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小 学 科 学 课 研 究 性 学 习 教 法 探 微
小 学 科 学 课 研 究 性 学 习 教 法 探 微

来源:教育教学 作者:宋晓华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洪水小学
    【内容摘要】:在小学科学课课教学中合理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小学生科学课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一、形成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启发学生假想,促使思维发展。三、养成搜集习惯,发展探究能力。四、提供研究空间,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  研究性学习   教法
    小学生对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尤其对科学课中的知识很感兴趣,有很强的探究欲望和潜能。首先,小学科学课在内容上所涉及的大多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去探索;在编排上又很注重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和认知结构的发展,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其次,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看,他们本身具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而研究性学习本身又能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合理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小学生科学课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一、形成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创设现实、有效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自主探究活动中。如教学《空气产生的奇异现象》一课,教师出示一个乒乓球和一支锥形漏斗,将锥形漏斗的口朝下,乒乓球置于漏斗中。提问:如果教师朝漏斗口用力往下吹气乒乓球会做怎样的运动?学生猜测是乒乓球会往下飞出去。而当教师演示结果却恰恰相反时,学生感到很奇怪,便很想探究空气流动产生的这种奇异现象。
        2.激发实验兴趣
    在《空气在哪里》一课的设计中,采用分组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产生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要求学生将一小纸团塞入塑料杯的底部,杯口朝下,竖直压入水底。教师让学生猜测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学生的猜测各不相同。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实验,实验兴趣很高。
     3.捕捉生活细节
        科学课老师要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创新的火花。如“纸会吸水,而纸杯为什么不会湿呢?”“秋天为什么会落叶呢?”……学生在平时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行为过程中,因其原有的经验水平、认知结构与能力无法解释或解决而产生的一些问题,同时这些问题又可能常常是他们正在思考、迷惑或尝试解决的;或者在自己的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偶发事件或现象,感到有趣且又无法解释或解决的问题。老师都可以抓住这些成为探究教学中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引导探究。
        二、启发学生假想,促使思维发展
        学生们提出的各种假设越多,离发现科学结论的距离就越近,即使某种假设是错误的,也会为别人提出更多的假设而创造灵感。
        1.让学生独立假想
        只有让学生做猜想、预测、假设,才能充分体现研究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上《空气在哪里》一课,课始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老师将乒乓球放入杯中将杯子倒扣水里,让学生猜一猜乒乓球会在杯子的哪个位置?就在同学们特别想知道答案的时候让他们看到了实验的结果,兴奋的心情与探究的愿望是难以言表的。他们只有理解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将来才能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进行研究活动。
    2.让学生充分假想
     在学生假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种假设。如在《桥》一课学习中,学生对如何增加桥的承受力就有8种假设,为防止学生的假设被遗漏,应该将所有假设板书出来,或让学生自己记录让学生明确自己做什么样的假设都是为下一步探究活动指明方向,或许不是每位学生都会有与众不同的假设,但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投入这一思维活动之中,不妨让大家表决一下赞成哪种假设。这样所作的假设会更充分使这一过程具有更多的思维探究性。
        三、养成搜集习惯,发展探究能力
       《科学学科新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通过课外多种渠道,初步培养观察社会事物,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学习《世界人口、人种和语言》一文前,我事先布置学生搜集一些跟本文有关的资料,学生兴致很高,有的找来了各种肤色人物的肖像,有的带来了一些最新的人口数据,有的同学还拿来了家里的外语磁带……上课时由于搜索学习资源的预先参与极大地奠定了个人学习的心理优势,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借势了解学生搜索信息的途径(查阅书刊、翻找资料、上网浏览、参观调查、访问交谈),居然有那么多,真令人欣慰!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为了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就需要围绕研究的问题主动地收集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搜索信息对高效完成学习任务,促进主体参与的达成度提供着直接的支持。
    四、提供研究空间,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压缩空气》一课,教师分别安排了几组实验材料,并且这些材料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针管、各种球类、车轮胎、气简等。先让他们用各种材料各种方式进行试验,充分地体验:空气在封闭容器(针管、球、轮胎)中,在不同的状态下分别是怎样的?然后自己进行假设、推测。在这过程中同学们开始凭着疑点进人研究状态,学生们的实验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 ,亲身体验到了空气具有压缩性。
    小学科学课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充分提供给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研究。它不仅在于学生活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