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中职教育实施探究型教学的实践探索
中职教育实施探究型教学的实践探索

来源:教育教学 作者:田太和

     

    河南省理工学校   田太和 
    建构主义源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它比较好地说明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有效的关于学习的理论。探究型教学的理论基础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探究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二、中职教育实施探究型教学的意义
    1、从培养目标看
    我们知道,人才是由教育培养出来的。社会分工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所以教育也是分类型的。
    不同类型的教育其培养目标是不相同的。不同的培养目标,实质上反映了不同类型的教育对学生将来所从事职业的能力要求的不同。而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在对其培养过程中就进行训练。所以,不同类型的教育由于其培养目标不同,教学模式也应不同。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不能单靠语言、文字传授,需要通过探究型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训练。所以,探究型教学模式适合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从所学知识的类型看
    知识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根据知识获取的方式,知识又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知识的类型不同,教学模式也应不同。
    一般来讲,客观发生和存在的知识或人类创造的知识中的公理、规定等这些陈述性知识或显性知识,适合以讲授为主;与课程培养目标直接相关或与专业培养目标直接相关的程序性知识或隐性知识,以探究为好。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中,陈述性知识或显性知识较少,程序性知识或隐性知识较多。因此,探究型教学比较适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
    3、从学习者的特点看
    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以上主要智能,且每个人只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有优势。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我们要关注学生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优势和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
    调查显示:中等职业学校的多数学生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较差,普遍存在着上课听不懂、学不会的情况;这些学生爱说不爱听,喜动不喜静,不适应的讲授为主型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坐不住、听不进。探究型教学相对来讲更适合他们。
    三、中职教育探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通常,探究型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尽量真实,贴近生活,模拟社会的情景。
       2、确定问题或任务。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即在上述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或任务,将学生置于欲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境地。
    3、自主学习。由教师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和有关线索,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一步步地展开他所想出的办法,直至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4、小组协作。小组内进行协商、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进行补充、修正,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全面、正确的理解,找到更完善的解决方案。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小组之间的学习评价和教师对小组的学习评价等,主要包括态度、能力、贡献和完成结果。
    在实际教学中,探究型教学的典型范式有行动导向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
    四、实施探究型教学的实践探索
    1.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大多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实施探究型教学我们首先对全体教师开展了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的培训。讲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使教师明白“教与学”的关系;讲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使教师认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式;讲多元智能理论,使教师换一种眼光看待学生;讲职业教育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教学,使教师掌握“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此外,我们还选派教师参加全国有关的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让教师观摩学习。
    通过培训、学习,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转变。过去总认为学生不愿学是学生自身的问题,现在意识到我们教师的“教”也有问题,是我们的教学模式不适合这些学生;过去总认为实施探究型教学,别人的课容易,自己的课不好办,现在意识到是自己的教育理念没有转变;过去备课总是考虑自己如何“教”,现在课前教学设计中考虑更多的是学生如何“学”。
    2、掌握教学设计方法
    好课是设计出来的。教师要系统考虑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要素与环节,在创设的生活或职业情景中,把学习知识、技能的任务转化设计成一系列与学习内容相关联的教学行动。所有行动均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程参与,手心并用,通过行动完成学习任务。
    情景、问题(任务)设计。知识、技能的学习不能是单纯的听讲和枯燥的动作训练。教师要把知识、技能的学习设计在创设的情景下,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行动中。学生通过行动达到学习的目标。
    教学过程的设计。首先,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只是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如果把教学过程比喻成一场演出,那学生是演出的主角 ;教师是编剧,是导演,是演出的配角。其次,要体现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每组人数在5人左右;可根据情况,选择将同质或异质同学分为一组;组内成员要做好分工,选出主持人、记录人、发言人等;组内通常采用弱者先说,强者总结或弱者先做,强者完善的策略;当一组完成时,下一组或其它组可对其进行评价、提问和质疑。
    3、抓教师课堂教学
    实施探究型教学,要紧紧抓住教师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环节。我们每学期都对教师实施探究型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并随时调整考核侧重点。为此,我们成立了课堂教学考核小组,主要任务是听课。先后采用了每位教师准备一节过关课;每教研室选一名教师作代表,全学期对其随机听课;对全体教师抽查听课等方式。考核小组每次听课后都要现场评价,分值作为教师本学期课堂教学考核成绩。同时,考核小组每次听课后都要集体讨论,形成书面意见及时反馈给任课老师。此外,我们还在任课教师中开展了教学设计、说课、优质课等比赛活动。
    4、改革学生学习评价机制
    实施探究型教学,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机制进行改革。我们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大幅度提高学生平时成绩在学期成绩中的比例,把学生课堂活动表现、课堂活动完成结果等作为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依据。课程考试避免纯知识题目,重点考核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