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聚焦“大单元”备课,践行“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 ——以二下六单元《雷雨》为例
聚焦“大单元”备课,践行“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 ——以二下六单元《雷雨》为例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蒋庭 赵霖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校   蒋庭 

    随着课改的进行,部编教材的更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逐渐明晰——课堂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笔者聚焦“大单元”备课,践行“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接下来,笔者以部编版二下六单元《雷雨》为例谈谈如何聚焦“大单元”备课,践行“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

    一、分析课标和教材确定教学重难点

    教学评一致性的语文教学,要以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依据,确定教学目标。在“大单元”备课的前提下,笔者关注了各册教材纵向联系,本单元教材的横向联系(主要关注课后题与语文要素的对应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即语文要素是“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统编教材在一上八单元中,要求学生借助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从文中寻找明显信息(这只是要求交给学生提取信息的方法——圈画);在一下二单元中要求学生找出明显信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这里提出找信息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培养阅读能力);在一下四单元中要求学生根据信息作简单推断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这意味着学生首先要找到关键信息,做出简单推断,并且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是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升阅读能力。)。在二下六单元中要求学生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这里提出借助提取的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再次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根据以上教学重点,我们知道提取信息这一语文要素由找单个信息到找多个信息,由找信息到运用信息进行语言表达,在统编教材的编排中逐步实现。

    在学习《雷雨》这篇课文的时候,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说一说雷雨前、中、后三个阶段景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阅读《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时候,要求学生说出可以利用哪些“天然指南针”辨别方向,具体该如何使用。在阅读《太空生活趣事多》时,学生需要学会总结太空生活的趣事有哪些。这些课后练习都指向本单元教学重点“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二、基于目标,设计学习活动

    聚焦“大单元”备课,践行“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以学生学情为起点,以教学目标为终点来整体设计学习活动,实现任务环节、学习活动与评价要点的一一对应。据此《雷雨》确定四个教学目标:1.掌握包括“蝉、压”在内的5个生字,学会书写“乌、雷”等8个字和“乌云、雷雨”等6个词语。2.准确而流利的的朗读和背诵课文。3.总结雷雨前、中、后的景色变化,能够体会文中“压”、“垂”和“挂”这类词语表现出来的意境,认识到如此用词的好处,将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4.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以及下雨时的情景。为了达成这四个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五个板块:一是激趣导入,回应目标1;二是检查预习,回应目标1、2,小集中识字,主要指向构建音和形之间的联系;三是整体感知,为目标3的落实垫下基础。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雨停了”这些关键词句,整体感知课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来写的,也落实了“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这一语文要素;四是随文识字,学词学句,回应目标1、2、3,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练习运用;五是课堂总结,回应目标3、4,借助板书,说一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从板块三到板块四,最终到板块五是在一步步落实“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这一语文要素,教学目标由提取大量信息到运用这些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三、基于教、学目标,落实评价要点

    《雷雨》版块三整体感知中,该板块主要指向能否“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这一语文要素。该板块的教学分成两个步骤:一是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生字词,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哪些自然段是在写雷雨前?哪些自然段是在写雷雨中、哪些自然段是在写雷雨后?在这一教学步骤,教师主要观察学生字音是否读准。具体评价要点是如果遇到不会读的生字能否借助拼音读准;观察学生课文是否读通顺,具体评价要点是能否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读错字;观察学生能否圈画出“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雨停了”这些关键词句,理清课文顺序。二是交流反馈,说出划分的依据。具体评价要点是观察学生能否抓住“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雨停了”这些关键词句,明确第一、二、三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前的景象,第四、五、六自然段写的雷雨中的景象。第七、八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后的景象。《雷雨》版块五课堂总结中,要求学生借助板书,说一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具体评价要点有三点,一是学生能否借助板书,抓住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有哪些景色及其特点;二是学生能否借助板书,明晰部分景物的变化。如雷声的变化:由雷雨前的雷声越来越响,到雷雨中的雷声小了。能否说出雷雨前的蝉一声也不叫,到雷雨后的蝉叫了,以及蜘蛛在雷雨前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到雷雨后的蜘蛛又坐在网上等一些列景物的变化。三是在信息量很大的情况下,学生提取信息时能否做到不遗漏。有了明晰的评价点,教师对学生目标达成情况一目了然,逐步达成目标、学习、评价的一致性。

    四、评价语言融入教学,促进学习

    《雷雨》一课,学生是否会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是评价的重点。当学生在整体感知板块,想要理清课文写作顺序时,教师可要求:”请大家把提示写作顺序的关键词句用横线画出来”;在学生理清课文顺序后,进一步要求学生:“请大家圈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各写了哪些景物”。由于信息量很大,老师适时提示:“按照作者写作思路,有序圈画出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尽量做到不遗漏。”当学生把景物及其特点找出来后,进一步要求学生借助板书,说一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当学生说到哪里,老师可及时指一指对应的板书,用手势语言暗示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时,可借助板书上我们之前提取的信息。当学生无法说到景物变化时,教师又可以指一指板书上雷声、蝉、蜘蛛在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重复出现,以此来引导学生说出景物前后的变化。当学生能运用板书,完整的讲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时,老师要及时评价:“你能运用板书,说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这些景物的特点,你真会借助板书学习。”总之,教师要灵活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表现做出中肯的评价,指出问题,并指明改进方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