式是单一的评价主体,即单方面地由任课教师评价,而全纳理念要求改变这种方式,由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更加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对以往的评价问题也要求其改变,如应试教育理念下的评价体系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好坏的主要标准,现在要求将学生学习成绩评定要与其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基础等多方面相结合,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评价。这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数学体现的是逻辑推理能力,对于方法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尤为不适用。对于这种由以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的转变体现出了评价的重心开始转向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单只是看重结果,从而有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传统教育的评价标准是成绩,而评价成绩的唯一形式就是书面考试,它禁锢了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书面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的方式,重视对知识运用、创新思维等内容的考察,对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给以客观评价。对于数学学科,在对分数的追求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对书面考试成绩的过分关注,忽视了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注。数学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协商制定学生的阶段发展目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氛围的轻松快乐,使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向健康地成长与发展。

    总之,虽然我国目前实施全纳性课堂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是随着全纳教育的开展,在全纳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育实践活动对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千万不能有歧视,排斥、分类的情形出现,至少要有全纳意识,容纳所有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天平,金玉梅.论全纳教育视野下的课程实施.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 (2).  

    [2] 杨启亮.课程评价: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双向两难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 (7).  

    [3] 兰继军,于翔.加强教师教育改革,培养全纳型教师.中国特殊教育,2006(1).  

    [4] 钟启泉,崔充,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