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浅谈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义
浅谈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义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吴芙蓉


    重庆市江北区鸿恩实验学校 吴芙蓉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中小学生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劳动教育的问题,对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离不开劳动教育,它能提高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责任感;劳动还有利于孩子强身健体,丰富生活,发展智慧,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等等。本文就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特点及实践意义角度阐述了劳动教育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关键词]劳动  劳动教育  素质教育  中小学

    深化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那么对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既关系到这些孩子未来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也关系到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敏感度、体验度。所以说,中小学劳动教育,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通过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生存技能,而且可以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为他们将来自立于社会打下基础。

    一、手脑并驾齐驱的劳动能促进智力发育。

    (一)动手,是孩子锻炼思维的体操。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劳动能使孩子手脑并用,协调发展,能活跃刺激更多的脑细胞,加快脑细胞的发育成长,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手脚的活动实现体力劳动,而孩子和成人在劳动意义和内涵上有所不同。基本的生活自理和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是对孩子的要求。通过早期的基本劳动训练,不仅让孩子的身体具有协调性和灵活性还能活跃刺激更多的脑细胞,加快脑细胞发育成长,广泛开发脑细胞。劳动教育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广阔的天地。

    (二)劳动集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与技术性于一体,手脑结合,通过学习、观察、思考、操作和组织,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劳动中的问题,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增长才干,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和理念。如学校教育中,有一门课程《劳动与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是以操作为基础的学习,是建立在操作基础上的知识、技能、态度、方法、能力的综合学习。它强调每个学习者应通过亲自操作,在过程获得直接经验和操作体验。诚如陶行知勉励儿童的一首诗中所说的那样:“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因此,在实施劳动与技术课程中,要让学生身体各部分灵动起来,通过剪、折、捏、缝等操作,通过测量、绘图、材料加工等活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想象能力,增强学生的智力发育。

    二、劳动教育, 从小掌握“自我服务”的实用技能,受益终身。

    (一)曾经有媒体报道,现在家政服务的费用越来越高,不管是换个灯管、通个下水道、修个小电器,动辄都是百元起步,加重了市民的生活成本。但实际上这些劳动技能,只要具备一些基本的工具,都是可以掌握而不用求助于人的。所以,现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培训,也是为了提高他们现在和未来的“自我服务”能力。

    (二)劳动教育涉及范围广泛,它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体力劳动囊括了手工、种植和养殖等内容,学生掌握了这些内容,不仅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还可以从中发展出个人的兴趣爱好,找到属于个人的精神寄托。可以说,这是一件可以让人受益终生的事情。

    三、劳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青少年参加劳动,不仅可以锻炼思想、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并且可以促使身心健康发展。劳动时随着肌肉的伸缩,神经系统逐渐健全,肺活量增加,视力锐利,听觉灵敏,精力旺盛,也是学习之余的一种消遣、娱乐,劳逸结合,能得到某种高尚的精神享受。

    (一)劳动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医治懒惰和散漫的病。懒惰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极端的懒散状态和轻微的犹豫不决。生气、羞怯、嫉妒、嫌恶等都会引起懒惰,使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活动。学生当中有些人的懒惰突出表现在日常学习、日常生活方面。懒惰会吞噬人的心灵,使自己对那些勤奋之人充满了嫉妒。懈怠会引起无聊,无聊也会导致懒散。劳动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克服懒惰、懈怠最好的良方。

    (二)劳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形成团结互助的精神。对集体的热爱、对身边人的关心,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激发人们奋发上进的精神力量。集体荣誉感是一种约束力量,它能让学生有羞耻感、内疚感,因不能为班级服务感到耻辱,从而使学生为维护集体利益而服从集体的决定,克服自身的缺点。

    (三)劳动可以释放心理压力。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所体验。有社会、生活和竞争三大心理压力源。压力过大、过多会损害身体健康。现代医学证明,心理压力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从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肌体患病。学习生活的压力,像空气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挤压着人们。通过劳动,放松身体,释放缓解心理紧张的情绪。

    (四)劳动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劳动是伟大的,是光荣的,没有劳动就没有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通过学生亲自劳动,让学生体会劳动的快乐、光荣和价值,让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同时,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劳动辛苦的观念也就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在劳动中自然形成了。

    总之,学校的教育应引导学生把精力用于进行热情的高尚活动和劳动之中去,以不同形式的能吸引学生实施劳动。把学生引到趣味性、知识性、技巧性、实用性的高尚而又文明的劳动环境中去。

    参考文献

    [1] 王毓珣.对劳动教育列入教育构成的思考[J].中国德育,2015(16)[2].

    [2]蒋丽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理念辨析与实践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19(2).

    [3]苏霍姆林斯基 . 给教师的建议 [M]. 北京 :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241-266.

    [4]薛志清,《浅谈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J],2009(7).

    [5]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课程中心.义务教育阶段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指南[M],2001(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