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红色文化的校本实践研究
红色文化的校本实践研究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邵钰卿 戴鑫茹 余佳钦 朱佳文 陈凌杰

    ——以衢江区S小学为例

    邵钰卿 1  戴鑫茹2 余佳钦2  朱佳文3   陈凌杰3

    邵钰卿           衢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2020级学生

    戴鑫茹 余佳钦    衢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2018级学生

    朱佳文  陈凌杰   衢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2019级学生

     要:红色经典是我国语言文字教育的优质参考资料和学习资源。小学阶段正处在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课堂则承担着发挥红色经典文化的重要任务。为响应红色文化进校园的号召,衢江区S小学基于本土文化,发掘以林维雁烈士为主的革命精神,编制校本课程,开展红色文化的教学设计和组织,有效培养学生的红色意识,浸润学生的红色精神。

    关键词:红色文化;校本课程;校本实践;文化自信

     者:邵钰卿系衢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2020级学生

    戴鑫茹、余佳钦系衢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2018级学生

    朱佳文、陈凌杰系衢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2019级学生

    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是闽浙赣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浙、闽、赣、皖四省交通之门户,也是一座有着一千八百多年历史的江南重镇。在战争年代,衢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成立了浙江省第一批革命老区,在三衢大地上留下了一抹鲜艳的红色,红色文化基因深深植根于衢州人民心中。衢州市拥有众多红色资源。衢江区作为衢州市辖区之一,2021年,灰坪乡被认定为浙西地区的革命老区乡,也是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另外,5个行政村被认定为革命老区村。

    衢江区S小学以本土的红色资源为基点,因地制宜打造校本课程,将红色基因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红色基因教育,激发小学生爱国之情、爱党之情、爱乡之情。

    一、教材中的红色基因分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材中,有四十余篇红色课文。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课文分布的规律来看,课文的编排随着年级的增高,文本篇幅逐渐增长,内容难度加大。从四年级开始,语文课本开始以红色历史为人文主题单元进行系统学习,由此可见新时代小学生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相较于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的目的更为精准:“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红色革命精神,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面理解和认识,提升核心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文化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2]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吃水不忘挖井人》讲述了毛泽东主席带领将士为乡亲们挖井取水的故事;二年级课本中的《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回忆了雷锋的英雄事迹;六年级《狼牙山五壮士》中讲述了五壮士用生命谱写了英勇就义的壮歌。教师从红色文本内容和编者的写作意图出发,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红色历史文本。

    二、把握本土红色文化之根

    六十六年前,在衢州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衢州六烈士”之一的林维雁,牺牲时年仅25岁。林维雁从小就深受反封建反压迫思想的影响,长大后开始接触地下工作。当时的衢州城里军警宪特机关众多,林维雁不幸被捕,但不管特务对她施以何种酷刑,林维雁始终坚贞不屈。她在监狱的墙上写下这样的豪言壮语:“两只脚站着,比四只脚爬着要自由”。[3]19494月中旬,林维雁、江文焕等六名衢州中心支部成员英勇捐躯,他们用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点亮了革命黎明前最后的黑暗。

    (一)寓教于乐,发挥教育智慧

    1.课内结合语文教学活动

    红色经典和革命历史题材的文本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在校本课程中加大对本土红色历史的传承力度,讲授林维雁的故事有利于拉近学生和本土红色文化之间的距离。为了加强语文文本与学生实际生活、新时代学生与革命历史人物之间的联系,教师通过讲授法、学生演绎法等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在低年级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在讲授红色历史文本时,将林维雁历史故事作为补充材料,补充课外文化知识,利用多媒体等教育资源,用图片或者视频等方式,搭起一座连接课本内容与课外文化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历史,加深对红色历史文化的理解。学校创作相关的故事绘本以及红色读本让低年级学生阅读,从小在孩子心里埋下红色文化的种子。

    在高年级课堂,主要以学生演绎为主。教师组织学生以课外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的途径,通过编排剧本、台词设计、服装道具制作等,让课本里的人物“活起来”,继而深刻体会不同时期的红色历史人物的心境,产生情感认同。学校可以开设红色记忆系列课程以及红色教育主题活动。此外,教师带领学生参观革命英雄纪念馆,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切实地感受红色文化。

    教师将校本课程的话语权还给学生,是学生语文素养全方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热情,增加学生编写校本课程的参与感和积极性,编写内容应由师生共同创作而成,内容的设计和排版由师生分工完成,最后以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促使内容更加完整。

    语文课本中红色章节里所承载的文化精神,是文本与生活相互印证的体现。以林维雁为主体的校本课程所承载的衢州革命历史文化,是小学生与历史人物的又一次对话。因此,只有将红色历史放置到小学生生活的时代环境中,才会打破学生与红色历史人物的隔阂,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红色课文中的精神内涵。

    2.课外开展红色文化教育

    衢江区S小学作为林维雁烈士的母校,在传承红色经典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优势。校内建造林维雁烈士纪念馆,将“红雁精神”题写上墙,以此为训,时刻提醒学生要学习林维雁学姐“忠心为国、大爱无疆、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标志着以林维雁为代表人物的地方红色校本课程落地实践成功。[4]“学百年党史,就是要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个个伟大而鲜活的人物。”校长说,“林维雁是我们的榜样,是浙江的“江姐”,要让“林维雁走到孩子们身边来”。

    教师们编写红色校本教材《红雁之歌》,按林维雁生平事迹创作《红雁之歌》、连环画《林维雁》,根据学生们的不同年龄阶段分别讲述林维雁不同阶段的故事。衢江区S小学还精选了其中16个故事,拍摄成微课,供校内外师生以及社会各界共享。教材《红雁之歌》主要包括六章内容。每一章由主题导读、经典阅读、拓展与体验三个部分组成,全面、深刻地总结和展示林维雁作为一位伟大革命烈士的人格魅力、历史地位以及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上影响和取得的成就。

    为丰富红雁教育的载体,学校提出“七个一”,包括命名英雄中队、教唱林维雁创作歌曲《飞机歌》等。希望通过这位衢州家喻户晓的英雄校友,不仅给孩子以红色革命教育,同时也能唤醒家长们的记忆,形成各年龄段教育辐射带动作用。去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衢江区S小学精心筹划,以“学百年党史,做红色传人”为主题,推出“香樟萌娃讲党史”、“香樟萌娃制作党史书签”、“我是林维雁纪念馆讲解人”等一系列红色主题活动,将红色教育融入课程之中,融入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因地制宜,打造红色品牌

    与衢州本土的资源密切结合起来,围绕林维雁开展的一系列红色教育活动,在天然的历史条件与文化认同的双重加持下,将衢州的革命精神薪火相传。向林维雁烈士学习,不只学习她的豪言壮语,更要学习她的诗歌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和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等待,等待,黎明即将到来……”引导青少年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把初心铸进内心,把使命融进生命,把责任扛在肩上,“给孩子从小在成长路上体会红色精神,植入红色基因,从源头上加强抵挡意识形态渗透的能力”,更能让红色成为小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人生底色。

    通过充分利用具有衢州红色本土文化,挖掘以林维雁为代表的衢州红色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整合和推广资源,完善红色文化品牌产业链。衢江区S小学师生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和资料搜集,走访衢州市府山公园烈士纪念碑、林维雁纪念馆,访谈衢州老兵,形成对关于林维雁革命和文化等红色资源的整合,从而为红色文化走入课堂提供文化基础。另一方面,S小学收集相关论文、视频、推文等图文并茂的文化资源引入校园,开设系列主题课程以及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感同身受,加深体验。学校作为活动开展、文化教育的主要场所,还需要借助媒体和政府的力量,将学校校本课程的活动和优秀文化氛围宣传出去,让更多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得以参考借鉴。

    三、红色校本课程实施成效

    (一)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效率提高

    教师通过校本课程的编写和实施,有效落实“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与教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集体参与对校本课程的编写和排版任务,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提高教学技能,有利于营造积极进取的学习风气。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此来发展其核心素养。教师在构建其课堂时,主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的规律,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究、大胆创新,培育学生的学习情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生能力提高,促进全面发展

    学生经过阶段性的社会实践和长期性校本课程的学习与校园文化的熏陶,从单一的爱国主义为主的德育转向全方面发展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校本课程,感受中华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与人物形象,激发了学生喜爱红色故事,欣赏红色人物,体会语言魅力,由此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在课外走访一系列爱国主义红色基地,以发现历史,讲述人物,记述过程,揣摩内涵为主线,充分挖掘并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美学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深化爱国理念,校园氛围浓厚

    学校围绕红色地方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和教师浸润在挖掘红色基地和感受红色人物形象的爱国主义热潮之中,形成积极向上、爱国之上的校园氛围。学校以学生为实践的主体,以教师为实践的助力者,从而形成由教师到学生一体化的传统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承者。学校在加强爱国主义进校园的文化软实力的同时,通过宣传栏、宣传语、人物IP形象等文化宣传,为广大师生营造健康阳光的校园氛围。

    (四)深耕育人理念,形成区域体系

    衢江区S小学以“三台”(讲台、舞台、写字台)能力的综合提升为目标,培养红色文化专项教师。[5]同时打破校内外、校际间条线壁垒,合力打造为学生的全面、充分发展服务的育人机制。为此,构建校内外、社会各界合力育人的区域联动机制,多元主体积极参与,主动开发社会优质文化资源,扩充校本教育资源库。

    四、小结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6]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红色文化的传承教育很必要,聚焦本土特色的红色资源,积极探索如何利用好现有课程资源对红色文化传承教育进行有效渗透。要讲好红色革命故事,更要讲好本土英雄故事,传承好红色文化基因,培育下一代红色文化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俞施,吴莉莉,江玥,郑曦.红色旅游:以游之名,对话历史[N].衢州日报, 2018-08-1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204/W020220420582344386456.pdf.

    [3]徐肖富.星火燎原,那段红光映天的岁月[N].衢州日报, 2011-06-30(05).

    [4]张纯纯.浙江教育让信仰之光赓续绵延[N].浙江教育报, 2021-04-1204.

    [5]陈中文,韦耀阳,林永希.文化自信视角下的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育人十年探索[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1,41(04):93-99.

    [6]王道红.围绕立德树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报,2018,30(02):79-82+8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