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新课标下的小学科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新课标下的小学科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来源:《中小学教育》杂志2023年8月上旬刊 作者:蔡定勇

    重庆市巫山县南峰小学   蔡定勇  

     要:小学科学教师应从“营造生长场、构建生长链、催生生长力”三个方面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营造出创新思维生长的场域,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新;思维;生长;场域

    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的责任和使命。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要培养出创新人才,必定从培养创新思维开始,小学科学课正是落实这一要求的重要阵地。

    一、营造创新思维生长场

    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创新力,也就没有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尤为重要,科学教师更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尊重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给孩子营造创新思维恣意生长的环境。

    (一)变“教科学”为“研科学”

    近几十年的“唯分数”人才观,在我们中老年教师心中已根深蒂固。科学课也不例外,为分数而“教科学”,失去了科学课应有的样态,扭曲了科学课的本质。我讲你听、我说你记,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更是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只有变“教科学”为“研科学”,才能让师生一起研究科学问题,找出科学规律,总结事物的本质,提出创新思路;才能让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正真得以实现,孩子的好奇心、想像力得以健康生长。

    (二)变“标准答案”为“奇思妙想”

    “标准答案”是学科教学或学生学习的一种习惯思维。而科学课的核心就是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培养探索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科学课学生敢于“奇思妙想”、敢于“异想天开”、敢于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提出新颖而有价值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科学课就真正成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生长“场”。

    (三)“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

    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的整体改革中,科学课更应该率先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注重学生课堂中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评价;注重学生科学实践探究过程参与的广度、深度、效度的评价。

    二、构建创新思维生长链

    在教学中适时恰当的运用“兴趣、想象、合作”的教学策略,能起到牵引创新思维生长的“链条”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快速的生长。

    (一)“兴趣”激活创新思维

    如教学《 稳定性》一课时, 教师准备一个不倒翁的玩具, 让学生观察并试着去扳倒它。这时, 学生的兴趣高涨, 纷纷拿起不倒翁左扳右摇,可不倒翁就是不倒 。在学生疑惑不解的时候, 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引导 :“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什么,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这时, 学生求知的兴趣就油然而生, 兴趣与创新思维有效链接,学生的“奇思妙想”自然产生,同时还产生了高层次的快乐体验。

    (二)“想像”激发创新思维

    如教学《电和磁》一课时,当学生对磁铁的两极以及“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理解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后续的联想:“在我们的生活中,磁铁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这一特性,借助这一性质,人们还可以怎样发明?”。实际上,只要教师足够细心,就可以从教材中发掘出促进学生想象力的素材,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出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三)“合作”激励创新思维

    如教学《 电磁铁》一课时 , 教师在学生制作电磁铁的过程中,找出两个磁力强弱不同的电磁铁让学生进行比较,谁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 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影响电磁铁磁力强弱不同的因素,让学生想像、思考并提出问题。小组合作交流后,一学生抢先说道:电磁铁的磁力强弱可能与导线的长短有关,其他组的学生也纷纷提出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强弱可能与导线的粗细有关,可能与电池的数量有关,可能与导线缠绕的圈数有关……当群体中有一个同学率先表达出自己的“想象”,就会产生“蝴蝶效应”,激励出更多孩子的“奇思妙想”。

    三、催生创新思维生长力

    (一)在课堂实践中修正创新思维

    如在教学《改变运输的车轮》一课时,当学生了解了车轮的发展历程后,教师提出:“在现在车轮的基础上,你们还能设计出更好的车轮吗?”经小组讨论后,交流中:“可以设计成正方形车轮,接触面增多,不易打滑”“可以把车轮设计更大,这样跑的速度更快”“可以设计成水上陆地都能跑的车轮”等等“奇思妙想”此起彼伏。此时,教师不是一味鼓励和肯定,而是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这些想法的可行性,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车轮为正方行,虽然不易打滑,但不能平稳快速行走”“车轮太大,既不美观又浪费材料,更不好驾驶”,帮助学生修正他们不可行的“奇思妙想”,从而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自我修正完善的能力。

    (二)在课外延伸中进阶创新思维

    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调查活动,当学生在课堂中掌握了调查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后,教师再提出要调查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设计调查活动,再让学生课后独立去调查,让学生在调查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探究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使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催生学生的创新思维生长力。

    教师应站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教师更应该不遗余力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失时机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开发,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4-7.    

    2〕韩晓沿.让创新的智慧闪光——科学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三部曲. 小学教育参考,2006.03: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