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国教师 浅谈如何进行音乐欣赏
浅谈如何进行音乐欣赏

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付美英

     

    山东省寿光市建桥学校  付美英
     
    摘 要:音乐既是一门抒情性很强的艺术,又是一门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礼记﹒乐记》代表儒家的美学思想论述了音乐的本源:“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之使然;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阐明了音乐的根源是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而产生的观点。
     
    关键词:音乐教育  音乐欣赏  情感体验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道:“夫缀文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清。”意思是说,作者是由于感情的激动而遣词造句,写出作品;读者则是透过作品而深入体验其中所表达的感情。通过艺术表现情感,并且以此激动和感染欣赏者,这是文学艺术的一条共同规律。文艺和科学这二者之间又存在着差别,表现在:科学以理服人,而文艺是以情动人。既然各种文艺作品都是能够表现和激发情感的,音乐在表现情感时就有着更多的特点。
    一、感性上的直接体验
    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当我们听到一首乐曲时,它所表达的情感,凭借欣赏者的感性思维,自然产生出一种体验。如突如其来的极强的音响,会让人吃惊;单薄微弱又缓慢、低滑的音响,会使人感情上似乎有放松、平稳、失望、叹息等倾向;一连串急速、昂扬又渐次递高的音响,又会使人感情上似有紧张、热烈、兴奋、昂扬、高兴、希望等等倾向;一、二个非常长的微弱的长音,会使人的感情上有着平稳、舒展的感觉;反之,如果这个长音是渐渐非常强烈的,则会使人感到憧憬、向往等。当我们听到一个快速而又活泼的乐曲时我们会从乐器奏出的音乐主题中,获得一种欢乐和喜悦的感情体验。而当我们听到一个缓慢的,如泣如诉的音乐主题时,一种悲苦、凄凉的感情会不由自主地在我们的心头涌起。广博的音乐,令人舒心;奔放的韵律,给人豁达;细致的歌词,让人静思;忧郁的曲调,使人回首往事……这种种伴随着音乐感知而自然产生的情感体验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性上的直接体验。
    二、理性欣赏音乐的体验
    其一、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生平、历史等相关内容。
    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对欣赏音乐会有很大的益处。欣赏《如歌的行板》时,这首作品几乎成为柴可夫斯基的代名词,有时人们简直忘了作者还写过别的作品。《如歌的行板》采取的是复三部曲式。1869年夏,柴可夫斯基在乌克兰他妹妹、的庄园中度假。一天,听见窗外的泥瓦匠在唱一支古老的民歌,他被这支歌深深打动,便记录了下来。这首民歌就是《万尼亚坐在沙发上》。从歌词来看,它显然是一首无聊闲逸的小曲,但是柴可夫斯基以他敏锐的艺术洞察力,从这首歌的旋律中感受到深刻而丰富的内含,于是将它用于《如歌的行板》,作为这一乐章最主要的主题。
    其二、展开丰富的想象。
    想象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生理机制,它是贯穿于音乐欣赏中的一种心理要素。听者的想象,可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音乐所含的内容。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通过对音乐声源的感知,在音乐中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也是广阔的。音乐本身并不具备自然彩感,它不象绘画具有人的视觉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色彩,同样表现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绘画可以让鉴赏者直接感受到“山光水色”,而音乐却只能让欣赏者通过想象去创造一幅幅“青山绿水”或“狂风暴雨”的自然画面。在音乐欣赏中,应该把侧重点放在意象情感的挖掘上,而不必过多去分析乐曲的结构,过于理性化会使欣赏过程变得枯燥乏味。音乐欣赏的目的是通过听觉艺术使欣赏者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促进欣赏者的主动探索发现欲望。音乐作品在反映情感时,每个欣赏者在情感体验中都有所不同,欣赏者可保持自己的观点,在把握音乐想象的基础上,发挥个性,大胆联想。
    在理性认识的这个阶段,不一定每个人都有机会或条件去认真系统的学习音乐理论和音乐史。但我们仍可以通过其他一些书籍来获取有关音乐的知识。用《名曲赏析》这类型的书来对比聆听是最好的方法之一。乐曲分析、曲式结构、主题提示等对聆听者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这样一来,你就知道了协奏曲与交响曲在结构上的差别;你也就知道变奏曲与回旋曲的不同;甚至你也许就开始迷上了马勒或是勃拉姆斯;帕瓦洛蒂那高昂激扬的嗓音与阿姆斯特郎的沙哑声可能你也同时都会喜欢。等等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你对音乐了解的基础上的。也就在这个时候,你也开始发生变化了:你的谈吐、你的见解、你的阅历和涵养等等。“芝麻开花”,音乐这座巨大的宝藏已经对你敞开了大门。
    在欣赏音乐的这个审美过程中,除了曲式,还有诸多的因素,如节奏、音色等。仅就节奏而言,音乐的最初的起源应与节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节奏产生的韵律美使原始部落至今仍在信奉。不同组合的强弱快慢节奏以及多次重复能使节奏产生出非常巨大的内涵和韵味,让人疯狂或痴迷,没有人会拒绝节奏。无穷无尽的节奏就形成了我们音乐的组成要素之一。仅就节奏而言,一个欣赏者需要用耳朵去感受它而不是靠分析。整体的音乐欣赏也是如此。说起节奏还不得不提及诸如<<哥利高里圣咏>>之类的自由节拍的音乐体裁。在许多宗教早期音乐以及东方音乐中经常都有一些无节拍要求的音乐,其实这种自由节奏的音乐对节奏的要求更为精确的。只是这种精确已无法用节拍记号来标注它。它需要的是演奏者或演唱者对它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把握。
    音乐的魅力当然不仅仅只是在主题、旋律`、节奏、色彩、曲式结构、调性等,有的时候甚至连作曲家的创作观念、演奏家的风格、录音师的录音技术及爱好,在加上聆听者的素质、阅历、情感、性格等等这些诸多因素加在一起才构成一个整体的音乐。单独去分析其中的一个部分其实都是对音乐的肢解。结合历史背景了解作曲家的创作个性,认真聆听主题的发展变化与对比,让你全身心都得到音乐及音响的感染,让你的思想情感以及情绪都在音乐的体验中发生微妙的变化。欣赏音乐会有不同的态度,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不同的艺术欣赏观。但是我们仍旧要摆出“享受”的姿态,沉浸在只有音乐的海洋中好好享受乐曲本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