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多篇文本品诗味,群文阅读悟诗情 ——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
多篇文本品诗味,群文阅读悟诗情 ——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姚靳

    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  姚靳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语文教育届高度关注的一种多文本阅读教学新形态,群文阅读主张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它为学生提供真实而相对复杂的语言情境,指向培养学生在复杂语言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群文阅读教学作为新生事物,始终带有一种神秘色彩,让众多教师望而却步。“全阅读”实验项目让我有机会接触群文阅读并进行实践,经过学习和实践教学,我对群文阅读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群文阅读主题要体现文本联系

    群文阅读是对原有的以单篇为主、以单元教学为形式的传统阅读教学的拓展和补充,它们的共同目标是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发展阅读思维,在潜移默化的阅读中爱上写作。是以群文阅读主题既要体现人文要素还要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技能发展阅读思维、培养写作兴趣。

    由于群文阅读并不是把毫无联系的几篇文本凑在一起进行解读,而是通过不同的文本发现其关联点、异同点和规律本质,所以在确定群文主题时可以从文本的联系、异同、结构和表达规律、精神内核等角度着手。以一年级下册全阅读读本中第二单元群文阅读“诗歌里的故事”为例,《我给小鸡起名字》、《我是个可大可小的人》、《小孩、小猫和大人的话》三首诗歌与统编教材中的《怎么都快乐》的作者都是任溶溶,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认识作家和了解作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风格特点,扩大阅读场域,以读促读,进行文学积累,激发阅读兴趣。其次任溶溶的作品讲述的都是儿童生活中的故事,主题“诗歌中的故事”也是几篇诗歌的关联点,对于这样充满故事性的诗歌文本,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去理解文本,又要通过讨论、分享、表达等将其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输出,练习讲故事,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第三是三篇诗歌的内容虽然简单,但都蕴含着一些道理,例如《我是个可大可小的人》以孩子的视角写出了在成长过程中“我”可大可小,当孩子能够独立完成一些事情的时候会变“大”,面对一些危险的事时就会很“小”,引导儿童关注思考生活哪些事情我们可以自己完成,哪些事情还不能做。《小孩、小猫和大人的话》又提示孩子了解事物可以多角度全方位观察思考,《我给小鸡起名字》引导孩子关注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二、群文课堂活动要促思维提升

    语文课标中教学总目标有一条提到“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潜能。”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重点。我从学生需要发展的四种基本阅读能力提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做出评价入手设计每一篇诗歌的教学活动,致力于在阅读过程中训练提升阅读素养激发阅读兴趣和创造。

    (一)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阅读理解能力

    在学习前两首诗歌《我是个可大可小的人》、《小孩、小猫和大人的话》时重点放在借助图画、找关键词理解诗歌内容,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点发展学生的提取信息、形成解释、做出判断的能力,例如“《小孩、小猫和大人的话》出现了几个角色,他们的观点又是什么?”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就能提取出诗歌中的3个角色,小孩的观点是小猫懒,小猫的观点是小孩懒,大人认为他们都不懒,我接着追问“为什么小孩和小猫都不懒?从哪里找到的,再读一读。”学生A回答:“因为小猫白天一直在呼噜呼噜睡大觉,小孩晚上呼噜呼噜睡大觉。”学生B补充:“小孩学习的时候看到小猫在睡觉,小猫抓老鼠时小孩在睡觉。”学生C继续补充:“一天有24小时,小孩白天活动,小猫晚上活动。”就这样学生们在和谐的氛围中,在阅读和课堂表达交流中不断深化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做出自己的解释,发展提升了阅读能力。

    (二)在简单文本中提升整体感知能力

    在教学《我给小鸡起名字》这首诗歌时,由于这首诗歌语言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所以我将教学重点放在训练学生整体感知概括大意,也就是用自己的话讲故事上,由于一年级学生不具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所以在这个环节为学生的概括表达提供了抓手,先用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帮助学生理清诗歌大意,再让学生借助图片叙述诗歌中的故事,降低了问题难度,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也高了,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这个课堂活动中将诗歌的内容完整清楚地表达出来,有的还能加上欢快的语气,以讲故事的形式在班级展示。学生们在这样的活动中知道了如何用自己的话将诗歌内容简单生动的表达出来,都在原有的感知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之上得到了提升。

    (三)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表达创造能力

    群文阅读的课堂由于阅读文本内容丰富,所以十分适合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表达,在表达中创造,提升学生阅读表达自信,激发阅读兴趣和创作兴趣。比如在学生找到诗歌《我是个可大可小的人》“我”在何时很大,何时很小后,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相同的经历,有的学生说“当我帮助姥姥做家务时我很大,当我遇到可怕的虫子时我感觉自己很小。”有的说“当我可以自己起床洗漱时我觉得自己很大,当我不能玩一些刺激的游乐园项目时我觉得自己很小。”学生们的回答非常精彩,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收获了表达的信心,阅读的兴趣也随之提升。这时老师再给出一节诗的模板,让学生体验到自己也能写诗歌,学生的创作兴趣也提高了。

    三、群文教学策略依学情灵活选择

    本节群文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是在教师观察课堂学生的表现的基础上采用提问、媒体演示、评价和小组合作的教学策略。

    在落实理解诗歌内容的重点时,我采用问题串引导学生读文,从文中寻找答案。通过学生借助插图、教师媒体演示等直观方式帮助学生在脑内理清故事脉络,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象体会诗歌的生活性、趣味性。

    在经历过真正的教学实践后,我才算揭开了群文阅读教学的神秘面纱,看清了群文阅读的本质,感受到了它在语文学科的宝贵价值。当我们的学生从课内学习到了群文阅读的方法,学会寻找发现文本的关联和异同,学会梳理总结文本内容,那么学生在生活中的阅读常态就会是从容不迫、快慢自如、如交新朋、如会故友的怡然自得,学生也就会将阅读作为充实自己、放松娱乐的一种途径,来进行自我提升和思想的革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