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来源:《中小学教育》杂志2023年8月上旬刊 作者:陈娟

    湖北省襄阳市实验中学  陈娟

    摘要: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方式。文章以初中数学学科为切入点,介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论述了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并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为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1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基本要素
      1.1明确个体责任
      个体责任指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每位组员均需要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清晰划分个体职责是小组内部成员完全承担个人责任的前提,需要教师在教学前期将学习能力相当的学生划分到不同的小组,均衡小组成员数量,及时向小组个体反馈评价结果,联系个体价值与集体荣誉,培养小组成员责任感,确保小组合作学习顺利推进。
      1.2相互依赖
      在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需要明确个人分工、承担责任,而且需要认识到整个小组的成功与组内每个成员息息相关,进而促使小组成员主动辅助组内其他成员完成任务。小组内部成员相互依赖表现为身份互相依赖、目标互相依赖、资源互相依赖、角色互相依赖与奖励互相依赖,小组内部成员需要团结一致,共同朝着学习目标而努力。
      1.3面对面促进反馈
      这是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鼓励、相互扶持的表现,也是形成组内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小组内部学困生心理落差,确保小组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尽量为各小组成员提供互动机会,促使各小组在合作期间相互鼓励、积极交流、主动反馈,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2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2.1合理构建合作小组
      合作小组的构建是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前提,也是营造和谐数学合作环境的关键。在分组时,教师应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个性、成绩,落实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确保每个小组内部成员的数学基础、性别与个性存在差异,便于组内成员互补,同时保证各个小组之间实力均衡。一般小组内部成员数量应控制在46人,在确保沟通效果的同时降低维持课堂秩序难度。
      在小组划分完毕后,教师可以采用投票选举、自我推荐等方式,为每个小组选出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内成员完成任务。组内探究对组长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具有较高要求,因此,教师可以事先拟定组长席卡,将组长席卡发给各组组长,让组长参考组长席卡带领成员讨论。一般组长席卡包括四个步骤:步骤一,先阅读一遍题目,请大家在几分钟时间内分析问题,并思考解答问题的思路;步骤二,共同探讨问题,列出各自的看法;步骤三,通过讨论已确定知识点,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步骤四,检查结果是否准确,总结问题解决思路。组长席卡可以帮助组长了解组内讨论的步骤与技巧,确保组内讨论过程顺利推进。
      2.2恰当安排学习任务
      在小组划分完毕后,教师应全面研究课程教学内容,从科学视角布置学习任务,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生成提供依据。学习任务的难度是否合适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能否顺利进行具有直接影响,若学习任务难度过低,小组合作学习失去意义;若学习任务难度过大,小组成员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会降低小组成员探讨积极性。因此,在布置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聚焦课程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围绕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在初中生可接受的范围内布置学习任务,促使学生与组员齐心协力探讨得出正确结论,并使其牢固掌握新知识。
      在布置学习任务后,教师可以给予各小组足够的讨论时间,要求各小组在讨论时开展头脑风暴,梳理学习思路,并将小组合作完成的探究思路嵌入小组合作学习中,引导各小组按照分析问题、定位知识、寻找方法的顺序逐步讨论,为后期的知识构建打下坚实基础。对于生活类、函数解析类、图像性质类系统性较强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入以教代学,要求各小组轮流担任教师设计教案,并在课堂上指导其他小组学习相关知识,最大程度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在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设置表现性学习任务,如课前要求学生寻找生活中常见抛物线的现实原型,并尝试探究不同抛物线现实原型的共同点与区别,分享到小组内;在设计教案的初始阶段,为各组提供示范教案:根据喷泉实例求解对应二次函数解析式,进而借助描点法绘制二次函数图像,并借助二次函数图像简单介绍顶点式、一般式、交点式之间的联系,最后通过分析图像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求各组根据示范案例分别设计教案,并为其他小组成员讲述。课上各组之间交换前期设计教案,进行优缺点的讨论与分享,为各组展示一个最大利润(或最大面积)的题目,要求各组独自完成,根据个人基础分类探讨选择最佳解决方法,并将解决方法记录到任务报告中。

    2.3完善合作评价机制
      合作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最大程度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的关键。在合作学习进入尾声时,教师应按照既定顺序让每组选出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展示期间,若小组代表遇到问题则由组内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小组成员展示完毕后,预留一定小组成员自评时间,并向各小组成员渗透评价规则、评价形式,促使各小组成员可以合理评价组内其他成员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同时反思自身不足,包括章节学习中较为顺畅的内容、难以理解的内容、出错频率较高的数学问题等,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培养初中生合作交流能力,进而收到理想的数学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聚焦“明确个体责任”“相互依赖”“面对面促进反馈”几个要素,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为每个小组分配任务,并积极指导小组内部展开互动,确保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过程顺利推进,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潘理平,吴亚林.生存论哲学视域下合作学习的当代转向[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22):90-94.
      [2]丁莉萍.数学教师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之比较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213):4-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