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注重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效益
注重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效益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6月刊  作者:褚宏德

    安徽省宁国市第一初级中学  褚宏德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要将“双减”政策实施到位,达到减负提质的效果,打造高效课堂是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现在的课堂教学要求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注重知识的生成和应用,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努力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如今教师都很注重在课堂教学环节上下功夫,力争环环紧扣,有引入、探究、归纳、应用、小结等环节,还有师生、生生交流合作互动的开展。以下就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谈谈自己的见解。

    做细、做实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

    课堂教学是一个简单而又细化的过程,要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教师专心研究、精心准备、细心操作,以及还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调控。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教师一定要做细、做实,确保有效。

    〈一〉新知导入

    教师一般会利用生活情景、学科故事和典故、新旧知识的过渡、实践活动等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教学。导入过程实际上也要起着突出主题、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创设的情境必须具有现实性、时效性、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便于观察和理解、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课堂设问

    课堂设问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把握难点、突破关键。笔者认为课堂设问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设计的问题要能够巩固所学知识;第二,设计的问题要能让学生通探索发现新的知识;第三、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使课堂教学环节紧凑,增强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能力水平在问题探究中得到提高。

    〈三〉课堂讨论

    有效的课堂讨论能起着调控课堂气氛的作用,调动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积极性,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教师设计的课堂讨论环节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设计的问题要有可讨论的价值;第二,课堂讨论要足够的时间做保障;第三,讨论结果在小组间交流时要选择好对象;第四,对讨论的结果教师不要急着评判。

    〈四〉教学手段

    1.现代教学技术要与优秀传统教学相融合

     

                     

     

    课堂容量大,内容丰富;

    场景展示客观形象,能展示三维空间图像;

    音像效果好;

    借鉴功能强;

    能重复回放教学内容。

     

    板书效果好,能突出重点,便于突破难点;

    能充分训练学生的动手和思维能力,展现教学成效;

    便于归纳总结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备课省时省力,教学成本较低,操作灵活自如,可以随机应变,留有想像空间。

    教师一定要将现代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技术与优秀的传统教学手段相融合,打造直观、美观的高质量课堂,可惜如今又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把传统的板书、规范的教学仪式弱化或丢弃了,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2.规范化教学语言运用和正确的教学演示

    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良好,常常可以使教学艺术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良好的教学语言艺术修养应当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追求。课堂教学中优美、规范的教学口语和身体语言具有形象性、启发性和引导性,有助于学生接受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避免语言庸俗化(“东西”、过多无依据的赞美之词)、随意化(口头禅、不当的批评用语)。

    理想的教学演示有利于拓宽信息渠道,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有利于优化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但过多或不当的演示会使使演示起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偏离教学主题。

    二、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如果教师在上课前能精心准备,不仅关注教学知识,还能关注学生的实际学情,上课时认真组织、合理调控,注重细节的落实,那么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常规工作要规范

    规范的教学常规工作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基础。例如:如今有一部分教师照搬照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案例,不管工作实际,不研究学生特征,满足于完成教学内容的呈现,忽视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使得课堂教学平庸、教条;复习检测时,有的教师为了减少工作量,全盘复制现成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检查考核,极大地浪费了人力、财力和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事倍功半。

    〈二〉要端正教研态度

    有部分教师对教研抱着一种“教研是骨干教师的事,不是自己本职工作一部分”的思想,参与教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教师要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研活动,牢固树立教研教研“功利”意识。有效的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助于教师间的交流合作,有助于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益,有助于增进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能够长久坚持参与教研的教师,一等能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课题研究要常态

    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益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学习、应用)有益于教师知识的系统化,有益于拓广教师的知识面,有益于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有益于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教师要学会抓住教学中的知识生成、亮点呈现、突发事件处理以及教学中某个环节的探讨,作为自己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如何上好复习课、如何上好试卷评讲课、如何对待中学生早恋、如何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如何布置作业等等)。

    (四)团队意识要增强

    每一个教师将在个人目标和学校的发展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个人要和集体有一个共同目标。一个教师要适应社会,首先应该适应集体,社会就是你身边的集体。一个教师成名的理由,不只是因为你一个人的努力和成绩,还有人们对你所在的那个优秀的集体的认同和敬重。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群体,维护这个团队的利益,要有强烈的集体荣辱感。

    〈五〉师生关系要和谐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塑造的共进关系。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还影响着学生个性发展的进程和方向,也同样影响教师的情绪和行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一个教师只有热爱他的学生,一味地去关心他们,并且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的困难,他们才能进行更好的学习。

    总之,教学研究要围绕课堂、学生、教学手段和课标、课题等诸多方面展开,围绕课堂效率的提高这个目的,结合教、学等因素做科学、适当的调整,长久坚持,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