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国教师 初中化学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化学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张学栋

     

    山东省莱芜市方下镇中心中学   张学栋
    【摘要】课程开发实际上就是构建学校自身的特色。它是“实践—开发—反思—改进”的“草根”开发模式。本文结合化学教学实践对化学课程的开发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组织形式等进行了总结与思考,依据相关理论对初中化学课程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结合学生需要、教学资源以及学校实际情况,以行动研究倡导教师进行卓有成效的课程开发。
    【正文】
    化学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是深层推进化学新课程实施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在山东省深化新课改的主题下,我校化学教研组积极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本校化学课程的开发思路,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走近化学 走进生活》、《初四化学教材整合》、《诗词歌赋学化学》等,这些课程均已开设两年多,学生反响热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结近年来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与完善的过程,有收获也有反思。
    一、目标预设要关注能力培养
    化学课程的开发过程,实际上是对化学教育资源的识别、加工以及利用的过程。首先应预设好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多维度的,如我们本次课改倡导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其次课程的目标预设要有所侧重,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才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品味;再就是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及评价的可行性问题,能否借助清晰的、细化的语言描述对教学过程形成有效的指导。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化学教师,都要考虑自身实际以及兴趣、爱好、特长等,确定具有学校和教师特色的课程目标,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课程上的支持。
    二、开发内容要精挑细选
    选择课程开发的内容无疑是最重要的,根据课程开发的内容来源,可以把课程开发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改编,即从现有课程材料中选择合适的成分并稍加改进,如课程选择、拓宽、加深、整合等;另一类是新编,即所有的课程成分都是新开发的,没有依赖现有的课程材料。在实施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实际上大家都普遍重视或是经常性的进行着前一方面,这是很正常的。事实上现有的学科资源就是新课程开发的主要信息渠道。教师可以借助于学科知识的整合、重构以及创新等,使学生获得综合能力的体验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程体系的完善中得到提高。
    一方面可以开发实验课程。这一点山东省的创新实验大赛是导火索,我校教师从不积极到现在踊跃参加,充分说明我们的实验课程开发已经相对正常化,质量也越来越高,无论是获奖人数还是获奖等次,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过去老师们总认为创新实验越复杂、越脱离教材才好,现在老师们认识到了越是源于教材的实验改进、设计越是简单、可操作性越强,创新实验就越成功。
    另一方面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例如:初四化学设计了18个课题,各课题包含的知识要点如下:
    课题名称                          课题要点
    1.认识酸碱盐           常用的28种元素符号;常见元素及原子团化价离子的书写;从离子构成角度认识酸碱盐。
    2.酸碱性和酸碱度       酸碱性及识别;酸碱度及测定。
    3.常见酸--盐酸          盐酸的物理、化学性质;初步认识置换和复分解反应;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4.常见酸--硫酸          硫酸的物、化性质;浓硫酸稀释;酸的通性。
    5.常见碱--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的物理、化学性质
    6.常见碱--氢氧化钙      氢氧化钙的物理、化学性质、用途;碱的通性。
    7.常见盐--碳酸钠        碳酸钠的性质、用途;碳酸氢钠的性质、用途;氨碱法及侯氏制碱法;碳酸根的检验。
    8.常见盐--硫酸铜        硫酸铜的性质;硫酸根的检验;小结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
    9.常见盐--食盐          海水晒盐(蒸发结晶法);粗盐提纯;粗盐纯化;氯离子的检验。
    10.盐的性质             盐的溶解性;盐的一般化学性质;小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11.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实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12.金属及炼铁           金属的物理性质;合金;炼铁原理。
    13.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铁的生锈与防锈。
    14.饱和与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与转化。
    15.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6.海洋化学资源         海洋中的物质;海底矿物;海水淡化。
    17.化学与健康           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素;人体中的化学元素;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
    18.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与能源、材料、农业、环保。
    三、教与学的转变要抓住主题
    我们所说的“转变教学方式”就是要转变“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的传统的、过分注重接受学习的教学方式,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走进化学课堂,如:参观、游戏、访谈、调查、表演、制作、实验等,使开发的课程具有丰富性、多元化,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的课程打破了传统的授受方式,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助和互动,促使他们自主学习,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和社会,去体验探究的乐趣、情感的交流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例如《化学与生活》主题的“自制碳酸饮料”,采用的教与学的方法有:访谈法(中学生对碳酸饮料的了解和认识)、调查法中学生对碳酸饮料的认知程度的调查)、资料查询法(碳酸饮料的反应原理及用品)、实验探究法(实验步骤及操作顺序)等因为来自生活,学生积极参与,乐在其中;同时又潜移默化的将二氧化碳的制取、验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定量计算的基础知识等融入其中;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注重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和指导,并规范了固体物质的称量和液体物质的量取的基本操作,力求做到润物细无声。这样教师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校内外、课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教与学达到最大限度的融合。
    四、课程评价要以检验目标为宗旨
    校本课程的评价,对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因此必须树立新的理念,转变评价的功能。从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评价,转向人的全面发展。让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服务。这就启发我们,进行校本课程的评价就是要考查学生的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必须采取多元化、多样化、综合化的评价策略。我们莱城区主要进行化学教研组层面的自主评价、学生层面的校本课程学业评价、对校本课程教师的评价以及对课程本身的评价等,督促学校建立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管理机制,用评价促管理,用管理促进对评价的探索与实施,并将课程评价措施纳入常规检查之中,以保证课程有效、持续性的健康发展。
    总之,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大家不断的探索与创新。我们应根据化学的特点,遵循“科学性、思想性”的教学原则,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引导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
    2.姜平主编,《学校课程开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3.教育部,《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返回顶部