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浅谈中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
浅谈中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

来源:教育教学 作者:袁科文

     

    湖南省平江县思源实验学校   袁科文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在于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对阅读的思想认识,阅读兴趣、阅读方法等方面加强阅读习惯的培养,以促使学生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阅读;兴趣;情感体验;阅读习惯;阅读方法
     
    欧阳修有言:“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的确,阅读可以促使人们提升自我、完善自我、陶冶情操,而阅读习惯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阅读质量。处在学习习惯养成阶段的初中生,更应着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水平与阅读能力,进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阅读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在于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探求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下面结合本人的一些教学经验,就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提高思想的认识
    阅读习惯是阅读主体为了满足阅读需要而后天习得的稳定性的阅读行为方式和特殊倾向。既然是一种行为方式,必然要受到思想认识的影响。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思想认识可以促进高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认识阅读本身的价值
    从阅读中人们可以受到思想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可以获得所需要的种种知识从而能够得到精神上的充实和享受。但调查结果显示,有些学生进行阅读主要是为了娱乐消遣,这直接导致了阅读的无效与低效。为了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认识,我们有必要告诉他们在阅读中要达到的目的:
    (1)汲取读物中的知识营养,即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2)丰富情感体验,提升审美能力。
    (3)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
    古人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就是强调了“志”对事业的重要性。立志是启发读书动机的必要条件。心理研究表明,正确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将转化为强大的阅读动力。将对阅读价值的认识与理想目标的追求统一起来,使己经形成的阅读需要由潜隐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使之成为实际推动学生阅读的动力。有了巨大的阅读的动力,培养阅读习惯才能成为自觉化的行为。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俗话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一不说明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而受升学率的影响和功利心的驱使,在以往的阅读教学当中,有的老师把生动活泼的阅读教学变成了支离破碎的讲解;有的老师太注重阅读方法,而不去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有的老师干脆把一些阅读方法归纳成所谓的“做题公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埋头训练,不一而足。他们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存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到头来只能是事倍功半。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没能提高、成绩没能增长,反而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挫伤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可谓是贻害无穷。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这就决定了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当然,阅读也应成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而自主阅读离不开学生兴趣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注重用自己的学识、人格去打动学生,从而使学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其次教师要多举行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知识、提高能力、受到熏陶;再次教师要蹲下身来与学生心贴心的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打成一片,从而成为他们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这样,学生怎能不喜欢你的课,乃至你的人呢。
    三、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培养阅读品质
    品质是一个被内化的概念,它反映了主体满足潜在需要的能力特性。阅读品质是阅读习惯的重要组成部位,将直接影响到阅读效果。具体来说阅读品质主要包含下列几个要素:
    1、质疑:尽信书则无书。在阅读时一定要培养敢于质疑的阅读品质,阅读中提出的疑问,在资料查询、验证,并找出正确合理的解释的过程中也将文章内容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储备,这对于深刻理解文章内涵、激发思考力以及消化吸收所读文章具有重要的意义。
    2、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径。阅读中具备勤奋的品质,才能把所读作为财富进行积累,并适时进行知识输出。
    3、专注:做事贵在认真。用专注地阅读品质深刻的理解作品的思想。
    4、恒心: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按照制定好的计划和时间安排进行,持之以恒,刻苦钻研,方能获益匪浅。
    5、主动性:在主动状态下,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阅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作品内涵。
    四、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所谓“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虽然“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教师要适当的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自己学会游泳”,自己去感受文学殿堂的无限魅力!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培养学生朗读和默读的习惯。“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重对学生进行包括重音、停顿、语调和语速等朗读技能及提高默读速度和理解率等默读技能的训练,不仅可从“读”中判断学生认读的正误、理解的深浅、欣赏品位的高下、探究研讨的精粗,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眼、脑、口、耳协同动作的良好阅读习惯。其次,培养精读和略读的习惯。要让学生精读时能有圈点、有批注、做摘录、制卡片和写心得;略读则一遍就能理解大意。经过长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们定能做到略读则能观其大略,善于“提纲挈领”;精读则咬文嚼字,“纤屑不遗”。再次,培养爱读和多读的习惯。要注重“量的积累”,才能有一天达到学生阅读水平、知识水平、人格修养的“质的飞跃”。总之,我们应通过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们爱上读书,养成自己找书读,多读书的习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就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一点一滴,逐步的养成。教师一定要克服“一切为了考试”的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改变传统的呆板的阅读教学模式,把阅读空间还给学生。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关注学生人格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形成,着眼于学生的一辈子而非一阵子,从而使学生高高兴兴的走进阅读的殿堂,让他们在书海中自由自在的翱翔!
     
    参考文献
    [1] 丁小丽.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5):58-61.
    [2] 蔡伟.新语文教学研究[M].江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3] 钱理群. 语文教育门外谈[M].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