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古诗词教学提质增效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古诗词教学提质增效策略探究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6月刊  作者:周林燕

    宁波市鄞州区潘火街道东南小学   周林燕

    古诗博大精深,具有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学习古诗,是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好途径,也是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启蒙教材。《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可见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提升核心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众观现状教师教学方法绝大多数还是秉承传统,采用“讲解法”,即逐字逐句地解释,教学时往往不从学生有基础为起点,忽视学生主体性。对此,笔者针对古诗教学,就第二学段的古诗(词)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依材而定 善于探学

    由于古诗词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比较浅薄,学生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但细嚼第二学段古诗),可以分为写景叙事哲理三类根据不同类别,可采取不同的理解诗意的方法:

    (一)“写景”篇

    第二学段古诗诗意把握不可能字求其训,句索其旨。如果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写景的古诗(词)教学往往可以抓住景物凸显其特点,在教学此类古诗(词)时,可以让学生找出景物及其特点,然后串联说出诗意。如教学三上《古诗三首》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景物及特点理解诗意设计相应的学习单,把关键词写入表格,由扶到放,一步一步进行

    出示表格:

    2.出示诗句“天门中断楚江开”,

    师:读一读,这句诗中描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

    生:描写了楚江,特点是凶猛。

    师:凶猛?你从哪个词知道的?

    生:“中断”。

    师:是啊,中断”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把天门山隔断。

    师:是的,楚江从中间隔断两山,多么浩荡汹涌。

    根据学生回答完成表格的填写

    师小结:我们自读诗,借助注释,学着刚才的方法,完成表格。

    3.小组合作,交流表格。

    全班汇报展示。

    原本难理解的诗意,通过找景物及特点,借助注释,就可较容易地读懂诗句,说出诗句的意思。

    (二)“叙事”篇。

    “叙事”类的古诗在理解诗意时,可以引导学生找事情发生的时间或某种环境、地点、人物、事件。如教学四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时,可以引导学生把诗中相应的词或短语填写到表格中。

    1.出示表格,自己先填写。

    2.小组合作,组内交流学习成果,请小组代表做好发言准备。

    3.全班交流,请代表交流,其他组补充。

    师:送别发生在什么时间?能从哪个词知道?

    生:我从“寒雨”知道天气有点冷,在秋冬。

    师:是啊,在秋冬时分王昌龄辛渐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学生自己说一说。指名说。

    生:王昌龄送别辛渐去洛阳。

    师:还有吗?

    生:让王昌龄传达他的心意。

    师:是的,王昌龄送别辛渐去洛阳,并让辛渐转达亲友,他的心像冰一样纯洁。

    请学生再说一说。

    学生对于写事的文章已经了然于心,这首“叙事”古诗,通过让孩子找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陌生遥远的古诗瞬间拉近学生的距离。

    哲理”篇。

    “哲理”诗往往从一个现象揭示一个道理,在理解现象的基础上再读懂哲理就水到渠成了。如在教学四上《题西林壁》时候,古诗的第一句是现象的描述,第二句是观察后的感悟。让学生通过默读填写表格,读懂诗意,教学如下:

    1. 出示表格,根据表格,选取诗中的关键词填写,道理可摘入诗句。

    2.小组合作,交流。全班汇报得出结论。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看到的不同景象吗?

    教师出示图片,各个角度的图片。

    生:横着看山岭起伏,侧着看高而陡峭,远看近看高看低看没有相同的。

    师:说出了庐山不同角度的姿态。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齐读道理。

    师:谁来说说是什么原因?

    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

    师:联系生活,换一种说法也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请生说,与之相近的说法也可以)

    明诗意 悟诗在了解作者观察到庐山角度不同观察得到的景象不同悟出道理学生易于接受,印象深刻。

    、多措并举  喜于诵读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古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诵读变得更有效,可以采用了解背景深入读、配乐读、想象画面读,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具体教学时不一定三者俱到,依具体古诗(词)而定。反复朗读之后便可熟读成诵。如教学四下《独坐敬亭山》时,三者融合的朗诵,教学如下:

    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再根据你看到的画面,读出诗句中蕴含的情感。

    2.指导朗读。

    1)指名读诗句,说画面。

    2)链接写作背景、结合表格,读出诗人的情感。

    《独坐敬亭山》:链接写作背景,自由读,交流。

     image.png

    3.配乐朗读。

    4.配乐背诵。

    通过联想读出诗中蕴含的诗意,了解背景读出诗人的情感,配上音乐渲染孤独的心境,学生经过这一层层的领会,朗诵得有声有色!

    、创设语境  活于运用

    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说,古诗()会读、会背还不够,还要会写、会用,从而认识它们的价值所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教学三上《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后,不妨让学生学以致用:

    学生根据情境填写诗句。

    2.自读填写。

    3.交流评价。    

    “创设语境,填写诗句”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能让学生对诗句有更深刻的理解,也使学生认识到运用诗句能让句子更富韵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动力。

    总之,古诗语言凝练、蕴含丰富,第二学段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善于探学喜于朗诵活于运用感悟古诗词理与情,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