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小学数学数感培养路径探寻
小学数学数感培养路径探寻

来源:《中小学教育》杂志2023年8月上旬刊 作者:田瑞松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坛山小学   田瑞松

    摘要:数感是学生对数与运算的一般性理解、敏感、鉴别、判断能力。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概念的自我建构,提高数学素养,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体验式学习生活化
      一、构筑生活主题,培养敏锐思维
      数感是对数字含义、数字间的大小关系、数与量的对应的直觉理解与感应能力。学生拥有良好“数感”可更深入理解数学原理,拓展解题思路,养成数学的逻辑思维习惯。教师从体验式学习视角,要将学习目标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概念形成。数感是学生面对生活情境第一时间感悟,教师要以数学原理、逻辑推理为基础,营造一种沉浸的学习场景,调动积极情绪感受,启发他们基于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把数量关系理解与运用结合起来,建立数感。
       数感是学生对周围事物、客观规律觉知的数字感受、感觉、感情,具体表现为学生对数和运算的敏锐感受力。在体验式学习中,情境创设只是开启自主学习第一步,教师在学生理解百分数意义的过程中,要对整体任务进行分解,提供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有意识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表示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捕捉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数感既是逻辑思考能力锻炼,也是学生对数与数量及运算结果直观感悟,教师要用情境激发几种设想,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再进行合理估算、判断,体会表达事物蕴含数量关系与规律。如,“乘坐汽车时,看到行驶里程跳动的数字,会联想到什么?”教师可要求学生估计思考路程、车速、耗油量、油费等,让学生在假设联想中捕捉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概念、定理,建立数的意义和数量关系的敏锐思维。教师要用“生活味”引发“数学味”供学生思考探求,组织学生拿着各种各样的文具用品交流,联想生活中的数,围绕着设想展开交流,估算、判断数值大小、认识局部与整体关系,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运用数学思维抽象、归纳、运算、解释问题,逐步形成理性、敏锐数学思维习惯和数学应用意识。
      二、抽象问题表征,探索概念规律
      数感强调对数的感知和把握,数感既包含原始、经验的感悟,也包括迅速地辨别数量关系,运用数字运算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数感,要关注数学学科本质,凸显问题的实用性,让学生在探究中整合数学经验、突破思维框架,进行快速灵活的计算,开拓新的解题思路,找到最优解决问题方法。体验式学习观点认为,挑戰和兴趣是影响思维最适体验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课堂应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求解能力锻炼,引导他们从生活中抽象出概念、定理,形成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发展数学逻辑思维和探究精神。

    数感培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意识训练,教师需要有计划地设计内容和方式,加强学生数感意识,组织他们在具体目标中从不同方向发散思路,“透过现象看本质”达到对数学直觉的把握。

    三、推理剖析要点,逻辑演算论证
      数感具有预见力和判断力,是学生凭借原有知识与生活积累,对客观规律觉知的数学灵感,这是与数字相关的潜在意识,包括学生对数量关系、数学信息加工和处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针对性融入话题,用可感、可视、可听的生活话题引发学生正向情绪体验,使学生的思维能沉浸其中,自主尝试运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小学生情感往往由感知觉产生,他们对新奇事物充满兴趣,教师在课堂中要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经验素材,进行恰到好处的设问,引导学生在开放、自主的数字感知中,将数学经验内化为数字感知能力,要还课堂给学生,支持学生在感知、感悟、理解的基础上,与思维经验进行衔接。
      直觉性、内隐性、发展性是数感最本质的特征,它反映着学生直觉力和理解力,在数感形成的各个阶段中,教师要用生活场景,呈现数的概念和数的相关运算,让学生在小数、整数、分数、有理数的体验中运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将学到的数的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理解数的意义,感受数量关系的变化规律,获得数感发展。例如,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以花卉展览活动为主题,要求学生依次计算出“黄色花与红色花相加,黄色花与紫色花相加,红色花与紫色花相加分别为多少盆花”,教师:“展览会里有五颜六色的花朵,黄色花10盆,紫色花20盆,红色花30盆,工作人员搬走了10盆红色的花,搬走后红色的花+黄色的花+紫色的花还有多少盆?会场内还剩多少盆花?”“谁能说一说不同的算式方法?”使学生在互动、分析、体验中理解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延伸拓展思维能力。
      四、内化数感体验,拓展思维深度
      数感是从思维到逻辑,从抽象到具体,从观察到推理的一个多层次心理结构,教师在体验式教学中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从现实的、趣味的、生活的,与学生知识相联系的素材中设计问题,让学生深度参与理解数学知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建构对数的感知能力。用内心体验与创造构建起的数感,才能突破思维定式,重构新知,锻炼学生思维意志与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应为学生提供探索空间,让学生逐步内化知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批判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数感是学生对数量关系、数与数量、运算结果估算、感受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强化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问题启发下,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实现自主学习能力与数学思维品质的综合发展。
      总之,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体验是学生数学思维与内心发展变化的过程,教师基于体验式学习理念,利用趣味、探索、思考的对话与场景创设激发学生思维体验,让学生在生活经验与思维情绪交织融合中理解知识要点,具备对数与运算的敏锐感受力,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创新精神。学生数感的培养关键在于对知识的运用和迁移,教师应根据学生兴趣特点,认知经验,强化知识、思维与现实之间的相互关联,让学生在逻辑运算中能以理解性思考为基础,自主建构新思维体系,形成对数量关系与知识概念深刻认识。
      参考文献:
      [1]韦之慧.小学生数感培养的策略[J].小学教学(数学版),2021(3):2.
      [2]官爱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初探[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7):24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