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国教师 打造数学智慧课堂,实现积极高效学习
打造数学智慧课堂,实现积极高效学习

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叶维娜

     

    山东省济南锦苑学校   叶维娜
    有人认为:“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由教育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在我近六年研究“中小学数学衔接及整合”的日子里,“智慧课堂”这个词始终萦绕于心,于是今日摒心静气沉下心来谈一谈我在课堂中的些许理念,想法及做法还不够非常成熟,祈蒙见恕。
    一、多元评价重表现,百花齐放春满园
         表现性评价是注重过程的评价,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区教研室在表现性评价的研究上走在了前列,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也积极尝试如何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让学生随时随地就知道自己目标的达成度,便于反思和改进。于是我采取了自我评价、同桌互评、小组长评价本组成员、教师评价以及学生上台板演、讲题动手操作演示等等相结合的方式。使课堂中融入了很多人性关怀、理解、欣赏和帮助。这样就能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
        比如:我在讲授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时,首先提出几个问题:1.在问题中有几个等量关系?2.如何设未知数?3.你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吗?4.你还有其他方法吗?在这些问题中,第一个问题会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找到主要的等量关系并尝试用表格来表示,在此过程中就需要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回答;第二个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设法,鼓励学生为主,因为每个未知量都可以用x来表示;第三个问题先独立思考,尽量按自己思路完成,同桌两人互相检查、交流意见,适时评价同桌表现,请几位同学上台板演并讲解自己的做法,这样就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增强表达能力;第四个问题先尝试不同的方法,再小组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长负责了解每个组员的掌握情况,分配人员进行“兵教兵”,时间允许的话可以给本组同学打一个等级,并派一名进步较大的同学发表意见,最后组长就本组的情况做总结发言。
        在同桌交流后,有同学就评价同桌:“他这道题做得挺好的,会两种不同的列法,但是比较粗心,过程不完整,基本步骤—设、列、解、答,他丢了“设”这一步,考试的时候丢分很多的,请你注意。”在小组讨论后, 有的组长评价总结:“我们组同学在前两个问题上能独立完成,第三问只有三个人做对,某某同学只列对了方程式,很可惜解方程出错了,有两名同学能够做出四种方法来,在我们的帮助下,某某同学会两种方法了,有进步。但某某同学的字迹潦草,希望以后能认真书写。” 字迹潦草的同学就脸红了,表示会虚心接受,而帮助他人的同学也会很有成就感。       
        学生的这种课堂表现让我体会到了创新课堂的魔力,它改变了师生之间一问一答的模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认识自我。有助于学生获得最充分的、最合理的教育与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积极地表现自己,使他们各自不同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同时评价也是一门艺术。在评价时,要注意以正确观念为评价准绳,以客观事实为评价依据,以激励向上为评价目标,采取多元化的表现性评价,不拘泥于形式,真正达到“取象于钱,外圆内方”的境界,让学生感受到评价的魅力,为数学课堂注入更好的活力。
        注明:“取象于钱,外圆内方”本意: 做人应该像古代的铜钱一样外圆内方,外圆指在做人做事的时候,要采取合适的方式,灵活处理问题,不要过于死板,内方指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动摇。而我喜欢把它用于教学上就是:教学就像古代的铜钱一样外圆内方,外圆指不要拘泥于形式,风格、理念、技巧、评价等等要灵活处理,不要照搬照抄别人的课堂,内方指要坚持数学的本质,要有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数学味”,要体现数学的核心素养。
    二、书到用时方恨少,水到渠时自然成
    在阅卷时我经常发现再难的题也有同学能做出来,可能用的知识点或方法是我们课本上没有出现过或平时课堂上没有练过的,这些孩子智力较好,学习习惯也不错,最重要的是有思考的能力。而这时大部分学生会感觉到知识量不够,用学过的知识非常难解决。由于每个班学生众多,所以我们老师很难顾及到每位学生,有时候就因为少数学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导致不能把课程讲太难,但是学有余力的孩子们就有点“陪读”的感觉。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师所能给学生的是有限的,其余还是要学生自己去找出来;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
    所以在每节课堂上,我们老师在照顾大多数的情况下,可以给予学优生一点点的引导,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概念,或是一个举一反三的拓展题,或是某个不久的将来就学习的性质,然后在他脑子里埋下这颗种子,至于会不会发芽,全看这名学生的探究欲望和自主能力了。但老师若连这颗种子不舍得种下,那么你又怎能期望一颗小草生根开花长成参天大树呢?最后肯定是枯草一堆,试问你又怎么做祖国的园丁的呢?
    为了探求课程的有效整合,我参加了两轮中小衔接培养计划,就是从六年级接班,一直送到初三毕业,学校认为效果还是非常好。我从一开始对教材的把握不准一头雾水到教材整合游刃有余,我经历了6个年头。下面就具体的整合内容说一下:
        首先六年级课本中有很多可挖掘可深入的地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比如负数、数轴,如果时间允许是可以继续认识相反数绝对值的;“确定位置”那章也可以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鸡兔同笼建议学生可以用代数法和方程两种思路,便于为初中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打好基础;当然大部分老师没有这样的机会从六年级开始带班,那也可以了解小学的学生都学过什么,学到什么样的程度,找出学生曾经的记忆点,不做无用功。比如我在教授七上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就先回顾六年级学习的变量、正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这样一来就很自然的结束了本章知识并顺势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及图像,由于思维水平还达不到,就没讲反比例函数,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学生必学必会,是交给学优生课下自己去研究的,几乎不占用课堂时间,这种不断的刺激记忆,会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这种资源的整合会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正是符合:“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课堂教学通过有效的整合,就会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智慧是力量的源泉,智慧是创造的源泉。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和学生一起从思想上亲近智慧,行动上实践智慧,不断地生成智慧,给课堂注入新鲜血液,让课堂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通过智慧教育达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与灵魂的高效课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