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深度学习诉求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手段
深度学习诉求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手段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6月刊  作者:吴纯燕

    陕西省镇安县城关小学     吴纯燕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新课标与双减政策不断革新的背景下,教育部门强调要将核心素养作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诉求进行教学设计,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提升解题的思维逻辑能力。在本文研究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知识以及教学经验,从学生的学习诉求角度入手,提出一些教学设计优化对策,希望能够促进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设计

    一、深度学习诉求下小学数学教学优化设计的对策

    (一)以“概念问题”满足知识理解诉求

    目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很多学生虽然能够掌握简单数学问题的解题技巧,但是针对于一些由基础概念衍生出的题目,会经常性的出现失分情况。究其原因,是由于很多小学生对于数学基础概念的掌握不够牢固,导致在问题解答的过程中,思维逻辑受到了限制,同时学生们会对基础性概念有一定的学习诉求,希望能够充分理解概念,更好地提升解题能力。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借助问题串将数学概念有效串联,帮助学生夯实基础,进而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提升解题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章节时,教师需要从学生对概念学习的诉求出发,更好地介绍不同物体的定义、特征等知识,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圆柱等概念性知识,能够清晰的辨认不同的图形。在具体的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步骤做好概念问题的引导教学,一步步加深学生对本堂课概念知识的掌握。(1)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软件播放机器人的视频,然后询问:“同学们,大家在生活中都看到过机器人吗?我相信很多学生都喜欢机器人玩具,那么你们知道屏幕上的机器人是由什么形状的物体组成的呢?本节课我们就将学习到这些物体。”通过这样的问题导入,很多学生会充满兴趣,萌生学习本节课知识的诉求。(2)在学生掌握了基础概念之后,教师可以利用问题询问的方式让学生感悟不同物体的特征,如询问:“同学们,球和圆柱都可以在地面上滚动,正方体与长方体都有六个面,那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通过这样的问答,学生们能够在讨论中了解不同物体的特点。(3)在课程最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说出形状及特征,进一步巩固本节课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总之,利用概念性问题对于数学知识进行一定的探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学习中循序渐进地了解概念的内涵。

    (二)以“情景构建”满足趣味学习诉求

    在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很多知识具有一定的繁琐性,并且在一些重难点题型中,学生凭借教材中的知识点无法很好的解决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在巩固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在课上科学设置趣味的学习情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满足学生的趣味化诉求。并且,凭借趣味化的问题情景,学生们可以在合作学习中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有效提高重难点知识的解题效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及时的探索,科学设置问题情景,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习效率的显著提升。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四年级《轴对称》章节时,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游戏满足学生的趣味学习诉求。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对称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呈现出一些富有对称性的动植物照片,如蝴蝶、青蛙、四叶草等,使学生们感受到对称就在我们的身边。然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对称折纸”游戏,让学们通过折纸、剪切的方式获取更多的对称图形。在此游戏情景下,学生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还能够充分掌握对称的概念与特征。在课程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游戏竞赛,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物体,看哪一组说得多,这一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竞赛情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促进后续的学习。

    (三)以“课堂总结”满足学生成绩提升诉求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课堂总结对于教师与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学生对于很多数学知识的学习较为吃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将一些重难点知识进行总结,做好难点指导,进而巩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知识的探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不仅能够消除学生对于重难点知识的恐惧心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显著提升学习成绩,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四年级《相遇问题》章节时,教师需要结合课本例题内容,通过绘制表格的方式,让学生对例题中人物走出的路程、时间等进行罗列,从中发掘数字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引导学生利用画线段图的方式,了解相遇问题的特点,从而更好地掌握“速度”、“时间”、“路程”的计算方式。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数据变动,让学生自主练习,如将例5中的“同行3分钟”改为“同行4分钟”,求两家之间的距离。教师则可以通过前期总结的计算方式,在黑板上进行总结性讲解,罗列两种方法。一是分步列式:70×4=280m60×4=240m280+240=520m;二是综合列式:70×4+60×4=280+240=520m。通过总结性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二、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深度学习诉求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同时还能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路莉莉.成长型思维视域下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12):78-81.

    [2]陆晓明.高阶思维:学生数学思维培育的应然诉求[J].数学教学通讯,2021(19):21-22.

    [3]周汉琴.预设:深度学习的应然诉求——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优化策略[J].名师在线,2021(02):26-2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