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小学科学“合作探究”如何从形式到能力的提升
小学科学“合作探究”如何从形式到能力的提升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6月刊  作者:蔡定勇

    重庆市巫山县南峰小学  蔡定勇

    【摘要】自从课改以来,“合作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和各类经验文章中变得炙手可热,但基本上都重点关注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弱化了在变革中能力的提升。从学习的本质上静观反思,学习方式的变革是为了更好的促进能力提升,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则表现出形式大于了内容,忽略了学习的本质。所以,切实解决小学科学“合作探究”应从形式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合作;探究;能力

    合作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形式,是指个体与群众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齐心协力,产生一致行动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人们合作完成。培养21世纪所需的人才,必须使其具有整体意识和合作能力。当前我们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缺少同等地位的合作伙伴,缺乏合作性的活动,儿童理解别人、关心别人的态度很难在家庭中形成。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呢?

    自从课改以来,“合作探究”在课堂教学和各类经验文章中,便成了炙手可热的词语。但我们静观反思,不管是在课堂中的运用,还是经验文章中的论述,对“合作探究”的表达,更多的只是学习方式变革的探索和思考,却弱化了如何从学习方式变革到学生能力的提升研究。对此,笔者认为,小学科学学习更应着眼于从学习方式变革中促进能力的提升。

    一、“合”,培养团队意识

    “合”是“作”的前提;“合”不畅,“作”则虚。而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在家中备受宠爱,自我中心意识太强,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这也是“合”的最大障碍,所以在“合”的前后,首先必须解决好学生愿合、乐合、善合的思想意识,比如:在日常教学中,随时引导学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针对发言做出评价,促进学生养成倾听并思考的习惯等。其次才是思考“合”的形式,在“合”的初期宜采用“分配组合”,即教师在分组时要尽量注意照顾到学生的兴趣、个性、学习成绩、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让小组合作交流中更顺畅、更有效。当学生合作意识基本形成后,再适时采用“自由组合”,适应各种团队的合作交流,长期坚持,团队意识自然形成。最后才是追求“合” 的效果,即,在共同探讨实验方案中理清“作”的思路,为“作”明确方向。

    二、“作”,培养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手脑并用的活动,是培养技能、技巧和促进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符合小学生爱动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喜欢动手操作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轻松愉快地学习科学。

    “作”是“探”的过程,“作”不实,“探”则空。在畅通“合”的基础上,要夯实既定“作”的过程,才能实现有效的“探”。而现在多数课堂在学生动手操作中“叽叽喳喳”、“热热闹闹”,表面上看课堂学生参与积极,热情高涨,但汇报交流时却鸦雀无声。究其原因,还是只注重了合作的形式,对学生合作的目的、合作什么、如何合作引导欠缺。对此,教师务必做到两点:一是强化团队,分工负责,各司其责,杜绝一窝蜂,各自为阵现象。二是强化动手,规范操作,认真梳理。在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各小组观察、指导,并对各组情况进行时时点评,以激励同学为组添彩的团队精神。只有学生在规范操作中得到的一手原始数据,才能为进一步探究提供依据,也才能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以及操作能力的提升。

    三、“探”,培养质疑品质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则是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实践证明,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体验和感悟,使科学教学富有生命活力。

    “探”是“究”的关键,“探”不深,“究”则浅。要探得深,就需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能力,而在科学实验中,学生根据操作记录的数据,找寻规律、发现问题,恰恰又是小学生的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科学课重要的目标之一,“学源与思,而思源与疑”,所以,教师应搭好平台,恰当引导,一是要营造宽松环境(不害怕对与错),引导学生认真总结,积极汇报,不断培养学生总结和表达的能力。二是认真倾听,大胆质疑。要培养学生从他人的回答中提出不同见解。三是抓住机会,引导质疑。教师要善于抓住引发学生质疑的任何机会,让学生充分表达,发表不同观念。这样学生才会在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中,学会从知识的探究对比中不断的提出问题,长期坚持,学生质疑的能力与品质自然形成。

    四、“究”,培养解惑精神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科学教学应该改变过去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倾向,而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会和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科学学习形成积极持久的情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究”是一种精神,更是学的目的。科学实验既要获得知识,更要通过这种过程,培养学生解惑的能力。所以,在究的过程中教师绝不能轻率的把某一个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在究的过程中自己领悟。因为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应该怎么做才能获得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小组讨论是合作探究的核心,小组讨论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和决定合作探究效果的优劣。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的让每一个小组成员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把握讨论的契机,选择好讨论的内容,使讨论成为深化课堂教学、促进合作交流、参与互动、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质疑、提出解决方案,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在究的过程中,既解决了知识的把握,又培养了学生获得知识的精神。

    我的实践证明,小学科学教学只要把握了合、作、探、究的各自要义,精心组织,耐心引导,持之以恒,合作探究不仅实现了学习方式得变革,更促进了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卫华.浅谈如何将小学科学课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落到实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