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初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的初中课堂教学初探
初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的初中课堂教学初探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林军

    横州市民族中学   林军

    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各民族紧密团结,凝心聚力,共同实现伟大梦想的重要保障。初中历史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人文学科,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初中历史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运用以及教师职业素养等方面,探索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以国家视野和全球视野进行编排和撰写,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塑造学生的世界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发和完善校本历史课程对增强学生多维视角看待和分析历史的能力、增进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校本历史课程的开发及运用

    1、结合国家课程,做好知识延伸

    校本历史课程应配合国家历史课程的需要,延伸本土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应该着重在把握国家课程内容的大方向上,紧扣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但在难度设置上不宜超过国家课程所呈现的难度,同时要和国家课程的总体结构和知识体系相适应,在把握趣味性的同时,拓展学生探究能力,丰富学生历史知识,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

    在校本历史课程的课程评价方面,教师应制定灵活多样的参考标准,不宜进行只注重结果的一刀切行为,也不能完全放弃结果导向,使学生在考核阶段没有成绩,或是让学生都得到几乎一样的成绩,没有优劣。在评价标准上面,教师可以选择结合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综合衡量作为最后评定总成绩的依据;根据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参与程度、重视程度、理解程度,对团队合作的责任贡献、探究结果、完成质量等,都可以作为评价标准的参考因素。

    2、利用信息技术,增强课程趣味

    在当下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多媒体运用的不断普及,校本历史课程的教学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在技术层面,学校可以针对不同的授课任务需要,对历史教师展开信息化教学能力专项培训,比如在实施情境教学中,培训教师掌握使用“虚拟现实技术”(VR)的能力,为学生构建逼真的历史情境;利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建立可视化的历史发展模型,展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将一些教学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教师和学生可以合作进行电子版作业的开发,例如“辽宋夏金元时期的人口迁移数据模型”“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电子展厅”等。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既可以提升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直观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又能提升教学质量,摸索并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对历史课堂的限制。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建议

    1、使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置身于多元一体的民族情境中

    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有相当多的单元内容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例如七年级上册的三、四单元,其单元主题分别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再例如七年级下册的二、三单元,其单元主题分别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这些内容围绕民族的融合、发展、巩固来逐步地推进,对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增进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过程中,若只用单一的讲授法来进行教学,会增加学生的认知疲劳,甚至把正确民族观的塑造作為知识结构而非自觉意识,不利于学生形成心理上的认同。

    2、完善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

    在历史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从来不能以固化和僵硬的记忆模式作为历史学习的主要模式,这样会限制学生历史学习的思维活动,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习内容的效果。有效的历史学习需要发散式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需要广阔的、全面的、客观的、辩证的、变化的、发展的视野,尤其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检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能够客观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繁荣的历史事实,更要让学生在内心深处找到民族认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塑造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和价值取向。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关于单元主题“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即让学生讨论和探究“宋元繁荣的都市文化与经济重心南移、城市繁荣、民族交融等有什么关系?”让学生以问题为导向,从教材以及史料中进行合作探究,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又能在合作交流中获取不同的角度,得到更加丰富的答案,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单元主题的视角下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总之,意识的培养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要注重引导培育而非强行灌输,注重探索方法而非被动模仿,注重长效落实而非急功近利。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实施中坚持以正确的目标为导向,以科学的方法为助推,完成好初中历史课程的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土族,2019(04):4-6.

    2〕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7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