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信息技术让音乐教学展灵动之美
信息技术让音乐教学展灵动之美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李艳丽 谢宏伟

    山东省昌邑市文山中学  李艳丽 谢宏伟

    随着多媒体及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音乐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也呈现了多样化和灵活化,在音乐教学中,合理、适时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宽松、民主、活跃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审美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向创造意识转变,从而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走进音乐课堂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声形并茂地以声传情、以形达意,不仅可调动学生的情感,活跃他们的思维,而且能创造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其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从而使教学寓教于乐。长期以来,传统的板书、图画用投影机,范唱、音乐用录音机,各种电影、动画片用录像机、电视机,不仅牵扯电教设备多,而且掌握起来难度大,使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电教手段望而生畏,各种设备的转换又耗费大量时间,而多媒体的运用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例如:在学习《唱脸谱》时,我并没有局限于本课的内容,而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以丰富的信息量将戏剧中不同行当、不同脸谱等用直观的手段让学生欣赏。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饶有兴趣地查找信息、交流信息。那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提供了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强了获取信息的数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延长了知识的保持时间,开阔了视野。

    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能自然的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节奏,体会音乐的意境。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丰富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定会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在欣赏管弦乐合奏曲《惊愕》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了解乐曲里面的各种乐器的形状结构和音色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别插播每一种乐器演奏的MIDI音乐片段,然后利用电脑展示每种乐器的图片给学生看,使学生对每种乐器从形状到音色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的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在欣赏教学中,我曾经对不同的班级做过这样的尝试:听磁带录音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六十,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媒体欣赏音乐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多媒体技术走进音乐课堂情景交融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电教媒体充实了音乐教学的手段,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融于情境中,主动进行思考、探索,以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丰富学生的表象,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例如:欣赏民族乐曲《紫竹调》时,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渗透知识。在进行欣赏中,先放录音让学生听,同时提出问题:乐曲出自什么地方?(并不需说出准确的地方或地名)学生开始随着音乐展开想象。由于所获表象的不同,会出现部分学生很快想象出来,且已置身于优美的旋律之中,而另一部分还在苦苦思索之中。此时,打开多媒体,指导学生看画面,进行观察(画面所呈现的是江南水乡的美景),再引导学生想象,音乐的特点和画面所描绘的特点成正比,学生便很容易了解教材的特点,掌握所学内容:江南水乡特有的“江南丝竹”。这样学生在整个欣赏过程中,其想象力必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多媒体技术走进音乐课堂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长期以来,欣赏课的教学模式变化不大,教师往往采取先介绍作者、背景、乐器、然后就是听赏每一段后分析情感这个方法,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在上课的时候还能勉强听,到课后能说出点东西来的还不多见。传统的音乐教学重知识、重技能,轻艺术、轻体验,关注点单一,学生被动地参与,兴趣寡然,很难在短时间里真正体会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在情感。不能在此有所突破,学生就无法理解音乐作品的真正内涵,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欣赏和音乐创造能力。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里尽快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及文化艺术修养。例如:名曲《二泉映月》意境凄凉,音乐起伏,旋律抑扬顿挫而委婉深沉,仿佛是作者日夜在泉边追忆往事,倾诉他辛酸痛苦的一生和内心的悲愤,欣赏此曲如果只让学生干巴巴的听录音,听老师述说,学生很难理解其蕴涵的深意。在教学中,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夜静月高、水中小亭、湖水清澈、一人手持二胡静坐湖边等画面,然后放录音用语言文字把这首曲子的意境描绘出来,又将阿炳的刚强性格与坎坷一生做简短介绍。曲子适时播放出来,那如泣如诉的乐曲,洗涤着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学生在欣赏曲子的过程中理解了语言文字,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感悟了曲子,脸上似乎写上了一点忧郁、不平、深沉和无可奈何。正如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感慨的那样:“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学生的情感在整合的情境下,在对语言文字及曲子的理解和想象中得到了培养、丰富和升华!

    又如:在乐曲《思乡曲》一课的教学时,我首先用多媒体播放: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飞奔的骏马、成群的牛羊、美丽的蒙古包——轻松活跃的气氛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宽广美丽的大草原,为引入作品的意境做了极好的创设。课堂上笔者让学生通过绘画、舞蹈、语言、唱奏等方式,与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共同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对形象的感受:会画的画出了一幅幅草原生活图;会舞蹈的跳起了优美的舞姿;会唱的唱起了熟悉的赞歌;会乐器的奏起了抒情的音调——那场面,你会为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和创造意识而自豪。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表演能力和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达到了音乐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在课例《渔舟唱晚》的教学中,教师在欣赏了本课曲目后有让学生欣赏了不同风格的作品,在教师举例使学生感受了音乐中的动与静之后,学生便根据自己的音乐体验,在因特网上搜寻以动为主的音乐以及以静为主的乐曲,同时将自己的收集成果展示给全班欣赏。这样,不仅即时反馈了学生对静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也使学生从一个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一个主动学习者,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了许许多多的曲目,使课堂容量在不知不觉中大大的增加了在学生上网搜寻曲目时,必须指定网站并指定内容。如:古典音乐。由于学生平时上网听到的大多是流行歌曲,在任何一个网站随手可拣的也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的素质良莠不齐。为了确保让学生欣赏精品音乐,唯有指定范围。这样同时能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另外,在欣赏课中,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视听相结合的效果,把一些非造型的音乐配上了很生硬画面。这样不仅歪曲了音乐,同时更扼杀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感受、体会。所以,千万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视听教学模式而给音乐配上了很生硬画面。

    信息技术走进音乐课堂,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通过一系列的视、听活动让学生们从心灵感受上体会到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的非凡魅力。我们既要用好信息技术,又要注意信息技术可能给教学带来的弊端。更需要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思路,不断学习琢磨,才能在长期的学习、使用信息技术这个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时正确的把握好使之为教学的最优化服务,以此实现教育的目的与任务,使音乐教学流光溢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