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基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写作教学中的过程性指导 ——以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劳动光荣”为例
基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写作教学中的过程性指导 ——以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劳动光荣”为例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熊君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   熊君

    【摘要】写作过程性指导是写作教学中较为欠缺却又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应该强化指导意识,在写作的不同环节提供相应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写作能力。一、基于单元学习,设计贯穿始终的写作任务;二、提供必备的学习支架,保障写作顺利进行;三、制定评价量表,随时反馈指导。

    【关键词】写作教学  过程性指导   学习任务群

    “教学是有目的地促进学习以达成既定学习目标的活动。”教学设计者的工作就是要确立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检测教学成果。以此对照,上述写作教学课堂是不合格的,“写一篇文章”这样的目标太宽泛模糊;写作过程中的介入性指导缺失;关注写的结果,却没有关注教的结果,缺乏对教学效果与效率的自觉反思。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虽然没有将写作课程目标和内容单列出来。但从18个任务群的具体描述来看,对写作的语篇类型和能力要求是非常丰富的。如“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中要求:“必修阶段主要写语言札记,随时记录点滴材料。选择性必修阶段可试写短文,整合和解释有关现象。”又如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则要求“思辨读写”,类似于过去的“议论文”写作。如此多类型和层次的语篇,如何在学习单元内部合理组织和分布?这就意味着广大的语文教育研究工作者及一线教师,更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写作教学。

    笔者尝试以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劳动光荣”的教学为例,谈谈面对学习任务群如何更有效地聚焦写作的过程性指导。

    一、基于单元学习,设计贯穿始终的写作任务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指向一个学习任务群,每个单元的教学都可围绕所归属任务群的要求来确定大观念和核心学习任务,以大观念、核心学习任务统领大单元学习。如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劳动光荣”的人文主题下,汇集了三篇通讯、一篇新闻评论、两篇古代诗词名作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单学习任务”的提示,结合本单元通讯报道和新闻评论的体裁特点,此单元设计一次大的语篇写作———人物通讯写作,在完成任务和写作中促进学生对劳动价值的思考,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升学生素养单元写作任务如下:

    2021年是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建校70周年,学校将在校史馆举办致敬身边的劳动者”通讯报道系列活动。每位同学在第二单元阅读学习的基础上,深时代和生活实地采访现在或曾经在杨镇一中工作的劳动者,也可以是杨镇一中的校友,记录不同年代、不同职业、不同岗位的劳动者美好状态,表现那崇高境界,激发自己对劳动的崇敬和热爱,让劳动开启自己的美丽人生。

    根据采访掌握的材料和自己对劳动的认识感悟,利用阅读中所学的写作通讯的方法,谱写出属于自己的旋律,唱出时代最强音,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通讯作品。

    在单元学习过程中,贴近课文学习,穿插批注、评析等微小灵活的语篇写作。具体任务安排如下:

    篇目

             单篇写作任务

    喜看稻菽千重浪》

    1.梳理报道角度,报道层次。

    2.概括人物杰出贡献批注感悟 

    《心有一团火

    1.点评人物素材选取规则,以及人物的细节描写

    2.“工匠精神”的角度点评人物,不少于200字

    探界者钟杨

    1.梳理人物通讯素材的采集采集

    2.给人物写一段颁奖词,不少于100字

    单篇写作任务的设计,是为了加强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识,了解通讯报道的一般特点,提升媒介素养和通讯写作素养为单元写作任务“致敬身边最美的劳动者”通讯报道系列活动打好基础。

    单元写作任务是长时写作,一般持续一两周,需要阅读、反思、调查、分析、分解和整合,而单篇短时写作则几分钟、十几分钟至一节课不等,长短写作互为配合和照应。在“任务群”和大单元整体框架内设计“写”的活动,贯穿单元学习的始终,做到读、写、思、做合一。

    二、提供必备的学习支架,保障写作顺利进行

    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教学。写作能力的形成,从根本上说,要以丰富的知识积累为基础。提供必备的写作知识支架,是保障学生写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伯恩斯认为写作者需要运用主题、读者、体裁风格和语言四种类型的知识。我国的章熊先生曾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构成要素做了研究,他认为中学生写作能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内容”方面的能力,写一篇文章,作者应该具备确立中心,围绕中心选材、组材的能力;(2)“结构”方面的能力,写一篇文章,作者应该具备条理清楚、结构完整、中心集中的能力;(3)“语言”方面的能力,语言能力分不同层级,规范—流畅—灵活凝练。对应上述研究成果,要使学生在“内容”“结构”“语言”方面都达到基本的能力目标,就需要传授相应的内容、结构、语言方面的知识。

    对于必备写作知识的认识,不同学者有不同认识。那么,是不是所需要的知识都应该给学生呢?我想,还应该考虑不同文体的差异,更要考虑能不能较和教学效果。关于写作内容方面的知识应该是学生日常习得的,而不是教师“教”的,教师应该通过教学策略来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语言方面的修辞和语法知识更不是立竿见影的,甚至于过于强调修辞和语法,会干扰写作过程。所以,从普遍意义上说,关于内容处理的程序性写作知识,关于文体的知识应该是学生写作必备的学习支架。

    1. 关于内容处理的程序性写作知识

    关于内容处理的程序性写作知识是属于写作过程的技能技法,是写作“基本能力”的构成要素。我国语文教学法专家大致把写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写前(观察和积累)、写中(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语言表达)、写后(修正与誊正)。这些过程性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任务将其外化,如在“劳动光荣”单元“致敬身边最美的劳动者”通讯报道写作任务中,我设计如下表格,帮助学生规范写作过程。

    题目

    小标题

    典型素材

    细节


    标题1



    标题2



    标题3



    标题4



    2.关于文体的知识

    文体知识是写作教学知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通常将文体锁定在“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类。然而,新课标中所提及笔记、提要、评论、调查报告已经不能被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三分法所涵盖。面对如此多样的文章样式,我们不能用一尘不变的三大类的文体知识来消极应对写作教学。而是要提供不同语篇的文体知识。同时在学习任务群的背景下,凸显写作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强调“为什么写” “写给谁”“在什么情境下写”的任务环境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表达的方式和策略以及言说的口吻和措辞等。

    三、制定评价量表,随时反馈指导

    教师在写作课上,常常是布置完题目就让学生开始写,教师就不再参与指导,直至写作完成。这样的方式实际上是只关注了写的结果,却没有关注教的结果,缺乏对教学效果与效率的自觉反思。因此,教师应该依照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评价量表,作为写作的参照标准,以便随时督促教学效果,同时引导学生反观自我,在写作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修正和改进。以下便是“劳动光荣”单元的人物通讯报道的评价量表。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报道立场

    主题及内容情感倾明确,有健康正向的引导性。 

    主题及内容有情感倾向,但不够鲜明,可能出现多主题,有一定的引导性。 

    主题及内容情感倾向不明朗。 

    标题拟定

    层次清晰且合理精当,标题鲜明有概括性有文采。

    层次清晰无交叉,标题明确有概括性。

    层次不清晰有交叉,标题缺少概括性。

    素材选择

    精选典型素材,细节真实生动有感染力,内容新颖多样有吸引力,与标题、主题高度契合。

    素材典型,有细节且真实但不典型,内容缺乏新意或不够多样,与标题、主题相符。

    素材不够典型,细节选取不当或虚假,内容陈旧单一,与标题、主题不相符。

    此量表更多地是关注人物通讯的文体特征,包括中心、选材、层次等方面,较少涉及语言、修辞等方面,还应该进一步改进。美国写作教学突出“修改”是再认识、再创造、再发现,指导学生从读者意识、目的意识、情境意识及语体意识角度修订语篇。我们可以多加借鉴。但是,我们需要明确的认识是:写作不是简单的线性推进,也不是一次性完成的,需要多次修改、调整 

    积极开发不同语篇的评价量表是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反馈指导有章可循,学生写作方向清晰的有效途径,需要广大教师进一步探寻。

    由此,写作过程性指导是写作教学中较为欠缺却又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应该强化指导意识,在写作的不同环节提供相应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写作能力。要相信写作可教,让我们一起为写作教学专业性的提升而努力。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基于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的全写作'课程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SYYB2021-281)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