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古诗词艺术歌曲《如梦令》的演唱分析
古诗词艺术歌曲《如梦令》的演唱分析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曹晓晓

    内江师范学院   曹晓晓

    摘要:无歌不成诗。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我国历代文人墨客,将“可歌可咏”作为了衡量诗词是否优秀的标准之一。古诗词歌曲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已成为中华传统音乐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同时期的作曲家将音乐与古代诗词完美融合,为诗词中表达的情感赋予了该时代特殊的印记。《如梦令》是现代古诗词艺术歌曲作品中的一首,曲调结合了中西方创作特点,本文试从艺术特征和演唱处理两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李清照《如梦令》艺术特征分析;演唱分析

    一、《如梦令》创作背景与诗词寓意

    (一)词曲作者介绍

    李清照是著名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生于书香门第,婉约词派的代表,“天下第一才女”的美称。少女时李清照,极其热爱读书,为以后的创作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基础,她主张词必须有别于诗,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女词人之一,为我国的诗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王超,是我国现代知名原创组合“爱乐团”的创始人。他将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许多具有现代音乐元素、符合当下音乐审美的歌曲。

    (二)《如梦令》创作背景

    李清照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尝尽人生百味,也可以说是她的人生经历使她的诗词呈现出别样的艺术风格。她的作品《如梦令》、《点绛唇》、《烷溪沙》等词,晚年她经历了家破人亡、孤苦飘零的凄惨生活,所作之词大多悲叹的身世,词调充满了忧郁伤感《声声慢》、《题八咏楼》、《好事近》、《清平乐》等。

    《如梦令》是李清照是其少女时期的一首小令词作品,讲述了遭受重大变故后,回忆起旧时游玩的场景,是一首忆昔之词。全词篇幅极短,只有寥寥数句,却详细阐明了时间、地点、人物等诸多要素,并将个人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如梦令》作品艺术特征分析

    (一)《如梦令》歌词分析

    《如梦令》记载于《漱玉词》中这是一首表达回忆的诗词李清照用她独特的表达方式叙述了少时游玩的美好生活。现存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共两首,这两首都是记写游玩的作品,都写了花美、酒醉的清新独特景象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回忆旧时经常在溪亭游玩到傍晚,醉酒忘记回家的路。一句“常记”表明当下的叙述是一种追忆“溪亭”“日,将多项信息准确表达出来。而“沉醉”一词表明作者已经处于微醒状态中,但是这种醉并非是苦闷之醉,而是一种欢愉之醉,以至于连回去的路都找不到了。接着两句“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乘舟找寻回家的路,却不小心迷入荷花池的深处,此景,令人流连接着“兴尽”一,把之前的意兴又推进了一层,最后一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划船找路,却不想惊动了一滩的水鸟,纷纷朝着远处飞走了。至此,这首小令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让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语言纯洁自然,言尽而意不尽。该词被王超创作成艺术歌曲,体现了诗词的古典韵味,以及她们然的田园生活。

    (二)调式调性与曲式结构

    这首作品的调式是E羽雅乐七声调式,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加入变徵、变宫两个偏音,使全曲音乐听起来更加活泼可爱,也使整首乐曲蕴含独特的民族韵味。体现了早期李清照在溪亭游玩时的少女形象和欢愉之情。此作品虽然运用中国民族七声调式,但是创作手法借鉴了西方的半音阶旋律、离调和转调的创作方式。

    这首歌曲4/4拍,速度较慢旋律进行较平稳,音程之间的跳动不大,属于重复的单乐段曲式结构,根据词作的结构来划分乐段4小节为一个乐句居多,对仗工整,属于方整型乐句结构,也符合宋词中词律对仗的要求,使得歌曲整体的听觉效果更加规整,也突显了李清照作为一名古代深闺女子与生俱来的墨守成规的严谨。引子部分舒缓委婉,让人心头泛起涟漪节奏与歌词的对应上出现了一字多音的情况,带有部分戏曲的元素融入其中,使歌曲在内容表达上恰到好处。歌曲剩余的部分由四个4小节的方整型乐句组成,此时第一乐段结束。此乐段结束之后再次进入4小节间奏,紧接着重复第一乐段后反复第三、四乐句。

    这首作品在描写《如梦令》中李清照“沉醉”的形象时使用垫句的方式,凸显了少女时期李清照天真浪漫的性格特征。“垫句”类似于西方“卡农式”的创作手法,指的是当旋律音休止时,伴奏在此时进行篇幅较短的旋律修饰来填补空白,起到了色彩填充的作用。从节奏的层面看,《如梦令》主要以大小附点音符为主,有前附点和后附点的运用。《如梦令》的曲式结构图如下

    一级曲式结构

    引子

    A

    间奏

    A

    尾声

    小节数

    5

    6-21

    22-25

    26-29

    50

    调式调性

    E羽雅乐七声调式

    从旋律发展走向来看,此首作品主要以单音分解和弦为主要音型走向,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旋律感来表达情感的层次,从而使语言情感更加的丰富多彩,从侧面烘托出来作曲家想把李清照少女时期天真无邪的形象通过旋律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在第一段中,当旋律进行到“沉醉不知归路”一句时,八分音符分解琶音的出现,容易给听众一种对生活美好向往的听觉感觉,而在旋律进行到“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时,伴奏音型由之前舒缓的八分音符突然转变为较紧张的十六分音符,所以在情绪上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在紧张又带有点神秘的节奏中更加能够凸显出李清照在此情此景所表现出来的欢愉之感。

    ()伴奏织体

    《如梦令》在伴奏织体中采用柱式和弦和分解和弦在第一部分中的每一小节的第一个强拍中使用柱式和弦,带给人沉重的音色,从而突出古诗词的韵味因此演唱者在演唱时也应该突出每一句的第一个字。而在第二部分之后使用分解该部分也是整首歌曲的高潮部分,预示着情绪的起伏与旋律的连贯和摇曳,把少女时期李清照朝气和柔情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最后一部分将分解和弦速度放缓,增加了琶音,体现出李清照对记忆中少女时期的美好生活依依不舍的感觉。

    古诗词艺术歌曲《如梦令》整首歌曲的听觉感受上给人一种悠扬婉转的感觉,伴奏织体更是与主旋律声部形成完美的配合,歌曲整体运用了起承转合的旋律手法,体现出歌曲婉转柔和的音乐感受,随着情绪的慢慢推进,表现出了此首作品的艺术性。

    三、《如梦令》的演唱分析

    (一)《如梦令》文本解读

    《如梦令》回忆了旧时傍晚时分在溪亭游玩时的情景。开头“常记”这两句平实而悠然,把读者引向作者所营造的诗意环境,自然而悠闲。“常记”是表示在回忆,地点是在“溪亭”,时间在“日”之后,在晚宴后,喝得醉醇醇的,找不到回家的路,虽然迷路了,但是“沉醉”又表明了作者打从心里的悦之情,流露出一种流连忘返的情致,演唱时,要掌握节奏的变化,调整气息,这一句是人物情感的开始,拿捏好此处的意境。“兴尽晚回舟”这两句,这种意境又被提升到另一个层次,演唱时带着诉说的语气,声音要柔美纯净,不需要多大的音量,表现出微醺的状态。“误入藕花深处”,自然流畅的唱出,没有任何装饰的痕迹,与前一句的“不知归路”相呼应,由此,可以表现出作者对游玩的忘情之感连着两个“争渡”,可以看出少女急于从迷途中找到出路。正因为急切快速的划着扁舟,又惊起了一滩水里的鸟儿。至此,词虽然结束了,但意境并没有结束,耐人寻味。演唱时力度不能太大,唱出旋律迂回的感受,即便是微微醉酒的状态,要符合李清照大家闺秀的优雅形象。

    (二)不同版本演唱分析

    《如梦令》的唱词较短,全曲仅有33字,王超在创作上借鉴了京剧的唱腔元素,需要演唱者在充分理解作品内涵的前提下演绎作品。以王相周、杨西音子、张宇为例

    王相周在《如梦令》的演绎中,遵循词作的歌词韵律以及曲作的旋律走向,结合自身的音色条件,做出了较为精准的演绎。在《如梦令》第一句中,“记”和“亭”是下行音阶的旋律走向,王相周在此处运用了滑音和颤音的润腔方式演绎。“日”是该乐句中的长音,王相周在休止符前后用下倚音的润腔方式,显得“京味”更为浓厚。“暮”在旋律中运用一字多音的方式,在演唱过程中王相周采用了京剧中的“拖腔”方式进行润腔。

    杨西音子在参加第二届深圳声乐季决赛时演唱《如梦令》,作品的处理方面和王相周有所不同。最明显的就是速度相对较慢,在“常记”和“溪亭”中间有换气,“亭”字运用了颤音的方式演绎,“暮”“醉”字使用小三度的下滑音演唱。

    张宇在《如梦令》的演绎中,运用戏腔演唱方式,吐字,声断气不断。如“日”“深”字,她对此二字的处理很有意境。对于长音的处理,使用润腔的方式,维持声音的饱满和圆润。同时在每一部分的“惊起一滩鸥鹭”这一句换气点都不相同,三个部分都表达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用改变换气位置的方式体现了出来。

    通过对以上三位演唱者的分析,结合笔者自身的演唱,笔者认为演唱古诗词作品,必须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家庭环境、作曲家的音乐创作技法,对古诗词意有详细的研究。在演唱古诗词类作品时,不仅需要注意气息、情感、润腔,还需要重视咬字与换气

    (三)演唱中的咬字与气息的支撑

    《如梦令》这首歌曲在演唱之前我们可以大声地朗读歌词,在演唱时一定要注意咬字,比如第一个字“常”,咬住声母ch,韵母an归韵;归路的“归”字在归韵时可以微微横口,但不要把字咬“扁”;争渡的“渡”字需要归到“u”上,不要变形。除了归韵,还要区分前后鼻音,比如兴尽“xing jin”这两个字的需要快速的区分前后鼻音;溪亭的“ting,很多人误唱为“tin“藕花”二字比较难,歌唱位置容易变化,需要多加练习,咬住字头“h,口型不变,字尾“a归韵时微微松弛打开,“花”一定要在“藕”的位置上演唱。

    歌曲《如梦令》在气息上的要求颇高,演唱时气息以控制为主,呼吸需要连贯、均匀演唱表达上要含蓄婉转。A乐段情绪平淡没有太大波澜,表达的是游玩时的微醉,演唱时气息保持平稳连贯开头第一句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气息用较弱的来吟唱出妙龄少女的声音,适当的润腔将悠闲的情绪体现出来。第一句的“日”字有4拍,一字多音,时值较长,控制声音保持住气息。第9小节、10小节的十六分休止符,此时应用“声断气不断”的方式来完成这个休止符。第一段的第二个字,时值有3拍,音高达到了a2,属于高音区,演唱时作渐强处理,说明要把控气息,弱声唱出去,再将气息慢慢推出去,增加音量。进行到A’乐段,伴奏织体和音乐情感都更推进了一步,此时体现了主人公迷途焦灼的心情,情绪相对强烈,此时演唱时更加有力度,气息要更加流动。乐曲的46到48小节是曲子的高潮部分,歌词“争渡”在整曲中出现了三次,最后一次的争渡”作了无限延长记号,与前两次的争渡”有所不同,力度上作先作渐强再作渐弱处理。此时的演唱要求要有很强的气息控制能力,由渐强到渐弱的声音来演唱高音a2,这是本曲中最大难点。高音弱音需要更加有力的气息支撑,这时气息要做到深吸慢呼”,演唱时把握乐句的强弱对比,既不能因为高潮部分的情绪强烈而太用力造成声音僵硬,弱唱时又不能因为气息太弱造成声音发虚,才能表达出主人公误入藕花深处既惊喜又焦灼的心情。乐曲的结尾处,”字也与前两段的“鸥鹭”有所不同,由原来的2拍延长到了4拍半,再加上1拍半休止符“鹭”字在e2上,且需要延长8拍半,力度上作渐弱处理。“鸥”字换气,做慢吸慢呼”,声音和气息上进入缓和平静的状态,仿佛惊起的鸥鹭回归到了平静,渐渐飞向远方,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四、结语

    《如梦令》对于演唱者的要求极高,不仅需要高超的演唱技术,而且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在演唱之前必须认真研究、品味作曲家对音乐的表现和处理,真正理解作者内心的情感。同时要注重歌唱时的咬字、归韵以及润腔、气息的运用,注意钢琴伴奏与人声之间的融合。在深究古诗词诗情词意基础上,发挥古人的气韵神态和生活情趣,加上歌唱技巧和恰当的表演,才能真正的演唱好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中华民族千年厚重的文化,是值得弘扬与推广的。演唱这类作品不仅能提升演唱者的气质和内涵,激发对中国古诗词的热爱,同时也能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1]屈琳.古诗词艺术歌曲《如梦令》创作和演唱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2):193-194.

    [2]徐倩倩.古诗词艺术歌曲《如梦令》的演唱分析[J].戏剧之家,2021(01):82-83.

    [3]穆慧琼,崔焕珍.古诗词艺术歌曲《如梦令》的作品分析[J].黄河之声,2020(20):30-31.

    [4]马菊.再探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如梦令》的演唱情感表达[J].黄河之声,2019(19):27.

    [5]李凯玉.李清照古诗词艺术歌曲作品的声与情——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为例[J].大众文艺,2019(05):132.

    [6]姜亚君.浅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如梦令》演唱的意韵表达[J].艺术评鉴,2018(06):17-18.

    [7]刘玉来. 古诗词艺术歌曲《如梦令》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技巧[D].湖南科技大学,2020.

    [8]李航琛. 方石两首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20.

    [9]朱美玲. 古诗词艺术歌曲《如梦令》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处理[D].江西师范大学,20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